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力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我国高职院校都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技能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对学生素质的教学。音乐欣赏课程从表面看,只能让学生在音乐素质方面有所提高,跟技能学习之间的联系不大,从而高校就忽视了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对该课程的忽视还表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备方面,高职院校很少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必修课,教师教学也多以基础知识为主,而更深层的教学几乎没有开展。教学设备上也极少实现视听一体,学生缺少对音乐作品欣赏的机会,从优秀的作品中获取经验和审美体验也就难以实现,就很难整体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水平,高职院校需意识到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
我国高职院校在音乐教学领域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高职学生整体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在这个信息时代,互联网的便利,给高职学生自主欣赏各类优秀音乐作品提供了便利,能通过各种渠道选择音乐作品来欣赏,但实际情况是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仍存在很多不足,也就间接反映出在课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或只选择偏向自己喜好的作品来欣赏,或因鉴赏能力不足而未获取到有价值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也缺乏一定的引导,自主开展音乐欣赏的学习氛围也不浓厚,逐渐学生开始对音乐欣赏课程失去热情,就很难使高职学生的音乐艺术欣赏基础能力得到提高。
从课程设置来看,音乐欣赏课程的内容较为枯燥,内容仍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不强或不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认为在课间播放一些教材上要求的音乐作品,然后对音乐作品进行基本介绍就行了。而学生认为音乐欣赏课就是一个“豆芽课”在教室里面听听音乐,就过去了。如课间播放音乐视频或歌曲,学生只能被动的去接受欣赏音乐作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少,渐渐的学生会失去学习音乐欣赏课程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音乐欣赏课程能力也就难以培养起来,学生也就很难从音乐欣赏课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很难真正感受到优秀音乐作品所带给人的精神洗礼和精神震撼。只有对音乐欣赏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才能真正有益于学生学习。另外,音乐欣赏课程选择的作品主要以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为主,而当代更为受学生追捧的音乐多为流行音乐。虽然是优秀的音乐作品但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应该包纳其中。如果一味的强调“高雅”而排斥“通俗”,那么从主观上意识上高职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程失去了兴趣,最终教学效果不理想一味强调“高雅”就是舍本逐末。学生要从音乐欣赏课程中吸取艺术精华成分提升和充实自己更是难以实现,也就无法达到音乐欣赏的教育作用。
为了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就需突破传统,努力创新,课上教师要系统的给学生教授音乐理论知识,不仅要给学生讲解音乐作品和风格,还要分析作曲家和曲式内容等,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全面分析,从而让学生扎实的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作能力奠定审美情感基础。课外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实践环节,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合唱比赛和观看艺术团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也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优秀学习网站,学生可随时随地欣赏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而实现精神上的艺术洗礼,学生情感得到了丰富,就为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音乐教学效果有着直接联系,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和形式都需有所改进创新,不走形式主义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增加互动,才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兴趣,高职学生才会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音乐欣赏教学教其他教学而言,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借助音乐这一载体来开展教学,音乐本身就有活跃学生思维和激发兴趣的作用,只要充分借助好这个载体的力量,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作品选择上面,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先从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开始引入。当前还是很多音乐水平高,思想正能量的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还是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都有着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选择那些融入了传统音乐元素的流行作品,然后再逐渐到相关的传统音乐的欣赏。再穿插现场演唱等互动环节,分析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异同,提升学生的兴趣,促进其养成自主研究欣赏音乐作品的习惯,从而达到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
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知识大多时候都是抽象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一般很难把握。这就意味着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和交流,将抽象化的音乐知识,通过改变音乐欣赏方式来使其具体化,如高感染力的方式,借助电影、录像和乐器等来解读音乐作品,创设多种情境来开展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与作品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丰富其体验,从而提高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最终举一反三提升其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