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产业扶贫调查

2019-12-14 02:09运城市老促会
中国老区建设 2019年4期
关键词:老区发展

□运城市老促会

2018年,山西省运城市老促会联合13个县(市、区)老促会,对全市15个乡(镇)38个贫困老区村开展了以促进老区产业发展为重点的调研。

调研显示,全市老区普遍步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大部分老区村均有了新兴产业,初步实现了转型发展。各县的老区脱贫攻坚正在稳步推进,不少老区村顺利实现了整村搬迁,且已经找到了产业振兴的突破口。但按照党中央和各级决战小康的要求,老区脱贫攻坚工作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产业扶贫的成效

运城13个县(市、区)的老区村,在老促会与各级党政部门、扶贫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调整有特色,整体搬迁有特点,各项工作都向特定目标走近。

(一)产业发展有了拳头产品

河津市连伯村发展大棚韭菜种植,成为品牌产业;闻喜县下丁村,地黄药材和花椒种植已初具规模;垣曲县乐尧村4000余亩优质核桃喜获丰收;永济市西姚温村以西红柿、红辣椒火红了村里的经济;芮城县东张联村发展大棚蔬菜摘了穷帽;新绛县贫困老区村发展有机菜品,使老区菜农迅速脱贫;临猗县西祁村的孺子牛葡萄远销省内外;闻喜县郭家庄乡9个行政村栽植的山楂树成为当地群众的主导产业,群众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

(二)老区村红色旅游景点初具规模

闻喜县下丁村革命烈士纪念馆、英烈纪念塔、闻喜县农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轮训党员干部2万余人次;万荣县北涧村、稷山县马家沟村利用红色资源以及厚重的历史遗迹,发展古村落建设,极大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发展;绛县回马岭修复绛县原地下县委机关办公室遗址后,旅行社开始组织团队来参观学习,更多的是游客自驾旅游。

(三)转型发展开始起步

老区村整体搬迁是老区脱贫攻坚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垣曲县乐尧村整村搬迁后,在老村址上建起了养猪场,收入可观,村民娄海龙走出大山后跑运输、搞物流,顺利转型。平陆县曹河村一边组织村民外出经商务工,一边在新建成的小区设岗,解决村民上岗就业问题。万荣县岭西村一是发展花椒产业,重点解决村里留守老人的收入问题;二是组织外出务工,解决贫困群众短期见效问题;三是新建养牛场,集体牵头,人人入股,扶贫户享受扶贫单位股,增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有效地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与贫困户整体脱贫。

存在问题

(一)农业生产条件差,基础薄弱,仍是部分老区村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老区村大多分散在生产条件较差的山区丘陵地带,虽然近年来不少地方的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有一些地方还存在短板。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水利设施不足,人畜吃水和农田灌溉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二是交通道路建设还有不到位的情况,存在行路难的问题。河津市连柏村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田水利设施仍显薄弱,交通道路不够发达,电力线路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绛县东官庄村和横岭关村,仍存在生存条件差,生产发展基础薄弱、信息不灵,科技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当下他们还在贫困线边缘排徊,如遇天灾人祸,很可能跌入贫困线以下。

(二)缺乏产业支撑是穷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迈不开大步的重要障碍。由于受环境条件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和束缚,大多数农村还实行的是一家一户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生产形不成规模,与大市场的对接还存在空隙,有的生产过剩,有的忽视了品牌质量提升,物贱伤农,抵御不了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的打击,这是部分老区农民收入不高、增收缓慢的重要原因。

运城市明确提出“一域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方略,并在许多地方获得成功。但在部分老区村,因为缺乏产业科技发展领军人物,产业项目扶持和资金扶持不到位,老区的产业发展因此受到限制。闻喜县相当一部分老区山楂果农思想观念滞后,田间管理粗放,虽亩产数量不小,但基本都属于次果,没有价格优势,更谈不上市场竞争;芮城县东张联村主导产业不突出,蔬菜种植优势不突出,市场运作不专业,人才缺乏,尽管蔬菜质量很好,但市场销售规模太小;绛县东官庄、陈家坡、横岭吴三个贫困老区村,支柱产业发展缓慢,特色产业后劲不足。虽然发展一批新产业,也仅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农户对扶持项目信心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动作不大。同时,富户带贫户、公司带农户、合作社带社员涉及贫困户层面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和捆实。

(三)农产品价格不稳,销售难,种地效益低,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个新因素。自2017年以来,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出现大幅度降价,苹果、梨、核桃、枣等水果产品下降幅度更大,去年就是低价还卖不出去,烂果一车车倒在沟渠,让人揪心。据农民反映,农资普遍提价,浇地、人工、机耕费用屡屡涨高,而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很大,农民收入无法保证,产业增收受到影响。

(四)探索文旅整合发展之路起步艰难。这次调研显示,不少老区村的红色旅游开发,有规划、有设想,但起步艰难,资金缺乏,没有融入县、市旅游的大盘子,凭靠老区乡(镇)和村里的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建设,难以产生效益。

(五)农业产业经营不善,缺乏品牌意识,缺失食品安全责任感,使产品质量存在一定问题。综合各县调研报告,农产品有不稳定、不合格,不环保等问题。突出的表现:一是农产品从源头开始,就大量的施用化肥、农药,原来的有机农产品逐渐消失。所有粮、果、菜生产,全被化学药品控制;二是普遍重产量,轻质量,习惯于早熟早卖,甚至采取喷化学药汁,催熟催色,抢市场,买高价。三是重品名,忽视品牌,缺乏进入高端市场的竞争和出口创汇的能力;四是环保意识薄弱,果业生产中带来塑料套袋、纸袋、反光塑膜随地乱丢乱扔,严重污染田间道路环境。

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中办、国办发【2015】64号文件和省委办、省政府办(2016)38号文件的学习贯彻力度,切实将其精神落到实处。这两个文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委针对老区专门下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老区发展的高度关爱。两个文件,对如何搞好老区建设和脱贫攻坚,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及政策支持上,提出了详实的指导意见,特别指出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以及老促会在老区小康建设中的具体工作任务。

(二)进一步帮助老区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生产生活基本条件。要把帮扶重点放在那些当前生产生活条件依然很差,人畜吃水、水利设施、交通道路、居住条件仍存在突出问题的贫困老区村,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要着重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让他们把手中掌握政策、项目、资金和技术向老区倾斜,为老区投放,助老区脱贫攻坚一臂之力。动员市县媒体力量,宣传老区的困难现状,唤起全社会为老区脱贫攻坚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贡献力量。

(三)积极引导老区贫困村和贫困户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培育扶贫致富新动力。要通过培训逐步使贫困群体改变思想观念,增强战胜贫困落后的信心。把“输血”式的扶贫,变为“造血”式功能;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要立足于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组织发展经济实体,使之逐步形成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要加大“凤还巢”的工作力度,为老区贫困村引进有思想、有能力、有头脑的创业带头人,组建专业合作社,形成种、养、加为一体的生产销售体制,扩大经营规模,改变生产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把食品安全、环保治理从源头抓起,化解农产品低质低价,出售难的矛盾。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激发贫困老区脱贫致富的原动力。

(四)着力扭转老区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的局面,要动员一切力量,帮助农民拓宽营销新渠道。中办、国办最近下发文件,提倡各部门、各社会团体,购买贫困群众的农副产品,为“三农”服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民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销售畅通,价格稳定,交易公平,把真正属于农民的劳动成果,送到他们手里。

(五)完善搬迁新村的公共设施服务,提高贫困群众的满意度。政府牵头,职能部门参与,帮助搬迁新区完善配套服务,如卫生所、幼儿园、便民超市等紧要公共设施,解决好移民搬迁户的后顾之忧。让老区移民搬迁群众在搬迁新村,感受尽善尽美的新环境、新生活。

(六)支持革命老区村开发红色旅游景区、古村落旅游景点建设。万荣县万泉乡老区北涧村,准备以古村落建设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希望万荣县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将其纳入县级旅游规划,从政策上给以支持。

猜你喜欢
老区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延安,老区的希望
革命老区村里的“老人之家”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革命老区展新姿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