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

2019-12-14 13:51杨建领
法制博览 2019年13期
关键词:江泽民安全观国家

杨建领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分别产生了作为不同时期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国家安全观。

一、毛泽东的国家安全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便面临有非常复杂的安全环境。从外部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坠入了冷战状态。1950年9月,美军从仁川登陆入侵朝鲜,并威胁中国东北安全。朝鲜战争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军事封锁、外交孤立等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在安全战略方面的选择。从内部看,盘踞在台湾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遥控指挥在大陆的残余势力进行爆炸、暗杀、散布谣言等活动,企图颠覆新成立的人民政府。从思想领域说,美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严重地威胁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新中国面对的安全环境可谓是内忧外患,为确保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安全、领土完整,毛泽东非常注重军事安全,提出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军队。所以,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军队的建设以及新武器的研制。在军队建设方面,渐渐产生了现代化的陆海空军事力量;在新武器研制方面,通过军事科技创新先后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等新式战略性武器。在特殊时期、特定背景下,毛泽东把军事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首要位置,从而有力的保障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毛泽东还把意识形态安全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世界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自冷战一开始,就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据,将世界划分为两大格局,这就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多重障碍。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在军事、政治上对我国进行威协,在经济上进行封锁,因此希望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予以援助是不可能的,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却向中国表示出友好的态度和愿望。为了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慑、经济封锁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渗透,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以及意识形态安全,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加强了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沟通、合作,并且在国家安全战略上实行"一边倒"策略。联合国于一九七一年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恢复了我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除了受益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外,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上实施"一边倒"的正确策略。

重视国际安全也是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特点之一。“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产生,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就“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来说,毛泽东认为,美国、苏联属于第一世界,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日本属于第二世界,亚洲(日本除外)、整个非洲以及拉丁美洲属于第三世界,并以此为指导,毛泽东把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战略位置给予重新部署。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对中国国家安全的维护、中国与其它第三世界国家的密切交往和协作、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等都产生了重大作用。除此之外,我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邓小平的国家安全观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冷战结束,这期间国际形势出现了巨大的变动,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间的矛盾开始缓和。据此,邓小平对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做出了一些重要调整,并在国家安全方面观形成了一些新的见解。

首先,邓小平认为时代的主题已转变为“和平与发展”。邓小平的这一论断,对于抹去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加强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乃至对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拥有持久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际潮流、时代主题已朝着反对战争、谋求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推进。因此,邓小平以广阔的视野、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不是用战争手段而是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端,这是邓小平加强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观念。

其次,邓小平形成了加强综合国力和综合安全的观点。在邓小平看来,要能够综合地、全面地看待与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他指出,世界大战在近期甚至较长时期都有可能避免,世界大多数国家维护其安全的重点,已逐步转向高度重视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而不再是单一地突出军事安全方面。而且,国家安全的涵盖范围也逐步扩展,除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安全外,还包括经济方面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安全。所以,邓小平已经开始逐步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综合国家安全观。

再次,高度重视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利益,不再依据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否相同来决定与其亲近或疏远。把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这个问题上是绝不能讨价还价的,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别企望中国会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这是邓小平国家安全观的显著特点。正如他在1989年接待日本国际贸易访华团时所说,要自始至终地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此外,长久以来中国奉行的对外政策都是根据某一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决定是否与其建立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同某些国家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紧张”关系。邓小平审时度势,突破了这种对外安全策略,即在超越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同多个国家建立了正常关系,为加强国际合作乃至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提出了依靠发展经济与促进社会稳来加强国家安全的思想。邓小平阐明了经济发展对国家安全的至关重要性,正象他所说的,如果一个国家经济落后,这不仅仅是它的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上的问题。邓小平看到,经济落后已严重制约我国国家安全。他反复强调,中国只有快速的发展自身的经济,早日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才能抵挡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威胁,从而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认为,通过发展经济来加强国家安全乃至解决种种国家安全问题,以及通过发展经济来増强国家安全的整体水平,是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中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内容。此外他还把社会稳定视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条件,他指出,中国只有国家稳定、团结,才能一心一意从事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江泽民的国家安全观

从普遍安全、经济安全、综合安全等方面看待与解决中国国家安全问题,是江泽民国家安全观的显著特征。

第一,江泽民主张国际社会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普遍安全观。首先,江泽民认为,国家之间有争议、争端或纠纷,不应当运用经济制裁甚至动用军事力量等手段解决,彼此之间应采用协商、对话等方式予以解决。任何国家都不要干涉别国内政,也不能有大国欺负小国,强国凌辱弱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宏大目标;其次,江泽民指出,世界各个国家彼此之间应当互相信任、互相沟通、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应当平等互利、协商共赢,应该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健康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是各国和平共处、共谋发展的出路,才能真正实现整个世界的和平、安全。

第二,江泽民非常重视国家经济安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贸易、金融、企业生产经营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但与此同时经济安全问题也越发显得重要,特别是一九九七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促使各个国家把经济安全放在了国家安全的重要位置。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把握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一是强调经济安全与对外开放的联系。江泽民指出,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具有风险意识,既要把自主品牌打出去、增加外汇创收,又要防止与应对金融危机;二是把经济安全提升至关系国家总体安全的核心地位。江泽民认为,由于经济是社会的基础,要解决各种问题,归根到底是依靠发展经济,只有通过发展经济,才能增强综合国力,也才能保障国家安全。他还强调,世界经济一体化化的趋势以及各国经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已经发展到了必须将保护主权国家的经济安全列为最迫切的问题的阶段。江泽民阐明了经济发展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第三,江泽民初步形成了综合安全的观念。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江泽民认为当今中国的国家安全应属于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等在内的综合安全,并阐明了其内含的各个安全要素在国家安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胡锦涛的国家安全观

胡锦涛的国家安全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胡锦涛就国家安全体系及其维护作了科学的说明。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这是胡锦涛就国家安全问题所作的首次说明。他又认为,在现时代由于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要在构建安全意识和安全战略的同时,尽早铸就科学、协调、高效的国家安全运行系统。胡锦涛还指出,要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各种渗透、分裂、破坏等活动予以强有力的打击,同时还要预防和有效应对经济方面的风险,从而维护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信息等的安全。

(二)胡锦涛倡导国际社会的和谐与安全。改革开放的正确策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仅几十年时间中国就逐步富起来、强起来。然而,某些从不愿或害怕中国强大的国家却蓄意地制造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给我国的安全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针对这种观点,胡锦涛向世界宣布,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强大,不但不会妨碍任何人任何国家、威胁任何人任何国家,相反却有助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他还提出,要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世界,从而实现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实现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

(三)胡锦涛从建立和谐社会的角度设计出中国国家安全的新思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就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就会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社会难题,消除国家安全隐患,胡锦涛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新的国家安全观。他指出,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社会管理制度,增强全民族的团结,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他还强调,要尽可能减少社会的不和谐成分,増加和谐成分,在社会和谐稳定的环境下,实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中华民族的安定有序,神州大地的长治久安。

五、习近平的国家安全观

中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社会矛盾复杂多样,诸多社会问题凸显,这些矛盾和问题给如何维护中国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问题与挑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界中央领导集体,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新的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了中国国家安全观的新的突破。

习近平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对于如何贯彻落实他提出的新国家安全观,习近平作了科学的论述。他指出,既要重视内部安全,也要重视外部安全。在对待内部方面,要通过求发展、变革和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在对待外部方面,要通过求和平、合作与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人为本的国家安全理念;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为内容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把发展视为安全的基础,把安全当作发展的条件;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建造国际社会的命运共同体。

涵盖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核等安全的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安全形势以及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的前提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国家安全观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安全思想的最新成果,它必将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也将有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江泽民安全观国家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把国家“租”出去
江泽民关于军队后勤改革的重要论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