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铭孙教授钢琴教学理念的解读和实践

2019-12-16 15:16苏晶晶
钢琴艺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琴键弹奏手指

文/苏晶晶

我国学琴的人数量相当多,由此相应地产生了为数众多的以教钢琴为生的师者,而他们在钢琴教学上的表现却是良莠不齐!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样的年龄开始学琴,有的学生学有所成,发展得很出色,但也有人中途不得不放弃的。当然,这里面会有孩子自身天赋和努力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于教师无法引导其跨越,甚至弹僵、难以为继了,这是很令人惋惜的。

周铭孙老师一贯要求学生 “用最舒适和简洁的方式弹奏出音乐所需要的好听声音”,作为周铭孙老师的学生,几十年来他的教学理念及他对教学不停地探索一直深深地影响和帮助着我。他在教学道路上潜心研究,广泛吸取并挖掘各种钢琴教学思路,不停地调整并改善自己的理念,从学生角度深入探究应该怎样科学合理地弹奏,从教师角度应该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当发现学生的特殊问题后,又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调整和解决;在教材上如何搭配,能让学生更好地循序渐进,而又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带着各种问题到周老师那上课的学生常说周老师像是一位“能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的钢琴神医”。他的很多理念让我在教学上受益匪浅,一直促使我在不断地获取、吸收、积累和沉淀,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俄罗斯钢琴家涅高兹曾说过:“任何钢琴演奏总是以发出声音、‘制造’出声音为其目的,那么无论你弹奏的是练习曲还是艺术作品,弹钢琴必然就是在声音上下功夫,说得更确切些,就是练习声音。”那么问题就集中到了如何“把钢琴弹好听 ”这一点上了,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事实上涉及的方面极为广泛。周老师在《把钢琴弹好听——弹钢琴易被忽略的一些事儿》一书中对此作出了详尽的论述和分析。

既然希望能弹出好听的声音,就必须先了解钢琴发音的原理。钢琴发声最关键的是通过琴槌碰击琴弦而发出声音,也就是手指触键的力通过构件传导至琴弦,而其中力的大小、强弱、快慢影响着钢琴的发声。那么如何通过人的指尖与琴键这小小的接触面来形成声音的变化呢?这就要求弹琴时不仅仅靠手指动作,而是要结合整个的身体的力量,非常协调地传送琴键,特别是“手臂与钢琴要通过连通与协作来共同完成声音的发出”。也就是“弹琴必须把每个音‘弹到点’——即该处音乐效果所需要的最佳发音点上”。周老师强调在学习和练习时应特别注意手与琴键的“吸附”关系,通过“断奏”“非连奏”“连奏”的练习,以及在练习中体会“下键”“离键”时的各种变化对声音的影响,最终才能弹奏出乐曲所需要表达的声音意境。因而我在教学中按照周老师的观点,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分辨,仔细聆听自己弹出来的声音。从“断奏”开始,我会让学生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力量把手臂落到琴键上,体会声音的强弱、明暗、刚柔,让学生找到最合适的落臂高度和速度,手指落下后在键上站立住并保持一定的时间,感觉自然的力量从肩臂下来,一直通入琴键,此时耳朵要仔细倾听声音的共鸣与延长。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就有了对声音的初步辨识力,也感受到了手臂和手指连通的协调感觉。事实证明这对孩子的进步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学生由此养成了对声音有预期、有要求的习惯。

钢琴的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对手指的基本训练,玛格丽特·隆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五个手指的机械训练是一把打开一切技巧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想要真正掌握钢琴演奏技巧,手指基础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在训练中必须要注意五个手指的摆放位置和角度,这一点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但周老师在他教学中则特别注意并强调这一点。五指的摆放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多学生相当随意,这手掌就容易在4、5指那一侧塌陷,从而影响了4、5指的活动性。周老师指出应让手的摆放像“倒水的茶壶”状,壶嘴处在1、2指这一侧,也就是说,手适度往1、2指的指尖方向微微倾斜,重心略偏向1、2指,想象水从壶嘴中慢慢流出来。就这么稍微调整了一下角度,3、4、5指的掌关节就会非常容易立起来,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孩子1指出现塌陷。而当5指弹奏时,不同于2、3、4指那样在自然弯曲的状态中上下挥动,5指需要处在伸直向前的位置,配合“小鱼际”的收缩而动,这样5指下键就有了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幅度,弹出的声音就非常透亮。诸如此类的一些细致的变化和引导,让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并做到合适的手形和动作。在周老师的弹琴秘诀中,这种一点即通的“灵丹妙药”在教学中用得非常多。再如,周老师认为手指的支撑仅靠掌关节的拱起是不够的,他指出了手掌内部两块很重要的肌肉“大鱼际”和“小鱼际”,对1指的运转自如和对5指的弹奏强度及力度分别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同时对3、4、5指也是有力的支持。掌关节、“大鱼际”和“小鱼际”就像是三驾马车,稳稳地支撑着手掌。由于人的生理特点,五指中的第4指和第5指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周老师特别重视加强3、4、5指的训练。在初学阶段,周老师坚持让学生用5指长期单独进行断奏练习,如用5指按音阶、半音阶的顺序进行上下练习,并且要求5 指指尖在弹每个音时都要保持一定的时间,感觉自然重量从肩膀下来,通过指尖一直通入琴键。之后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和感觉用五度和八度进行练习。为了增强弱指的灵活与均衡,周老师自编了3、4、5指各种方向组合的弱指练习,对手指的均衡发展特别有效。周老师强调,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为了练力量而把声音弹成生硬的、挤压的、没有弹性的,否则不但破坏了正确触键感觉的建立,更是损坏了耳朵的辨识能力。

五个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固然很重要,手指的运动更需要肩部、肘部、手腕与其密切配合。各部位之间的活动技巧与训练方式是钢琴弹奏方法的研究重点。比如手腕动作的上、下、左、右是有很多讲究和变化的,针对在弹奏中的不同需要,必须给予手指以支援。比如为了让4、5指力量送到位,手腕要引着手掌向外侧横向调节,让手臂力量直通入琴键。用《哈农》第一条练习这个感觉时,周老师强调这虽是很简单的一条手指练习,但需要动脑筋,把手的位置的转换和动作组织好,同时必须感觉好节奏律动,这就类似于提琴的弓,每弓拉奏一组音符。我们再结合手腕左右横向调节,以保证4、5指弹奏的声音更圆润和均匀,从而认识到手腕的左右动作对手指的力量传递到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把声音弹好听的关键。再如,关于手腕主导的上下动作中就有“落滚”“落提”“鸡啄米式”“剁馅式”等多种方法。在音阶和琶音的训练中,肘部的“头、尾”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地铁的车头与车尾一样,当肘部为主导时,手臂会给手指一些牵引,从而给手的活动提供了更多空间,这就让手指的能量更好地发挥出来,演奏也会更加流畅自如。总之,最重要的是,动作永远是为声音效果服务的,是为更好地表达音乐内容服务的。

钢琴的音乐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只有充分理解乐曲所要表达出来的内涵,才有可能通过音乐让听众感受到情感,使音乐具有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把训练音乐感和引导想象力作为首要任务。周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联想,以及对音色、力度、调性、和声的敏感,增强学生的听觉能力,引导他们对音乐的想象,最终能调整自己弹奏,充分地将自己对作品的想象力给予实现。而这一切又源于对乐谱能有很细致的阅读和理解,即“读谱”,需要先从谱面上去获取乐曲的信息(特别是一切指示、术语和标记),要事无巨细地读清楚并细心研究、感受,并在弹奏中呈现。同时周老师要求学生多听唱片和音乐会,多读音乐史,了解和走近作曲家的世界,领略作曲家对音乐的理解,分析作品的背景,学习音乐的曲式、和声等相关的音乐知识,增加自己的积累,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与鉴赏能力。在弹奏中有很多细微的因素影响到音乐的表现,人们常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比如说,“长与短”的感觉,休止符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节奏伸缩时的自由度把握,等等,些许的变化带给我们就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结 语

周老师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和思考钢琴教学工作,在各种钢琴比赛中担任评委,他主编的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钢琴考级教材多年来一直被全国广泛使用,同时,他还录制和出版了多套钢琴教学音像资料,可说是影响并帮助了很多琴童的成长。周老师多年来致力于教学研究,一直抱着认真钻研的态度从事钢琴教育事业,丰富深厚的钢琴教学经历也让他积累了很多经验与解决办法。终于,《把钢琴弹好听——弹钢琴易被忽略的一些事儿》这本集周老师毕生经验之作在2018年底出版了,这是凝聚了他心血的结晶!书中简单而明了地指出了学琴过程中常见的、需要解决和防范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大量的例子来指出弹钢琴易被忽略的一些事儿,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却是非常关键的,甚至往往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弹奏和乐曲表现的。在书中他把这些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分类,把问题“掰开,揉碎了地分析、讲解”,用直白而精练的语言清晰表述。周老师并没有用很多深奥的专业术语,而是深入浅出,这样反而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读懂弄通。他通过这本别出心裁的著述,将自己私存的一些感悟提炼出来,让正在学琴的人抱着把钢琴弹好听的目的出发,轻松地学到一些非常实用的知识和技巧。为了能把问题讲透彻,让读者真正读懂并一目了然,周老师在书中采用文字加“视频”的模式,亲力亲为地演奏和讲解,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让读者在看书的同时,快速而直观地从视频中获得影像的感受,这就能直接解决很多学生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地跨越过学琴路上的障碍,让学生走了捷径。

应该说,该书虽不是教科书但胜于教科书,对学生和老师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正如周老师曾说过的:“我没有什么可保留的,我愿意把自己的经验都介绍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分享。”是啊,他始终是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宗旨,在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道路上尽力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

猜你喜欢
琴键弹奏手指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手指操
动人心弦
交响曲
给你的信
光影协奏曲
钢琴指套
笔穿手指
黑白琴键上的爱
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