刘雨蒙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组以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为常见表现的妇科病症,是影响我国妇女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容易引起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并且终生手术的风险为 11%[1,2]。有研究指出[3],PDF的发生与女性在分娩过程中引起盆底压迫或应力过于集中有关。而选择性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都不同程度地损伤盆底结构与功能。本研究旨在通过三维超声影像技术评估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像学优势,探究不同分娩方式的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及其差异性。
1.1病例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12月的15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单胎足月初产妇,且无盆腔器官脱垂史,无盆底损伤及妊娠期并发症,无慢性咳嗽及便秘史,均能按指导完成有效的缩肛动作和Valsalva动作。其中75例选择性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年龄为21~42岁,身高155~168 cm,产后体重49~62 kg,新生儿体重2.5~4.6 kg,产后6~8周;另75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为23~40岁,身高156~172 cm,产后体重48~65 kg,新生儿体重2.3~4.5 kg,产后6~8周。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采用型号为GM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RAB6-D容积探头,频率4~8MHz,三维扫查角度85°。检查前嘱受检者排空大小便,充盈膀胱约50 ml后,采取卧截石位,髋部屈曲并适度外展。耦合剂适量涂于探头表面、覆盖保鲜膜或避孕套。将探头紧贴受检者会阴部,探头距耻骨联合下缘小于1 cm,获取清晰的盆底标准矢状切面图像,在静息状态、缩肛动作及Valsalva动作(深呼吸后紧闭声门,再用力做呼气动作)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下移距离、颈距耻骨联合下缘垂直距离、尿道旋转角等参数。如果发现器官最远端下移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线或以下,则可认定为盆腔器官脱垂,并需要进一步测量膀胱、子宫脱垂距离,直肠膨出距离等指标。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9.4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选择性剖宫产组与经阴道分娩组间年龄、身高、产后体重及新生儿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两组产妇三维超声资料比较 在Valsalva动作中,选择性剖宫产组出现盆腔器官脱垂25例,经过阴道分娩组出现盆腔器官脱垂50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7,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出现压力性尿失禁42例,经过阴道分娩组出现压力性尿失禁44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见表2。而膀胱颈下移距离和尿道旋转角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6,18.05;P均<0.05),在静息状态、缩肛动作以及Valsalva动作下,提肛肌裂孔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5,5.77,9.39;P均 <0.05),见表3。
表1 选择性剖宫产组与经阴道分娩组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选择性剖宫产组与经阴道分娩组一般情况比较/±s
组别 年龄(岁) 身高(cm) 产后体重(kg) 新生儿体重(kg )选择性剖宫产组28.7±5.6 162.7±4.3 56.7±6.8 3.4±0.6经阴道分娩组 28.5±5.4 163.2±5.1 55.9±7.2 3.2±0.8 t 0.33 0.12 0.53 0.33 P 0.745 0.906 0.594 0.745
表2 两组间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差异比较/n
女性盆底承托并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器脏在正常位置,具有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和提高性生活满意度等多种功能,对女性正常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4],正常的盆底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肌肉、结缔组织和神经分布的相互复杂作用,分娩时腹部肌肉推动胎儿的力量与来自于胎儿头部的压力会对骨盆造成极大的压力,女性盆底肌肉、结缔组织以及神经等会在这种超负荷的拉伸下受到损伤。肛提肌作为封闭骨盆出口的关键盆底肌,起着维持盆底功能形态的重要作用,经阴道分娩时过度的拉伸会造成肛提肌损伤,并容易发展形成PFD[5]。产后早期能观测到盆底组织的异常改变,有利于PFD的早期诊断,对降低PFD的发生率和改善产妇产后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
表3 两组间膀胱颈下移距离、尿道旋转角及提肛肌裂孔面积差异比较/±s
表3 两组间膀胱颈下移距离、尿道旋转角及提肛肌裂孔面积差异比较/±s
组别 膀胱颈下移距离(mm)尿道旋转角(°)提肛肌裂孔面积(cm2)Valsalva选择性剖宫产组 19.98±3.20 39.61±4.33 12.32±2.42 9.22±1.86静息 缩肛16.33±4.16经阴道分娩组 32.77±2.33 49.66±4.35 14.01±2.44 10.88±2.66 21.08±4.43 t 35.46 18.05 5.35 5.77 9.39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三维超声在盆底组织检查中有着无创、操作简单、重复性强、检查费用低的特点[6],同时避免腹壁脂肪、骨骼、肠道内容物的干扰,探头能对盆底脏器有直观清晰的显示,并且通过三维成像技术,可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适用于精确评估盆底组织结构及功能变化。
本研究发现,经阴道分娩较选择性剖宫产,有着更高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膀胱颈下移距离和尿道旋转角均有增加,静息状态、缩肛动作以及Valsalva动作下,提肛肌裂孔面积也均有增加,表明经阴道分娩对盆底的功能及结构影响更大,更易导致PFD的发生。该结果与有关学者[7]研究结果一致。但两组间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分娩方式不是产生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其发生率都较高,可能原因为两种分娩方式都不同程度地损伤了括约肌。具体原因需要更进一步实验探究。
综上所述,经阴道分娩较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结构及功能有着更大损害,临床上应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选择更为适合的分娩方式,以求降低PFD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