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媛
“打竹板,响连环,各位朋友听我言。现在生活多美好,不忘初心想当年。要知兵团创业初期有多难,欢迎来到‘军垦第一连’……”2018年12月26日,八师一五二团“军垦第一连”景区“首席讲解员”、81岁的老连长胡友才正打着竹板,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表演着。在游客们阵阵热烈的掌声之后,胡友才又表演起自编的快板《说变迁》“改革步伐加快了,成就太多了,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
据资料统计,截至目前,胡友才在“军垦第一连”宣讲5630多场次,接待中外游客86万人次,用他独特的方式讲述军垦故事,宣扬兵团精神。
“军垦第一连”曾是上世纪50年代垦荒连队的驻地。60多年过去了,当年干打垒伙房、蓄水涝坝和地窝子群遗迹清晰可见。
1952年,17岁的胡友才参军入伍,1956年,他随部队进疆参加建设,1969年开始,胡友才一直担任连长职务,直至1986年,被调至团部工作。
在胡友才当连长的17年里,他参与了开发建设团场的全过程,也用笔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一个个军垦故事。
2002年8月,一五二团着手筹建红色旅游景区“军垦第一连”,请来了老连长胡友才当讲解员。从此,胡友才和他的那身黄军装,逐渐成了“军垦第一连”的标志之一。
如今,“军垦第一连”已成为兵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兵团“红色军垦游”的一个著名景点。
讲起第一次当“讲解员”的试讲过程,胡友才有些激动:“那么短的时间里,能讲些什么?该怎么讲?当年经历过的那些故事在我的脑海中跳了出来,我忽然想到:从我住过的地窝子说起吧!”
胡友才当讲解员,不仅认真,还很犟。他为了让讲解真实生动,便结合亲身经历,查阅史料,走访老军垦,完成了上万字的讲解词。在每次的讲解过程中,胡友才都会从游客的反馈中不断完善讲解词。
“连队里的一片瓦,一段干打垒……都承载着我的记忆,这片土地和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战友,早已烙进我的生命,在我有生之年,我想把军垦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胡友才深情地说。
说起胡友才的犟脾气,不得不说起一件事。有一次,一个参观团来到景区,只有30分钟的参观时间,参观团的人员因事先知道胡友才一次讲解需要40分钟,就和胡友才商量,看能不能把讲解时间压缩到30分钟。胡友才一听,生气地说:“要么不讲,要么就讲40分钟。”参观团的人只好听从胡友才的安排。
还有一次,胡友才因病在家打着吊针,当他得知广东来的旅游团到“军垦第一连”参观,游客想听他讲故事时,胡友才不顾老伴的劝阻,立刻去景区讲解。
“任何时候,只要游客愿意听,我都会尽全力把军垦故事讲好!”胡友才说。
从2004年开始,胡友才平均每天讲6至7场次,最多时一天讲了12场次。
多年来,胡友才坚持记录连队里和身边发生的事,现已写下近百万字的屯垦笔记。
“作为一名老军垦,一名老党员,我要尽自己所能发扬兵团精神,义不容辞。”胡友才激动地说。
胡友才给学生们讲军垦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学习军垦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胡友才去部队、警营为官兵们讲军垦故事,用一个个激情昂扬的军垦故事,激励年轻一代以军垦前辈们为榜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胡友才积极组织社区的老党员、老军垦一起为居民们讲军垦故事,带领身边的老同志们“老有所为”,尽其所能为新时代增添正能量。
近几年,胡友才开始学习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运用,借助这些平台,胡友才看新闻、写文章,把自己的作品发表在博客、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
2017年6月开始,兵团第一份老年报纸《生活晚报》专门开设了“胡连长讲故事”专栏,刊发胡友才的原创军垦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很具兵团特色,受到广大读者好评。
2018年初,胡友才的青光眼病情严重,做了手术,术后视力欠佳,他就把电脑屏幕调亮、字体调大,在写字板上一个字一个字写,继续完成着一篇篇军垦故事。
胡友才激动地对记者说:“改革开放前,我家住的土块房,家里只有一辆旧自行车和一个晶体管收音机。现在,我家变了样,住的是117平方米的楼房,家里做饭用的是天然气,看病有医保。每月,我们老两口有8000多元的养老金,这是托共产党的福啊,老百姓的日子才过得这么红红火火!如今,我已经81岁了,我余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讲好兵团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兵团,把兵团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