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从2014年至今,每年暑假都组成调研团队,奔赴全省各地的贫困村,紧紧追随第一书记的脚步,关注他们从事的扶贫事业,助力脱贫攻坚。
魏志华、佟建康等12名大学生,于2014年暑假自发组成调研团队,开始对第一书记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志愿服务第一书记。志愿服务的接力棒由上一级学生传给下一级学生,五年来从未落下,调研团队300多名成员的足迹遍布省内济南、淄博、潍坊、德州、滨州等11市的73个第一书记帮包村,发放问卷5000余份,撰写第一书记工作案例20余篇,形成各类调研报告30余个。
通过到第一书记所在村调研,与第一书记深入接触,这群大学生广泛了解不同特色的扶贫工作,认真学习第一书记们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全面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深刻总结展现了第一书记工作。第一书记聚焦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发展集体经济、办好为民实事、提升治理水平五个工作着力点,积极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帮包村党建水平不断提升,扶贫产业初见规模,村民增收明显,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帮包村、贫困户摘掉了贫穷的帽子。第一书记不仅仅给帮包村带来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例如,在高青县,第一书记带领郑家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种桑养蚕,桑葚成熟时,举办桑葚采摘节吸引大量游客;帮助刘春村引进“台湾世纪杨”的种植,为村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帮助赵家庵村发展紫色小麦种植,创办小麦种植合作社,并建起面粉厂……
赴贫困村调研的大学生们被第一书记爱民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2016年暑假,第一书记调研团队到鄄城县左营乡左南村调研,在与第一书记相伴而行的路上,不断遇到与第一书记打招呼的村民,第一书记则顺口为同学们介绍这些村民的情况:“这家是低保户,生活比较困难;这家这两年建了个蔬菜大棚,收入比较不错,还盖起了新房子……”在与村民的访谈过程中,村民不断称赞第一书记:“第一书记来了村里后又是修路、安路灯,又是建广场,可给我们干了不少实事、好事!”一位参加调研的大学生,在实践感悟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他们(第一书记)离开自己的家人来到村里,走进每家每户,走到田间地头,辛勤工作,无怨无悔。当我们走进大棚难以忍受高温闷热和肥料的恶臭时,我们无法想象作为第一书记的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他们远赴外地聘请专家实地考察,这片土地承载着他们的汗水、他们的心血,同时他们也深深明白,这也寄托了全村村民未来的希望。也许,这些工作的点点滴滴,就是第一书记平凡而又伟大的地方。”
近五年的调研,志愿团队成员收集了很多好的工作案例,并总结了脱贫攻坚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他们认识到,唯有在此基础上从个别经验升华到一般模式,才能将助力乡村振兴的宏愿从一隅扩展到广宇。团队多次应邀为济南市章丘区等地推广介绍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赢得各界的高度评价。2018年暑假,团队以调研第一书记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所做出的新的尝试为方向,在以往学习总结型调研模式的基础上,组织队员们同驻村第一书记分享所掌握的成功案例,获得了良好反响。团队还与山东电视台乡村广播“第一书记朋友圈”栏目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选拔出14名优秀大学生到7个村庄担任大学生实习村官,助力农村发展。
山东财经大学团委积极为他们提供“三千计划”“国创计划”等实践平台,予以立项引领,服务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他们先后两次获得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活动优秀服务团队奖项,荣获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在助力第一书记扶贫工作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们与第一书记和基层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得到了艰苦的历练,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加深了对农村农民的认识,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农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深刻认识到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所担负的青春使命与担当。他们立志要把志愿服务的接力棒一级一级传承下去,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第一线,在基层实践中成长成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