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龙 ,张灿强,王 斌 ,闵庆文
(1.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810;2.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400;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海口市羊山地区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目前我国仅存的原生荔枝林带,也是世界重要的荔枝种质资源国库。羊山地区种植荔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2000年前,由于长期以来袭用实生繁殖方式,产生了多样化的变异,形成了世界罕见的野生荔枝母本群,与当地生态和人文环境共同构成了海南海口羊山荔枝种植系统[1]。2017年,海南海口羊山荔枝种植系统凭借其悠久的传承历史、独特的地域特征以及丰富的农耕文化体系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文章将从多功能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农业多功能性源于它的自然属性,是指农业在满足人类基本食物生产功能基础上同时具备经济、生态、文化、休闲、科研等多项功能的特性[2]。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日本提出的“稻米文化”[3]。为保护稻米市场,强化稻米在国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日本提出,日本文化与水稻种植关系密切,他们利用日本国内多个节日与稻米的密切联系(日本的许多节日和庆典是根据水稻的播种、移植和收获活动确定的)为例,宣传保持日本水稻生产也就保护了日本的“稻米文化”。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多功能性概念开始出现在联合国的重要文献之中。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并将14章第12个计划(可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定义为“基于农业多功能特性考虑上的农业政策、规划和综合计划”。在1996年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中,又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文件中提出要充分利用农业具备多功能的属性,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推行可持续性的有关粮食、农业、渔业、林业和乡村发展的政策与实践,以此来对抗虫害、干旱和沙漠化等[4]。如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加速推进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农业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联系愈加紧密,功能多元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
海口市羊山地区的古荔枝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荔枝栽培历史最早的地区之一。2015年,“永兴荔枝”成为海口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该地区的荔枝耕作体系不仅传承久远,而且还在充分利用火山遗址的地质地貌的过程中满足现代生产生活多方面需求,既深具文化底蕴,又能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带来休闲体验,在就业增收、休闲农业、生态安全、科研价值等方面的多功能特征表现明显。
荔枝生产是羊山地区农业支柱性产业,对当地农民创收起到了关键作用。以荔枝为主题发展起来的种植加工、休闲农业等对农民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是生产增收。羊山地区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熔岩地貌,岩石裸露,缺少表层土壤,不利于种植草本类农作物,但岩缝间的土壤比较适合荔枝等主根发达的木本果树的生长,加上荔枝病虫害少,管理相对容易,经济效益较好,因此成了当地农民的首选作物。2015年,永兴镇镇荔枝总产量3.1×104 kg,年生产总值3720万元,创收纯利润2558万元;2016年,琼山区荔枝产量3.16万t,收购均价13元/kg,产值可达4.1亿元。有当地专家测算,荔枝亩产500 kg左右,产值为7000~8000元,正常年份利润可达到5000元/亩(1亩≈666.67 m2)。其中一些农户经营规模较大,建起果园,育种和生产兼营,取得较好效益,如海口雷虎果业有限公司总经营面积200亩左右,正常年份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0万元以上。
二是旅游增收。羊山地区景色秀美,风光独具,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带来了旅游经济收入。例如,2014年5月30日开展的“走进羊山.感受秀英生态美”旅游月活动,仅半个月时间,就吸引游客2万人左右,当地农民通过提供采摘、饮食服务等方式增收明显。同时,农户还可以通过与公司的合作获取收益。羊山地区的农庄主要有4种形式:第一种是农户自营,农户直接依靠旅游产业增收;第二种是公司买断土地,农户从中获取土地流转收益;第三种是公司租赁农户土地,农户从中获取土地租金收益;第四种是农户以宅基地入股,农户从中获取分红收益。
三是就业增收。农业园和旅游庄园的运营需要雇工当地劳力,带动就业的同时促进增收。例如荔枝园雇佣劳力一般为女性70~80元/天、男性100~150元/天,到了农忙季节涨到女性100~150元/天、男性150~200元/天。一亩荔枝所需雇佣的劳动力成本可以达到1000元左右。
四是发展新业态增收。近年来,“互联网+农产品销售”的新模式在羊山地区风生水起,秀英区的石山镇还建起了互联网农业小镇,农民有了新的致富方式。荔枝种植户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有效扩大销售半径。秀英区永兴镇农民黄时京2015年网络销售荔枝近2×104 kg,其中有80%的订单在5月份之前就已经预定完毕,预售价达到了50元/kg以上。
五是依靠产品差异化增收。羊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特殊土壤地区,富含硒等多种稀有元素,依托富硒卖点,通过网络电商营销渠道,当地农产品价格售价可以高出普通农产品较多,种植户因此受益。例如在淘宝网上可查知,富硒红薯的售价可以高出普通红薯一倍左右。
独特的火山玄武岩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浓郁的荔枝文化和健康的生态农产品,使海口羊山地区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休闲旅游资源。其中已经开发并建成的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城市火山群地质公园,也是第一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具有突出重要价值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它于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5万多亩的羊山古荔枝群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同火山岩、湿地、河流、村庄以及现代农耕组成风格独具的农业景观。除此之外,羊山地区还拥有全球唯一一条火山主题的越野自行车赛道以及千年驿道、百年碉堡、火山石器、火山文化、八音山歌、古老民居等特色资源。具备了功能拓展和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适合开展娱乐、采摘、观光、科普教育(荔枝科普和火山科普)等一体化的旅游项目,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现实发展中,各级政府和民间投资主体已经对火山口农田耕作系统的休闲功能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开发。海口市政府从宏观层面进行统筹定位,包括投资重点、旅游线路规划等,还举办各种交流活动,例如从2011年开始连年举办的荔枝文化节等。海口市羊山区域覆盖的各区县立足资源,不断发掘各自的旅游资源,例如龙华区突出羊山生态环境和古文化特色,结合谭美片区生态村创建开辟古村文化旅游产品;秀英区结合保护古村落,突出火山遗址文化特色,发展农村特色餐饮和购物游。海口的休闲农业业主们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优势,打造特色休闲和乡村旅游。在海口西线和火山口周边建成了誉城九号休闲农庄、火山泉休闲农庄、海口绿枫庄、海口乡村钓鱼台等一批集休闲垂钓、旅游观光、生态餐饮为一体的休闲农业项目。如今,西部绿色长廊火山文化与城郊休闲农业产业带已经成为海口市3条重要的休闲产业带之一。
农业的生态安全功能主要表现在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支撑和改善的作用上。羊山地区古荔枝群对当地自然生存环境的改善、生物多样性的保持、自然灾害的防止、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1.3.1 在改良生存环境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古荔枝树体高大,百年以上生的树高可达16 m以上,树冠直径15 m以上,根系发达,由大量粗壮发达的侧根和纤细茂密的细根所组成。枝叶繁茂的树冠能有效阻止雨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发达的根系与土壤盘结交错,形成了网兜效应,可以起到锚固作用,极大地增强了根系与土壤间的凝聚力,防止地表径流。因此,羊山地区水土保持良好。二是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第一,荔枝林可以调节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据测算,一般情况下,15亩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1 t左右的二氧化碳,释放350 kg左右的氧气。第二,荔枝林可以过滤尘埃、吸附粉尘和细菌。有研究表明,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高出裸露的大地75倍;城市百货大楼内空气含菌率高于公园400倍,高于森林10万倍。第三,荔枝林可以吸附空气中有害气体。空气中的Cl2、NO2、HF以及一些重金属造成的大气污染可以被树木有效吸收,在夏季,城市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0%,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会减少30%[5]。羊山古荔枝生态系统的环境净化功能,使其成为海口市成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绿色屏障,被称为“海口之肺”。
1.3.2 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羊山古荔枝树群在当地的环境中长期自然成长,有着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与当地火山口、火山锥、熔岩台地上发育的热带季雨林、热带果林、刺灌木和古榕树交错共生,保证了生态结构的完整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古荔枝群内的荔枝本身就具有品种多样、物种丰富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羊山地区野生荔枝母本群的面积达6万亩,数百年的原生荔枝树连片成林,形成了世界罕见的野生荔枝母本群,而且“几万亩几十万株,没有一株相同”。在此基础上,还选育出许多荔枝新品种,形成了功能强大的多样化生态力。
古荔枝群内植被多样、层次分明,各类热带植物达1000多种。上层乔木以古荔枝和阔叶林为主(如椰子、龙眼、黄桐等),普遍层高十几米以上。林下为灌木和草本群落。灌木和乔木间还生有大量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蕨类、兰类科等)。乔灌草层叠交替,构成了热带独特的森林体系,被称作海南少有的热带雨林。
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存环境。海口市统计年鉴中显示,海口市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近200种。其中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名录的野生动物13种,省级保护动物70种。2014年发布的《羊山湿地快速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显示,在羊山地区区域性、大面积、多类型的湿地中记录到兽类4种、鸟类96种、两栖爬行类16种、鱼类44种、蜻蜓类32种、蝴蝶134种、大型真菌6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2种。
羊山古荔枝生态系统是一个天然的教研基地,既可以作为现代林学、农学、生物学、生态学、植物学、环境学、资源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对象,又可以为教学研究提供实习场所。羊山古荔枝的历史地位以及结合所处环境派生出的衍生价值在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方面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羊山古荔枝生态群落具有极高的自然科学研究价值。这里是中国荔枝原生地之一,因其独特的地理历史环境和神奇火山地质土壤造就和蕴藏了世界上最稀奇的荔枝品种,形成了世界罕见的野生荔枝母本群,是中国乃至世界有名的荔枝种质资源库。在这里曾经选育出我国第一个无核荔枝品种——南岛无核荔枝和我国最大果形荔枝品种——大丁香荔枝王。当地特殊的火山地质土壤和当地人祖辈养成的荔枝实生繁殖习惯,加上海岛特定的光、温、热等条件,造就了羊山地区荔枝生物群落。群落中植被丰富,生物多样,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循环演替,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都可以作为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这里还具有较高的人文研究价值。羊山火山区是我国唯一处于热带地区的第四纪火山地貌地质遗迹,火山锥多达40座,熔岩隧道30多条,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由于历史上海南地处边缘文化落后,因此海南荔枝栽培历史悠久,但见于文献却较晚。据记载,2000多年前南越王尉佗就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而直到明代正统年间,海南荔枝才首次见于文献。如果能够对羊山的荔枝栽培历史进行深度挖掘,对其寻根溯源,则对海南乃至中国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价值。海南的梯田是后生形成的,谁开垦就归谁所有,具有私有化特点,和现在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一定差别。此外,荔枝名字的由来、长期以来形成的荔枝种植习惯等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20世纪60年代,羊山地区有野生荔枝母本群达6万多亩,有130多个品种,其中58个品种为优良品种,但由于大量的砍伐导致羊山古荔枝群破坏严重。对荔枝林的大规模砍伐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砍伐的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新品种培育出来以后,野荔枝市场竞争力较差,而荔枝木材市场价格始终居高,农民在利益驱使下砍伐荔枝树卖木材;二是有些农户为选育新品种,将自家表现不好的荔枝树砍掉,高接优良品种;三是一些农户在政府征用土地前,担心补偿款低而提前砍伐变卖。古荔枝资源因砍伐而大量流失,降低了资源的多样性,在20世纪50—70年代调查的优良品种已经消失,如南岛无核荔枝母树、大丁香母株等。
休闲农业作为羊山地区的一种新兴产业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有效地拓宽了当地农民的增收渠道、优化了产业结构,在发挥荔枝多功能性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总的来看,羊山地区的休闲农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是经营分散,品牌效应差。羊山地区休闲农业景点的开发多处于自发状态,规模较小,话语较权弱,区域布局分散,难以形成品牌效应。缺少名园、名品、名菜、名项目等,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二是缺乏宣传引导,资源利用不充分。古荔枝在休闲农业中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掘。例如永兴镇拥有荔枝林5.2万亩(其中野生荔枝树3.9万亩),是羊山地区古荔枝群最为集中的地区,但是该地区资源闲置,几乎还没有进行休闲农业开发。三是文化挖掘不够,产品开发不足。许多休闲项目只是把城市的餐饮服务转移到农村,缺少乡土气息,游客无法满足追求差异化的心理需求。旅游产品也缺少乡土文化特色,简单重复现象明显。四是部分地区村民的小农心理严重。一些管理者反映休闲旅游开发在某些地区开展的阻碍较大,村民对旅游开发不配合,注重眼前利益,经常出现违约现象。
在羊山古荔枝群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上,涉及部门多且分散。发改、财政、环保、林业、土地、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多个管理部门均掌握着部分管理权。各部门往往从自身责任出发,强调本部门的管理规范,容易导致各部门间信息互通不足,可能导致部分工作重叠或相互衔接不上的问题,办事效率较低。而且羊山地区面积较大,覆盖3区13镇,各区之间也存在管辖问题,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利益调节也比较复杂。
一是立法保护,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整合与林地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和实施相关法规或条例。二是建立保护区,对集中连片的古荔枝群和羊山湿地进行集中原地保护。三是设立生态补偿基金,对古荔枝保护做得好的乡村给予政策奖补。四是加强野生荔枝母本资源调查收集,对具特殊性状的荔枝资源进行嫁接保存。五是加大文化遗产重要性宣传,提高农户的保护意识。
对古村落和古荔枝群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保护不易过度,保护生态并不意味着完全制约发展。针对羊山古荔枝群的实际情况,加快产业发展既可借助“外力”,通过引入技术含量较高的生态友好型生产企业开发产业资源,也可“内部”挖潜,通过组织村里的力量和争取上级支持,加快具有人文历史特色的景点的恢复性建设,并对现有休闲接待场所进行升级改造,以提升消费档次和增加消费收入。这不仅能守住羊山地区的“绿水青山”,而且能加快当地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
羊山地区的荔枝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富硒),应该坚持走专业化、品牌化路线。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荔枝抗灾、防灾能力,为生产质量稳定、特色鲜明的品牌荔枝产品奠定生产基础。二是强化羊山荔枝的品质认证,以“三品”认证为核心,发展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身份认证,提高和强化火山富硒荔枝的质量保证。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由地方政府制定荔枝产品战略规划,并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各种新闻舆论工具,搭建农业品牌宣传平台,大力宣传、拓展品牌市场。
为更好推动羊山地区乡村休闲农业个性化发展, 需要重点抓好4件事:一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以“西部绿色长廊火山文化与城郊休闲农业产业带”为核心,制定旅游线路,并进行刚性指导和区域、功能定位,避免雷同、重复建设。二是重视品牌建设,注入文化要素。重视休闲农业的形象策划与包装,打造休闲农业品牌。以永兴荔枝为支点,深入挖掘羊山荔枝文化;以火山文化为主题,提升古村品味。三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开拓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市、区、镇三级政府投入基金,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开发休闲旅游农业,建立起“业主为主、政府配套、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四是积极培养乡村旅游人才。要按照现代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以电大、技校、高职院校、实践网点等为载体,构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农村社区教育的四位一体教育体系,辅以相对成功的乡村旅游企业或农户体为典型示范,重点从经营管理、接待服务、产品营销等方面对他们开展培训指导,培养一批懂服务、会管理、留得住的乡村旅游发展人才。
针对管理部门过多、权责夹杂不清的问题,建议海口市政府按照精简、高效、透明的原则,设立专门的发展监督或指导职能小组。整合归并性质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相关资金。同时,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建立统一互通的政策创设平台和动态调整机制,提高羊山古荔枝群开发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