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藏宁夏满营档案整理及其价值

2019-12-16 05:39张玉梅
西夏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满城同治将军

□张玉梅

清朝为了巩固政权,维护统治秩序,先后调遣大批八旗官兵驻防全国各军事重镇、交通要道和边防要塞,这些八旗官兵仍保持旗民,构成少数满族人聚居区,被称作满营[1]688。满营亦称满城,是清朝时期对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各地满族聚居区的称谓,是清前期在内地军事重地(一般是地方行政中心)设置的永久性防驻城,主要功能是驻扎八旗官兵(含八旗满洲)及其家眷[2]。康熙十五年(1676),清朝派八旗军驻防宁夏,占用宁夏府城内的民居暂作兵营。辛亥革命以后,宁夏满城被毁,满城原有的档册荡然无存。地方志中有关满城的记载也仅寥寥数笔,制约了宁夏满营的研究。

对清代宁夏满营的研究有:滕绍箴《论清代宁夏八旗驻防及其历史贡献》(《北方文物》1997年第4期)从宁夏八旗驻防军的设立及驻防编制等角度论述了宁夏八旗驻防情况及其历史意义。李凝祥《宁夏满族述往》(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对宁夏满族历史文化进行了考述,内容涉及清代宁夏满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民俗民情等。陈永耘的《〈满人四门官花园地之图〉与宁夏新满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所藏《满人四门官花园地之图》进行详尽研究,并对宁夏满营的初创与发展进行论述。刁俊《雍正朝宁夏满文朱批奏折述略》(《兰台世界》2015年9月上旬刊)整理了今宁夏地区雍正朝满文奏折,阐述了雍正时期在宁夏的驻防八旗及社会发展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本文以清代宁夏满营档案为专题进行梳理和研究,抛砖引玉,以求方家指正。

一、清宫藏宁夏满营档案内容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了大量清代宁夏历史档案,其中亦包括清代宁夏满营的档案。这些档案系统地反映了宁夏满营的诸多方面,如拨地安置、编设旗佐、设营管理、营制沿革、官员任免调遣和考核引见、驻卡巡边、赴重镇要地换防、牧放、开垦种地、设立滋生银两、审办案件等。

清宫藏宁夏满营档案时间起自雍正九年(1731)六月初九日,宣统二年(1910)十一月二十日止,共计档案497件。其中雍正年间5件,乾隆年间107件,嘉庆年间27件,道光年间59件,咸丰年间10件,同治年间91件,光绪年间172件,宣统年间11件及其他因破损导致年代不详记载15件。这些档案主要来自将军、大臣等官员的奏折及随着进贡的各种附件,其次是官员发给军机处的咨呈以及彼此之间相互发送的咨文。

(一)经济

乾隆年间,涉及宁夏满营经济方面的档案主要有“宁夏移建满城修造城垣等项需用银两事”、“为核销上年甘肃平罗县拨解宁夏防驻满营兵粮沿途用过脚价银两事”、“宁夏等地满营兵剿回补买战马等项用过银两数目事”等。

嘉庆年间的档案大多数是关于宁夏满营操演药铅用过工料等项银两事的内容。其中嘉庆十年(1805)四月廿四日具奏、嘉庆十年(1805)五月十二日朱批、宁夏将军兴奎上奏题为“奏宁夏满营兵丁生计维艰请拨银开布店分给其布匹展限扣还本息折”[3]的奏疏中可以看出,宁夏满营经济已逐步步入衰落阶段。

道光年间,从存世的56件该时期档案可以看出,有18件题为宁夏满营兵粮不敷需加赠采买方面的档案,存世档案的时间跨度从道光三年(1823)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如道光二十八年(1948)十月初五日,陕甘总督布彦泰上奏题为“奏为宁夏满营应需明岁兵粮不敷恳请加增来买事”[4]奏折,从中可以看出,道光年间宁夏满营的经济相当萧条,兵粮供应不足,以致拨解饷银奏折上报频繁。

咸丰年间,宁夏满营的经济状况依然不景气。咸丰八年(1858)四月十六日宁夏将军托云保奏题为“奏为军兴以来经费支绌宁夏满营官兵困苦请饬陕甘总督速支欠发饷银事”、陕甘总督乐斌奏题为“奏报拨解宁夏满营兵饷并请敕部催各省筹拨协甘饷银事”。咸丰八年(1858)七月二十八日陕甘总督乐斌的“奏报拨解宁夏满营兵饷并请敕部催各省筹拨协甘饷银事”。从这些奏折中可以看出,清代宁夏满营的军费极其紧缺,一直处于欠饷状况。

同治年间宁夏满营档案馆藏较为丰富,但也反应出宁夏满营的俸饷亦处于不济状态。同治五年(1866)五月十三日,宁夏将军穆图善奏称:“悬釜待炊、情难为状。奴才等前因本地粮米昂贵,兵丁日支钱文不敷一餐之用,是以派员携银前赴包头一带采买,而路途险远,缓不济急。于万难之中由大营运到粮内,匀借数十石,择极贫兵丁按日赈济,暂免饿毙之苦,并由奴才捐亷采办布匹,制成衣履,按名散放,俾蔽身体,以全旗人脸面。”[5]同治六年(1867)丰绅奏称:“宁夏府城虽经收复疮痍,遍地所拨粮石不及,兵食十分之一,时届严冬岁暮,各该官兵饷银停发日久,饥寒交迫。庚癸频呼,鹄免鸠形直同乞丐。奴才等拊循无术,目击心伤,只得饬令该协领,劝谕满城铺户商民设法垫借,暂资补救。约定俟晋饷解到,照数归还,然亦杯水车薪,难济艰巨,正在五中,焚灼如旱,望霖不意。”“京旗异地同情,本年比较上年少领银四万两,兵家已有饿殍,若晋饷全数议停,该官兵等万难存活。”[6]可见,宁夏满营人民的生活极其穷苦。

光绪年间,上奏请求解饷奏折不断。光绪元年(1875)的“奏为派员驰赴山西省城守提欠解宁夏满营兵饷事”、光绪二年(1876)的“奏请敕山西速拨宁夏满营协饷事”及“宁夏满营官兵饷银断支请饬甘肃垫发事”等档案亦表明宁夏满营经济状况欠佳。光绪二年(1876)宁夏将军克蒙额呈奏称:“由山西匀拨银四万两,河东道匀拨三万两,四川匀拨银三万两。”[7]从此档案中可获知:宁夏满营每岁由政府均拨协饷十万两,可该年河东仅拨一万五千两,四川仅拨二万两,山西仅拨一万两,从而造成宁夏满营官兵经济拮据,生活不易。光绪二年(1876),宁夏将军克蒙额奏称:“查山西积欠宁夏满营协饷计七十余万两,前经奴才等奏准,随时找以清欠款,迄今尚未准筹拨明文合无。”[8]战乱、灾荒也是造成宁夏满营经济窘迫的原因。如光绪十九年(1893)六月初四日,宁夏将军钟泰呈奏折称:“加以近来旁者洊罹骗灾,各处饿民纷来就食,以致诸物昂贵,该官兵等生计愈艰。”[9]另如光绪朝的奏折称:“因南省军与协甘饷项不能源济,本省司库银两又甚奇绌,是以未能随时借修,迄今已届三十余年,兼之宁地水潮,土房不能耐久。”同治兵燹,“沿街放火延烧官兵房舍无数。正值天气严寒守御、吃紧之际,兵丁等鹑衣百结,困苦万状,且在围城之中,无处觅买柴炭,即将坍塌房间木料抽取为薪,并点放号火,移缓救急刻下,衙署兵房倒塌不全者已逾其半,余系歪裂不堪,官兵多半居住私宅,兵丁间有自行搭盖土房”[10]。

(二)建筑

清朝把避免“沾染汉俗”、保持满族固有的传统习俗作为“巩固根本”的重要举措之一,无论在京在省,旗人都与当地居民分别居住,互不混同。满洲八旗驻防要地需修建城池,使旗人居住其中,即形成了满城。满城也成了清代八旗驻防的标志,也是满清维护其统治的军事堡垒。

在存世档案中,尚未发现有专记宁夏满营建筑、住房等情况的档案卷宗。清乾隆三年(1738),宁夏发生强烈地震,在今银川市郊区满春乡境内的满营坍塌尽毁。据《大清一统志》载宁夏满城“周六里有奇”。震后,清廷派兵部右侍郎班第到震区细加查看,准备选址重建。乾隆四年(1739),宁夏道尹阿炳安在距宁夏府城西十五里平湖桥东南建新满城,当时此地称丰乐堡。乾隆五年(1740)闰六月七日,新满城及官兵衙署、兵丁房间全部建造完工,费银156 523两。从六月二十日起,宁夏满营官兵用了18天时间“陆续挪住”新满城。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满人四门官花园地之图》的题记中可以知道新满城的规模。新满城又名“八卦城”,“城东西三里七分半,南北以如之,共延长七里五分。高二丈四尺,底宽二丈五尺,顶厚厚一丈五尺。垛墙五尺三寸,俱瓮以砖砌”[11]。

然而,进驻新满城后,满城的建筑状况也不太乐观。关于新满营的修葺情况,可从以下档案中一窥究竟。“伏查宁夏驻防地处边疆回夷难处,似此城垣倾圯损坏过多,殊不足以示威,严而壮雄观。再查八旗大小官员、衙署、兵丁土房。前因年久倒塌过甚,曾于乾隆五十二年间经前任将军积福,奏请俸银俾资修葺。此后每遇八年借修一次……再查驻防宁夏满营城垣周围一千三百六十丈共七里五分五厘,自乾隆六年改建驻防以来,迄今一百三十余年,永未请项修理。缘宁夏地方系属水浇之区,地势洼下,过于潮湿,遂致百余年后,城垣包砖、垛口、炮眼多有坍塌、损坏之处。当同治二年回匪变乱之际,随经屡次攻城……其坍塌损坏处,实属过多,不胜枚举。”[12]档案表明,乾隆五十二年(1787)间宁夏将军曾奏请拨银修葺新满营,但结果如何,不得而知。光绪年间档案表明,新满营自建成后,因宁夏地域情况,加之战乱频发,导致直至光绪六年(1880)从未经修葺过。

河堤外是一大片杨树林,密密麻麻的。我走进树林找了个避嫌的地儿,脱下衣裳拧几把水,又那样湿漉漉地穿上,再打开包袱,把换洗衣裳和些杂物都拿到太阳底下晒着。这些忙消停了,我就坐在树荫底下等着。坐定后才感觉真有些累了,肚子还有点儿隐隐作痛。后来疼得越来越厉害了,我觉得不对劲,一摸下身,竟然流了血!我立刻紧张起来,刚才桥上我摔那一跤,莫不是动了胎气?我不敢乱动,就那样倚在树脚坐着,心里不停地念叨,菩萨保佑啊菩萨保佑,千万可别伤了我的毛毛!

同治十三年(1874)四月奏疏称:“又查满营向有裁汰官员衙署一百间,官廊檐房二百八十八间内,奴才同知十一年五月间查明仅剩官廊檐房屋七十七间,岁收租银二百余串。自十一年宁夏地方军务一律肃清商民渐次归业,于满营四大街并四门外,旧存基址先后呈明,修盖草房三百五十一间,均系该商民等自行就地,陆续修盖,连前存。官廊檐房屋共有四百二十八间。”[13]光绪十七年(1891)四月二十二日,宁夏将军钟泰呈奏:“现在新旧房屋共有四千八十九间,按原存一千五百二十五间之数,已增至二千五百六十四间。”[14]以上两个档案表明,同治至光绪年间,宁夏满营的房屋数量逐年在增加。

(三)军政

满族尚武,八旗官兵唯有骑射武功考核优秀的才有升迁调补的机会。为了方便教习,教场就建在东门外,且教场颇有规模。从《满人四门官花园地之图》看出,教场设有门楼、检阅厅、云梯楼、空场、三圣庙等。

为了提高宁夏满营的战斗力,清代宁夏满营不仅增补装备和保持装备的齐全,而且加强官兵的训练。宁夏满营中的军事装备,除满族较为擅长的弓箭之外,还专门配备了枪炮。道光十八年(1838),署理黑龙江将军舒伦保的题为“奏为校阅宁夏满营官兵技艺情形事”奏疏称“该管官除春秋捌拾日操演枪炮外,其马步射及各行技艺,仍照旧规逐日分行,勤加操演……朱批:好……朱批:果能认真练兵,必有益处”[15]。宁夏满营军政管理也尤为严格,按驻防八旗之例,每5年举行一次军政考核,卓异者送京引见,年老有疾者,或勒令休致,或奏请革职。值军政考核之年,宁夏将军亲自考核。

乾隆年间军政方面的档案主要是宁夏满洲官兵起程前往哈密军营、宁夏等处各路官兵行进情况及起程赴巴里坤兵营、宁夏总兵杨宁奏率五千官兵由辟展前往阿克苏顺便解送骆驼折等赴新疆的奏折。此外,现存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十日具奏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卅日朱批、宁夏将军莽古赉奏报“奏报宁夏满营训练情形折”[16],详细介绍了该年宁夏满营训练的状况。

光绪二十八年(1902)八月十二日,宁夏将军色普征额呈奏称:“奴才色普征额、奴才成鹤履历事实造具妥册,咨送兵部查核一面秉公将宁夏八旗满洲蒙古官员,并世袭官员逐一详加考验,除有应行举荐卓异官二名,另折保奏外,其余年力富强步射骑射可观、枪炮娴熟,应行留任者,照例将各该员劳绩事实填注考语,造具清册,咨送兵部查核,其中并无应劾人员,又查有年齿虽老,精力未衰官四员,谨另缮附片具奏。奴才等仍随时考核,如有枪箭平常当差懒惰及品行不端、精力就衰者,自应随时纠参,以肃官常。”[17]这些档案充分地反应了宁夏满营的军政管理制度。

(四)人事

同治九年(1870)四月十三日宁夏将军丰绅的“奏为宁夏满营正黄旗满洲佐领阿东阿年老患病请以原品休致事”,该奏折中将阿东阿的任职履历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后奏明“将该员履历造具满汉清册,咨送兵部核议外,再驻防满营,凡遇三品以下佐领等官年老患病,呈请休致者例应恭疏其”[18]。诸如此类的奏折较多:光绪四年(1878)五月初四日宁夏将军克蒙额的“奏为宁夏满营协领兴会患病已成残废呈请休致事”,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初二日宁夏将军色普征额的“奏为宁夏满营镶蓝旗佐领多克吉先年老患病呈请休致事”,光绪五年(1879)五月初十日宁夏将军善庆的“奏为宁夏满营防御多思珲广禄二员旧疾复发已成残废呈请原品休致事”,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初三日署理宁夏将军克蒙额的“奏为宁夏满营佐领什们年老病残请原品休致事”,同治十年(1871)十一月初六日署理宁夏将军丰绅的“奏为宁夏满营防御乌尔滚布老病成残请休致事”。

宁夏满营的晋升制度也富有特色。同治五年(1866)二月二十日宁夏将军穆图善的“奏为宁夏满营所出官缺拟照军营定章依次递升谨缮单请准补放事”中“按照军营章程不分正陪,一次拟补庶,为渐变,兹拣选得佐领二缺,防御四缺,骁骑校九缺”。同治五年(1866)二月二十日宁夏将军穆图善的“奏为遵旨将宁夏满营节年打仗守城在事出力各员核实请奖事”。光绪四年(1878)七月初十日宁夏将军克蒙额的“奏为宁夏满营幼丁渐多生齿日增请援案拔补空缺马甲事”。

(五)满营管理

光绪四年(1878)七月初十日,宁夏将军克蒙额上奏称:“宁夏满营原额领催前锋马甲炮手匠役步甲养育兵共三千四百七十二名,自遭兵燹之后,旗丁凋敝太甚,于同治六年十月间,经前署将军丰绅等逐一查明,实有领催一百二十八名,前锋二百名,马甲九百九十名,炮手十一名,步甲十四名,匠役八名,养育兵三百五十三名,共一千七百零四名,实空缺马甲八百八十二分,炮手五分,步甲五百七十分,匠役六十四分,养育兵二百四十七分,共一千七百六十八分,其所存马甲一项,遇有缺出,维时并无闲散壮丁,可以调补。”[19]光绪十九年(1893)六月初四日,宁夏将军钟泰奏称:“自兵燹以后,丁口顿减,现在官员以及马步、甲兵人数共只二千三百一十余员名。”从以上档案可以看出宁夏满营的人口配置状况。

光绪朝时期,钟泰奏请调炮械以备操防一折称:“据当饬营务处提拨前膛铜炮四尊,来福洋枪五百杆,配合原铁弹子二百颗,土洋药二千斤、土药六千斤、大洋火二十五万颗点交委员领运回营,以资操防所有。”[20]可以看出宁夏满营在装备方面的配置情况。

同治四年(1865)十一月二十四日宁夏副都统常升的“奏为因草料缺乏宁夏满营马匹倒毙甚多事”等。同治六年(1867)十一月二十三日,丰绅奏报:“前项马匹或远路运量,或越境提饷,及递送紧急公文折报等件,差务络绎,日夜不息,遄行边口,水草不足,又陆续倒毙一百零五匹,仅剩马二十匹,奴才等曾于本年九月二十日据实奏明在案,咨届年终查核宁夏满营马共二十匹。”同治十一年(1873)十一月初九日,宁夏将军丰绅的“奏报宁夏满营年终循例查核马匹事”中“自同治元年秋间,满兵调赴灵州剿贼,遇伏失利,所骑马匹损伤、遗失大半……迨至连年兵燹,兵饷不给,草豆缺乏,饿毙尤多……同治八、九两年,剩马十八匹……同治十一年,查核宁夏满营实在仅存马十一匹”[21]。清代宁夏满营存在着马匹配置不足的状况。

(六)教育

清政府为了对满族青年进行教育,建立了旗人学校。宣统元年(1909)四月二十日,宁夏将军台布“奏为宁夏满营咨送学生专习俄文事”[22]。档案中写道:“俄文为甘新两省必需之学,今甘新两省均将俄文附入高等学堂统习,普通万难成就。拟改为专门,庶五年毕业,能得办理俄文之人以为交涉之助,宁夏满营曾送学生五名到省肄业。口齿均较甘省俄文学生为优,唯功课太多,若不专攻俄文,将来必至浅尝辄止。”“臣等查各国方言原属专门学问之一种,若仅作为普通科目,诚如该将军所言,五年毕业后,未必即能适用。唯习专门者,若非先具普通知识,则根柢未立,难底与大成,苟为培养交涉人才计。则俄文之外,不特修身国文、地理、历史等普通学,为该学堂所不可不习,即专门之政治、法律,亦为办理交涉者所不可缺。”宁夏满营培养俄文学生以供翻译及办理交涉之用。

“宁夏将军台布等奏酌改学堂程度折”中写道:“宁夏满营经前将军色普征额设立中小学堂,由前八年奏明开办,彼时因系初创之局,一切规则多未齐备,年来亲历考察,始知其学龄固属不一,程度尤觉参错……”后经“率教员等研究师范并整齐学生程度,听颖者列为甲级,鲁钝者列为以及,渐次抽换,略有规模。现在每月考察均有成效,惟是学堂经费无多,不能延请科学教习”,从而导致“所有学生只能符高等小学堂程度,与中学实有望尘不及之势”。[23]针对此种情况,宁夏将军台布“拟该高等小学堂一区足六十名,初等小学堂一区足六十名,共合一百二十名之额,以符前奏。此外又设两翼蒙学堂二区各四五十名不等,清文学堂一区亦在四十名内外,高等毕业即由初等升入补之”[23]。通过该档案,可以梳理出宣统年间,宁夏满营已逐步注重教育,且已初具规模,有着严格的教育制度。

(七)其他

在清宫档案中还有一部分涉及宁夏满营,但由于档案件数较少,仅作简单介绍。

宣统元年(1909)十月二十四日,宁夏将军台布“奏报宁夏满营开垦马厂荒地现在渠工告成请撤局改屯并请奖在事出力人员事”[24],详细记载了该年宁夏满营开垦荒地及宁夏水利状况。

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初八日,宁夏将军特依顺的“奏为督率原审厅县严讯宁夏满营通益库被窃案按律定拟事”详细讲述了案件的审理过程,其中突出的是在对嫌疑犯行刑前后的供词,反映了当时的法律制度。

二、清宫藏宁夏满营档案的价值

满营在清代宁夏历史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资料所限,对其历史一直未能系统阐述。随着故宫藏宁夏满营档案的挖掘,满营的历史活动日渐清晰。目前仅从满文录副奏折内查到的有关档案史料就有近500件,时间跨度达百余年,内容极其丰富,涵盖宁夏满营的各个方面。其中涉及满营驻防营制沿革、屯田、城池修筑、教育、俸饷等方面,是研究宁夏满营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在清宫藏宁夏满营档案史料中,仅有62件档案曾被编入《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丛书中,其余档案均属未被整理范畴,更突显出这批史料的价值。

档案史料与其他文献史料相比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充分利用清宫藏宁夏满营档案,开展清代宁夏满营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专题研究,可以解决宁夏满营研究中的许多难题。

猜你喜欢
满城同治将军
便秘、痔疮要“同治”
我家的“将军”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杨景波 石斛花开香满城
将军
蔡丽:刀笔人生 花开满城
荒唐同治讲信义
将军驾到
一湖山水满城诗
满城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