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词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 521041)
面对当前快速变化的多元语境,中国陶瓷雕塑如果闭门造车式的发展,势必落后于其它雕塑形式,并在陶瓷艺术中也难以获得应有地位,因此,广泛借鉴融合现代元素并形成中国现代陶瓷雕塑体系是中国陶瓷雕塑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现代转变进程中,中国陶瓷雕塑在形式构建上必须要立足于本体性语言,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本体性语言是中国现代陶瓷雕塑的核心与灵魂,并藉此而构建出独树一帜的形式语言。
中国的陶瓷雕塑历史可以追溯至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时期,从原始社会直至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陶瓷雕塑主要以表现客观物象为审美准则,在赋予陶瓷雕塑以一定的功能性的同时展现现实主义审美体验。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陶瓷雕塑逐渐发生现代转变,而进入21世纪以后,现代转变的步伐不断加速,促使我国陶瓷雕塑由传统进入到现代时期,现代陶瓷雕塑正不断突破传统而逐渐成熟与完善,以客观物象表现为主的审美准则正在转变为以特有的陶瓷物质材料形式构建为准则。这种转变标志着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形式构建的重心由还原客观物象而转向对陶瓷材料以及空间、形体构建的探索,也即对本体性形式语言的探索。
从陶瓷材料本身来说,现代陶瓷雕塑与传统陶瓷雕塑并没有本质不同,但由于立足于本体性审美准则,而使得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者以与传统陶瓷雕塑大不相同的形式语言进行空间与形体的构建,使之更具陶瓷独有的特性。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往往以繁密的彩绘装饰表现,而陶瓷材料本体性语言难以得到发挥;而德化传统陶瓷雕塑则以玉质感的审美而掩盖了陶瓷特有的泥性语言,在掩盖本体性语言的同时也使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受到抑制。现代陶瓷雕塑则将陶瓷粘土独特的质感、肌理、色彩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使本体性语言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并借此而将创作者个人的情感尽情地表露出来。
立足本体性语言的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形式要素与传统陶瓷雕塑并未有本质区别,主要都分为材料、形体和空间三大形式语言,所不同的则是内在的创作理念,并由创作理念而产生的形式构建方式的差异。因此,我们看到,更注重本体性语言表达的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在材料语言上更加注重陶瓷材料独有的泥性及由窑火烧成中产生的特性,而不再如传统陶瓷雕塑般追求掩盖本体的表面光润与华美;形体语言上则更注重形体给人的质感及触觉感受,形体本身是否客观真实反而不再受到重视;空间语言上则更注重多维度的空间表达,以意象性的空间延伸来打破传统陶瓷雕塑封闭式的空间表达。
经过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数十年的逐步转变,现代陶瓷雕塑体系已在中国得到初步确立。如今,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发展面临着国内民众不断变迁的审美趣味和国际上全球化的深入影响,形式语言的多元化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从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数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者立足于本体性语言,通过对传统现实主义审美进行解构来达到新的形式体系的构建。
传统陶瓷雕塑多注重于形体的完整、饱满和写实主义,形体形式语言比较单一,而许多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者则立足于本体性语言,全面突破了传统的形体形式表现。许多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者依然以完整、饱满的方式塑造形体,但更强调的是陶瓷泥土的体量感,充满返朴归真的远古意境。而另一批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者则不局限于传统的雕与塑的语言,而是采取了粘贴、拼接的手法,使形体成为一种材料的有机构建,在突出本体材料性的同时彰显现代精神。
陶瓷雕塑属于三维空间艺术的一种,但其空间形式表现并非一成不变,许多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者立足本体性语言,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空间形式,使之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的发展状态。一方面,创作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静态空间表达方式,而是更加追求动态空间的表达方式,使许多作品呈现出运动中的状态,在尽显张力的同时将陶瓷材料的造型特性充分显现;另一方面,创作者不再局限于陶瓷雕塑作品本身的空间,而是注重于与环境空间的结合,使环境空间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扩展了意念空间的范畴。
传统陶瓷雕塑写实主义审美理念限制了材料形式的多样性,局限于其中优质材料的运用,而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者则立足于本体性语言的材料表达,将视野扩大到所有的陶瓷材料以及非陶瓷材料。一方面,创作者有意识地选用能产生独特质感、肌理感的陶瓷材料,并有意识地留下手工塑痕,以确保陶瓷粘土独有的泥味;另一方面,创作者突破了封闭性的材料运用,将金属、竹木、纤维等非陶瓷材料引入到作品创作当中,在综合材料的对比中突出陶瓷材料的特点。
陶瓷雕塑作为一种独立的雕塑形式,有着与其它雕塑都不相同的本体性语言,也是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之所在。当下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者基于本体性语言在形式构建上采取多样化的策略进行实践探索与研究是非常有益的,有助于中国现代陶瓷雕塑的深入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西方现代陶艺的引入,中国现代陶艺逐渐兴起发展,并通过日益成熟的技艺与审美不断提升着自己的地位。现代陶艺在很大程度上强调对陶瓷本体性语言的充分发挥,体现着自然质朴的创作精神。西方现代陶艺及中国现代陶艺创作方法与理念对中国现代陶瓷雕塑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现代陶瓷雕塑正是在不断地汲取现代陶艺营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如今,对现代陶艺形式的借鉴与融合仍是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形式构建的主要策略之一,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者仍将充分利用与现代陶艺之间在本体性语言上的相通性继续借鉴现代陶艺,将现代陶艺的形式语言融入到形式构建当中。
虽然中国现代陶瓷雕塑与其它现代雕塑形式在本体性语言上具有显著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对其它现代雕塑形式的借鉴,固步自封的思维与行为都将导致中国现代陶瓷雕塑的停滞不前。其它现代雕塑形式,包括金属雕塑、石雕、木雕、玉雕等等,在各自的现代化进程中都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而这些都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素材宝库与灵感来源。在借鉴与学习过程中,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者需要保持陶瓷本体性语言,从而在充实与丰富自我的同时,构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的形式语言。
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形式语言的构建归根结底是对传统的突破与创新,而这种突破与创新必须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毋庸置疑,中国传统陶瓷雕塑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中国现代陶瓷雕塑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形式构建在传统基础上的突破与创新,除了借鉴现代陶艺及其它现代雕塑形式以外,依赖于创作者自身的创新性艺术思维与技法的个性化表达也是重要的发展策略。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者应充分发挥自我创造力,通过反复实践努力寻求本体性形式语言的个性化建构方法,以加强和提升其地位。
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在传统陶瓷雕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受到现代艺术创作思潮与理念的影响,在形式构建上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性特征。对本体性形式语言的实践与探索是大多数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者的追求,在创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已经取得了许多突出成就,充分利用本体材料特性带来独具魅力的形式美感,而在未来,中国现代陶瓷雕塑还将基于本体性语言,在形式构建上继续前行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