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条形码追踪机制的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监管研究

2019-12-14 13:51:53陈川泽
法制博览 2019年13期
关键词:条形码危险废物全程

陈川泽

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固体废弃物,这是我们国家首次将固体废弃物处置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中,表明国家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置的高度重视。作为固体废弃物的一种,社会源危废废弃兼具有作为固体废弃物的危险性以及有毒有害性,加上其本身来源广泛,相比一般的危险废弃物更加的难以监管。

一、社会源危废监管所面临的挑战

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我们国家将危险废弃物分为46类479种,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社会源危废本身具有一般危废高度危险性的特点,同时由于其来源广泛,数量众多的特性,导致其去向难以监控,要实现对其追踪监管十分困难。据统计,2012年上海全年产生废旧节能灯约1500吨,但回收量只有10吨,回收率仅为0.67%。

(一)社会源危废的全程监管难以实现

社会源危险危废物的全程监管,主要包括对其来源的定位,以及其去向的追踪,涵盖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以及事故应急等多个环节。虽然目前在工业源危险废弃物等方面,通过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的有机结合,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全程监管制度,对于品种众多、来源复杂分散的社会源危废废弃物,作用十分有限。

(二)社会源危废责任主体难以确定

为了实现对危险废弃物的监管,我国现行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规定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对一般的源危废废弃物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主体进行明确,进行分段的法律控制,但由于社会源危废来源过于广泛,从产生到流通经过多个环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其无法像其他的危险废弃物那样得到进行有效的集中收集。

(三)社会源危废责任主体的责任难以划分

社会源危废主体责任的划分,应以社会源危废流通过程中各方的违法行为程度为依据。就如同上文提到的,传统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无法有效的运用在社会源危废的监管指导,现阶段又缺乏有效的信息记录的方式,使得定责的依据缺乏,进而导致责任划分困难。

二、将条形码用于社会源危废追踪的必要性

条形码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者、生产日期等许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危险废弃物转移联单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大多还是采用纸张记录的方式,所能记录的信息十分的有限,容易损坏遗失,通过产品身上附加的条形码标签记录信息,便可以有效解决以上的问题。

(一)推进社会源危废的全程监管制度及运行

全程监管是对社会源危废监管最核心的内容,来源不晓、数量不清、去向不明的特性大大的增加了监管实现的难度。通过引入条形码技术,在社会源危废的产品生产之初,就对其附加条形码标签,同时条形码记录的信息,实现社会源危废的数目以及其未来的流通去向的有效记录,真正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二)有利于快速定位社会源危废的责任主体

社会源危废最初也是作为产品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流通,再使用之后才成为了所谓的废弃物,通过条形码技术,记录最初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的信息,以及流通过程中的主体的信息,可以快速的实现对社会源危废的追踪定位,迅速在复杂的社会源危废的流通过程中找到责任主体。

(三)促进社会源危废回收再利用制度及运行

将条形码运用到于社会源危废的监管领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综合管理网络,从而实现针对生产企业产品回收、运输和再生的智能化、科学化管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分类回收的意识,减少了部分消费者由于责任人难以确定导致其不履行社会源危废分类回收的侥幸心理。

三、基于条形码的社会源危废全程追踪法律机制设计

将条形码技术运用于社会源危废的监管中,开启社会源危废信息化管理新思路,实现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对于解决目前社会源危废监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完善追踪技术的同时,基于条形码追踪系统,对原有的监管制度进行完善十分的有必要。

(一)基于条形码追踪系统,完善全程监管制度

结合国内外一些先进的实践经验,尝试通过条形码对社会源危废的信息进行记录,建立其从产生到回收再生产的全过程监管制度,确保社会源危废收集、转移等等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真正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监管。

(二)通过条形码定位责任主体,完善责任划分

通过对社会源危废从产生到再生进行不同阶段的划分,明确各个阶段不同的责任主体,损害发生后便于找到出现问题的阶段从而要求责任主体承担法律责任。产品生产过程中将商品的编号、厂家信息等记录到条形码中,通过扫描条形码,可以随时查询该危险废弃物从产生到收集过程中的信息,从而明确责任主体,完善责任划分。

(三)通过条形码追踪定位生产者,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将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到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消费后的回收处理和再生利用阶段。通过条形码技术对社会源危废进行统一身份标识、结合移动互联技术构建全程追踪的社会源危废的生产及流向综合管理网络,实现对产品从产生到再生的全过程的追踪,真正实现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四、社会源危废条形码追溯制度的配套制度的完善

通过条形码,可以及时的了解其从生产加工到后期的流通环节的所有信息,追查危废的历史,当风险发生时候,生产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切断危险源,以此避免损失扩大。但是,要想达到对社会源危废全程监管的目的,必须要还要其他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配合,建立以条形码追溯为核心的多种法律制度共同配合的制度体系。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是完善对社会源危废监管的重要保障,通过及时的将条形码记录的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布。其包括公众个人的信息扫描查询以公共部门的依职权公开两种,其披露的范围应该包括与社会源危废有关系的信息,包括危废存储与运输的记录等。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整个过程中的信息公开透明化,以完善对社会源危废的监管。

(二)完善问题产品召回制度

通过条形码记录的信息,快速定位问题源头以及进行问题产品的召回,如果没有条形码追溯制度,要追踪问题产品的去向则十分困难,所以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目前法律中对于召回制度的规定过于的原则化,缺乏对社会源危废的针对性。所以,为使得两者有效配合,应该以条形码追溯制度模式为核心,完善问题产品召回的管理机构与具体的实施细则。

五、结语

本文从分析社会源危废监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条形码技术的引入对社会源危废全程追踪的重要意义,最后尝试对社会源危废的条形码全程追踪法律机制进行设计。社会源危废是当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从技术和制度上完善对社会源危废的监管也是当下十分热门的话题。各个地区也先后的开始尝试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对社会源危废的监管的实践活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社会源危废的全程追踪的领域,一定会有傲人的成果。

猜你喜欢
条形码危险废物全程
创意条形码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
条形码大变身
危险废物管理亟待改进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需规范
“废电线电缆是危险废物”为误解
危险废物处置需依法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