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红
28岁开始创业,经历行业变化和市场沉浮之后,刘义富创立的安徽省路网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网集团”)始终屹立在市场第一线。目前,路网集团围绕主题产业园项目,已布局全国10余省份,为转移企业和地方政府打造40余个产业园区,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网方案”。
创新是路网集团的企业精神,也是刘义富身上最显著的标签。“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创新是推动我们发展的内在动力。市场在变化,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认真了解客户需求,不断创新,用心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价值。”尽管路网集团已经成立15年,但刘义富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创业者,如今他正带领着路网集团,走在二次创业的道路上。
《经济》:从2004年创立公司至今,面临市场和行业变革,路网集团是如何应对的?
刘义富:其实市场和行业的变革并不可怕,一成不变才是最可怕的。只有在变化中,企业才能找到发展的机遇。
路网集团成立15年来,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行业变化,能够坚持到今天并且取得继续发展的动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现如今,我们聚焦县域经济发展,围绕主题产业园创新政企合作模式,也是因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看到了市场机遇,看到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转移企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围绕客户需求,通过产业生态全周期服务模式创新,不仅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促进经济发展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也为转移企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新载体。
《经济》:您反复提到,创新是路网集团的核心精神,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创新,路网集团是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
刘义富:创新只是手段,我们的目标和初心从未改变,那就是服务地方政府、服务转移企业。目前,国内从事产业地产的企业很多,有的专注一线城市周边的连片开发,有的聚焦一线城市的工业厂房开发和租售。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路网集团明确目标,走的是差异化路线,我们看重的是中国广大的县域经济发展市场,中国有这么多市县,每个地方都有发展经济的需求,产业需求是非常庞大的。同时,我国又面临着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现实情况,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经过程。我们通过“PPP+产业园”的创新模式,把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需求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需求相结合,提供三方共赢的最佳选择。
产业园区作为筑巢引凤的“巢”和载体,是地方政府聚焦产业资源的重要平台。在中小企业产业转移或者升级的过程中,“PPP+产业园”的模式所融资金、所建设的产业载体和物理空間,能够切实缓解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压力,这种模式才是真正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
通过与政府共同建立这种创新平台,我们可实现机制互补、渠道互补、资源互补、人才互补,并着力解决园区产业空心化难题,为城市打造属于自己的产业标签。以山东省禹城功能糖产业园为例,这是我们与禹城市政府联合打造的标杆园区,是财政部第四批PPP示范项目,也是中国PPP基金在山东直投的第一个项目,说明这个模式得到了国家政策与金融政策的一致认可与支持。禹城这个园区通过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带来的是产业集群式发展效应,初步形成了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集群,为禹城市产业转型、产城融合提供了很好的探索与案例。
《经济》:路网集团已经成立15年,您为何还要以创业者的心态重新出发?动力是什么?
刘义富:企业要发展,任何时候都需要创业者的心态。在我看来,没有这样的心态,企业就会停滞不前,很难取得长远发展。之所以路网集团成立15年,我们还在强调重新创业的心态,是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梦想:做中国产业集聚一站式服务领跑者。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和努力去深耕产业,搭建地方政府与转移企业之间的合作桥梁,不断促进区域产业集聚,服务转移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路网集团的长久发展,为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和价值。
《经济》: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路网集团作为助推产业发展的企业,对您而言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刘义富: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祖国繁荣带来的机遇,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大趋势下,路网集团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我们对祖国怀有一份感恩之心,始终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希望祖国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祖国繁荣强盛添砖加瓦,共同见证这个时代的美好。
蚌埠电子信息产业园——全国第四批ppp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