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链接历史与现实

2019-12-14 21:19:57《客家文博》编辑部
客家文博 2019年4期
关键词:五华广东地区粤西

对于“古”,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孔子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又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对“古”的重视可见一斑。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其中包含的以古为尊、僵化保守的内容。但细细想来,我们就会发现,孔子在这里并不是让我们死守着“古”不思变革,而是让我们发自内心地真诚地去学习了解“古”所包含的文明的信息、文化的种子,对“古”既要有合理的怀疑,更要有“同情的了解”。

一切历史研究都是为了现实的需要,为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参照和另一种可能性。这就要求我们对“古”也即对历史叙述有去伪存真的能力。因为流传下来的历史记录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写作者的主观因素,是“一家之言”。要想搞清楚这“一家之言”的可靠程度,就需要各方面材料的互相印证,而考古发现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材料。

本期“学术园地”,选登了几篇考古类文章。五华狮雄山遗址发现于1982年的文物普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先后5次对该遗址进行过调查和发掘工作,并于2014年出版了考古报告。《〈五华狮雄山〉考古报告之我见》对此报告中五华狮雄山遗址的年代、封泥文字、遗址性质有存疑,认为遗址可肯定为“长乐台”(行宫)遗址,年代为南越国时期,并可能存在阙门等结构,不存在“定楬”城址。

广东地区发现的明清墓葬很多,经清理发表的却不多。广东封开发现的三座砖室墓墓葬形制多样、葬俗不同、随葬器物多寡不一,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经济文化面貌的复杂性,为研究广东地区明清时期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此外,吴川马飘岭遗址是粤西地区一处典型的南朝隋唐时期聚落遗址,发现遗迹以袋状灰坑为主,是研究粤西地区古代土著俚人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新材料。

我们都喜欢向前看,但与此同时,希望我们能多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那些看似不那么光辉的过去,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根据。而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一定要有所依托——最好的依托就是考古新发现。或许,这就是考古学的魅力,它穿越了时空,链接起历史与现实,让人们最终与过去和解,与自己和解。

猜你喜欢
五华广东地区粤西
粤西出土唐许夫人及冯氏墓志相关史事考略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2:34
350人参会!恒兴虾苗在粤西再次火爆,为何深受养户青睐?
当代水产(2023年4期)2023-06-14 02:55:50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五华狮雄山遗址的考古收获及其性质——与《五华狮雄山》考古报告作者的商榷
广州文博(2020年0期)2020-06-09 05:13:54
广东地区龙狮队发展SWOT分析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52
粤西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明清时期广东地区音乐的西方传播述略——以海洋交通路线为例
乐府新声(2019年2期)2019-11-29 07:33:46
忆孔明
青年生活(2019年35期)2019-09-10 00:25:43
五华红木文化产业园开业
广东地区高校学生的节能意识和节能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