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曼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兰州 730030)
大数据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档案行业也不例外。以往的档案管理中,在管理意识、档案利用率、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如今应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在此基础上创新管理思维和方式,使档案管理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化的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大数据诞生,在IT产业再次掀起一场技术革命。当今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目前主流软件系统工具已经无法满足要求,而大数据的应用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筛选、分析、整理等工作,为政府、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大数据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数据体量较大,从TB级别提升到PB级别;二是数据种类多样,且格式和结构均不尽相同;三是价值密度较低,具有较强的商业价值;四是信息处理速度较快,可实时获取所需信息,有效弥补传统技术存在的弊端。目前,我国企业得到迅猛发展,内部资料信息也飞速发展,电子文件的数量大量增加。为了满足新需求,档案管理应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转变,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挖掘档案价值,为使用者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大数据技术对档案资源高效共享具有促进作用,将各类档案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构建共享平台,使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企业档案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累积起来的重要资源,具有较大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档案资源的利用不但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还可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服务[1]。
(一)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对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现象十分普遍。从领导角度来看,部分领导十分奉行“利益至上”原则,他们将工作重心放置在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的部门和工作中,由于档案管理无法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常常处于“放养”状态,甚至一些公司的档案管理部门成为“养老圣地”,一些从一线退下来的老员工基本都安置到该部门中安稳退休,使档案管理层次降低,老龄化严重,一些青年人员因无法获得展示空间而纷纷离职,导致严重的人员流失,整体管理水平大幅降低。此外,在招聘档案管理人员时门槛较低,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传统管理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档案管理质量,部分管理者不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且对新技术的学习持有抵触态度,导致档案管理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难以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需求充分适应。
(二)基础设备缺失。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速度不断提升。据调查,当前部分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存在基础设施配置较差、管理方式单一等情况,大多数企业仍沿用传统纸质统计方式,对档案管理效率提升带来较大阻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在计算机软件、硬件配置方面仍留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并且还存在着存储受限、维修难度大、系统崩溃等问题,计算机系统故障频发,防火墙安全设施存在明显缺陷,对档案信息安全构成较大威胁[2]。
(三)档案利用率较低。档案资源高效利用是档案管理主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从总体情况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档案利用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档案资源和结构存在问题,资源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档案人员培养意识淡薄,一些先进技术的作用难以展现,部分档案资料仍以纸质形式存在,即便部分档案资料已经实现信息化,但缺乏信息共享平台,使信息交流受阻,各类档案形成“信息孤岛”,影响档案利用效率,无法与社会发展新需求相适应。
(一)积极转变管理思维方式
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部门的思维方式也应随之转变,积极树立网络思维、共享思维、技术性思维,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实效性。
1.网络思维。该思维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发散性、整体性、动态性等特征。在档案管理中树立网络思维,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功能,可为社会和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例如,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技术,可针对存储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与分析结果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所需信息。这将要求管理部门灵活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研究和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层价值,为档案服务提供更大助力。在大数据背景下,档案服务的宽度和广度得以延伸,为了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为其提供更加智慧化的服务,管理者思维应积极朝着网络化转变,将更加真实、有效的信息呈现给用户,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3];
2.共享思维。大数据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资源共享,在档案管理中,管理者应积极树立共享思维,对地区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各个档案室间的相互合作,使数据库能够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目前,信息资源种类众多,建立共享档案数据库能够有效满足各个档案部门的资源需求,提高服务能力,改变以往档案资源独立、分散的状态,变分散为联合,提高档案资源开放度,以此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3.技术性思维。该思维由西方现代化中衍生而来,通过对外部自然的控制,达到提高效率的目标,从而获得最佳物质利益。在大数据背景下,管理者应积极树立技术性管理,加强档案室与新技术间的联合,根据标准统一存储,借助数据分析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以恰当的方式将结果展示给用户。档案部门还应注重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依靠新技术提高信息化、技术化水平,做到双向理想控制,不但可以对档案资源进行控制,还可掌控用户的需求,例如,在档案资源挖掘时,要想创新自身服务体系,则需要进行数据分析。随着用户需求的日渐多元,应从深度、广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挖掘潜在的资源并进行处理,使该项工作成为档案室的主要工作之一,使档案工作做到与时俱进。
(二)创新档案管理制度
在大数据背景下,应积极转变档案管理思维,在数字资源生命周期基础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才能够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打下坚实的资源共享基础。为了打破“信息孤岛”现象,促进各类档案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应坚持“互联、开发、共享原则”,从档案资源创建、组织、服务到储存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高效可行的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同时,还应与各个环节特征相结合,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操作规范,使各个环节均可实现数据化、信息化转变,加深大数据与档案管理间的联系。规范体系的建立可坚持“开发、参与、互联”等方式,促进工作模式的顺利转型和创新,使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4]。
(三)构建智慧档案云平台
在大数据背景下,只有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才能使档案管理做到与时俱进。在提高管理技术时,可通过构建智慧档案云平台的方式来实现,该平台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底层。作为该平台的基础设施层,主要功能在于整合物理资源,该层属于虚拟的资源池,可为智慧档案馆提供信息存储、传输服务以及网络和数据资源;第二,平台层。该层用户无需对底层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和控制,但可对核心应用程序进行控制和部署;第三,应用层。该层能够提供综合业务服务,主要包括档案查询、数字资源利用、档案政务服务、电子档案身份查询等相关服务;第四,终端用户层,该层可提供端到端的流程服务,且流程较为灵活,可与用户实际需求相结合进行跟踪、修改和执行。在智慧云平台中,顶层设计十分关键,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才可使云平台真正为用户提供更多高效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四)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水平提升
现如今,档案管理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大数据背景下,缩短与发达国家间的距离,使其更加规范化、智慧化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建设。企业应将该项工作纳入到整体规划之中,提高电子档案与文件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对于数据资源的利用,更应借助智慧云平台来实现管理。对于纸质档案来说,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电子化备份,借助网络可随时查阅,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促进数字化查询服务开展。例如,设置身份认证模式,使档案传输更加安全,避免资料泄露等造成不必要损失,使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具体来讲,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纸质档案的载体应进行转变,通过构建数据库的方式使全部文件均得到合理的归档和保存。与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更加清楚明了,可通图像直接将其转变为有用信息。简单来说,档案资源从纸质化向电子化的转变,可使数据分析更加深入。大数据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数据处理工具的众多方面,在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者也应具备信息化服务思维,以此思维指导工作,使档案信息的内在价值得到深入挖掘[5]。
(五)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服务模式
在我国档案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要求,档案工作应树立“创新、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企业档案管理应以该理念为指导思想,提高服务意识,改变以往以保管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以开放共享为主的服务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在强化企业纸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数字化层次,通过加强宣传推广等方式,对优秀的企业档案文化进行传播,有助于增强企业档案影响力,使档案资源的作用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此外,组织结构决定功能,以往档案管理制度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忽视档案信息在各个部门中的沟通共享。在新时期背景下,应积极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智慧档案平台,创建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要求档案部门与企业中的建设部门、产品销售部门、员工管理等多个环节紧密结合,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促进档案资源的交流共享。档案管理者个人素质对管理效果具有一定影响,企业应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活动,使管理者掌握更多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深刻而清楚地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档案管理带来了发展机遇,在日常管理中,档案工作者应积极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网络思维、共享思维、服务思维,在新思维的引导下拓展发展空间,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