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心 执着于行

2019-12-14 02:15陈沙娜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9年2期
关键词:蒙医血液病血症

陈沙娜

“爱在左,同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这是冰心先生的诗,描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博爱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我也是一名医生,在走过的48个春秋里,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幸运的,生活在伟大的国家、成长在幸福的时代。

1971年,我出生在呼伦贝尔市蒙医世家,祖父陈万庭和父亲陈玉良都是自治区著名蒙医血液病专家,母亲是教师。

1978年,我随父母搬到呼和浩特市。父亲在原内蒙古中蒙医院工作,并在这里创建了蒙医肿瘤病科。自小看着父亲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他人解除痛苦,使我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8岁填报大学志愿时,我毅然决然选择了蒙医专业。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中蒙医院从事蒙医临床工作。15年春风化雨,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我掌握了系统的蒙医理论,练就了一套过硬的临床基本功。

由于患者数量的增大和现代血液病诊治技术的不断进步,我深感能力欠缺、知识匮乏,于是先后到中国解放军总医院、中国武警总队医院和国家第三批名老中医师承学习班学习,探索临床医疗、科研教学新问题,大胆创新,将蒙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先进技术相互补充,寻找疾病治疗的共通之处。进修回来后,我克服各种困难,将恶性血液肿瘤疾病的化疗与蒙医药治疗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开创了蒙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疾病的先河。

2012年,我所在的蒙医血液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我担任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支撑项目研究组组长。

医学之路,学无止境。为了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接纳蒙医药,2013年我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读博士研究生。

2015年,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选配新的领导班子,经过群众推荐、组织任命,我成为副院长,并当选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候补委员。

2018年,我带领血液科同事承担起自治区首家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室工作任务,成立自治区首家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室——中华骨髓库内蒙古分库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室。

从医25年,我始终坚守“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满意,让社会满意” 的服务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尽管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爱心依旧、奉献依旧。在临床方面,将蒙医传统理论和症候与现代血液病的诊断治疗相结合,参与编撰了《蒙医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提出了蒙医紫斑症、渗血症、亏血症、盈血症、毒血症的理论以及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制定了蒙医血液病的临床路径,将蒙医血液病的症状与诊疗方法进行系统整理和梳理,并以现代医学注释和讲解,不仅规范了蒙医血液病的概念、疾病症状、临床分型、诊疗标准等,还增加了蒙医血液病的专科内容,提出的“凉血止血”理论和蒙药治疗方法填补了蒙医治疗血液病的空白。在护理方面,针对科室儿童患者较多的特点,探索出一套适合科室特色的优质护理方案,并在实施中关心、关爱患儿,多与患儿交谈,随时了解患儿的心理变化,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给予患儿心理支持,使其保持良好情绪、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并提高自护能力,同时向家长普及医学常识,指导家长对患儿的日常护理,把患儿的治疗融入日常生活,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在教学方面,打破医学工作人员陈旧、保守、“技术不外传”的传统观念,培养年轻蒙医专业人才,认真教导进修生、本科实习生,培养研究生。在科研方面,我所在的科室承担着国家、自治区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参与编撰《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等多部蒙医专业书籍,参与制定用于全国蒙医临床疗效的《蒙医紫斑血症国家中医药临床疗效标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医以来,我获得了“全国医德标兵”“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医德标兵先进个人”“巾帼建功标兵”,自治区第五批“草原英才”、自治区著名蒙医等荣誉称号。

每一个人的发展进步都与祖国息息相关,而祖国的发展与富强要靠我们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我将继续为蒙医学发展尽绵薄之力,向祖国70华诞献礼。

从医25年,我始终坚守“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满意,让社会满意” 的服务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尽管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爱心依旧、奉献依旧

猜你喜欢
蒙医血液病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低磷血症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研究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蒙医痛经诊疗方案
浅谈蒙医药对糖尿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