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星星,读完第11期《新作文》又有什么新收获吗?这里可有你熟悉的生,活?这里可有你认识的小伙伴?本期于老师和大家分享“我”之计。什么?不明白?不明白就对了,下面就请听我慢慢道来。
“我”是我
“我”就是我,写文章的我呀!同学们写作文,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大多都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述。在第11期当中,《成长的烦恼》写“我关于小背心儿的苦恼;《哥哥“合格证”》写家有二胎之后,“我”这个做哥哥的如何取得合格证的艰辛历程;《鸡蛋会飞吗》写“我”自己动手做实验——瓶子吃了鸡蛋;《一日之趣在于晨》写“我”一大旱又是赶鸡又是逗猫的趣事;《和苏子瞻一起走过》分享“我”了解苏东坡之后的收获和感悟……我们从作文中读到了“我”的性格、烦恼、角色、游戏、阅读……生活的方方面面。小星星会问了,对呀,我们都是这样写作文的,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每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外在世界,一个内在世界。同学们写作文时,往往对外在世界看得见、听得到、触得到的事物,描写得更加详尽突出;而对于内在世界挖掘不太充分,匆匆几笔带过,作文就会显得缺乏真情实感,不能打动人心。今天于老师要给大家强调的,就是充分重视“我”的内心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既有云淡风轻,也有汹涌澎湃;既有喜怒哀乐,也有爱恶忧惧。你不写出来别人是看不到的。
P3《成长的烦恼》一文中,关于内心世界的描写非常突出:
我低下了头,说了声“要上课了”,便回到座位上。小心脏怦怦怦地狂跳不已,心里打着问号:“我是不是也要穿了?”……这可怎么办啊?到底要不要穿小背心?晚上,这个问题还在困扰着我,折磨得我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夜没睡……我发现班级里好几个女生穿着小背心,那我是不是也要穿?呀!烦死了!烦得我都没心思上课,在数学课上还被老师点了名……我有些忐忑地穿上一件后,瞬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感觉空气变得稀薄,呼吸变得困难,真是又闷又热又难受,很想脫了……上学的路上,我老是觉得有人盯着我看,好像在我后面说:“她穿小背心了!”
作为女生“要不要穿小背心”的问题困扰着“我,羞涩、忐忑、焦虑、不安、烦恼、犹豫,让我们感受得淋漓尽致,单这一部分心理描写就多达250个字,它与外在世界的描写相辅相成,使得这篇文章出类拔萃。
P21《选票》这篇作文中,关于自己能不能选上“三好学生”,有大段的心理描写:
这次得票一定不会少!这个学年我的表现很不错,学习认真,成绩优秀,遵守纪律,帮助同学,为班级做了很多事情。另外,苏老师要求中队委负责维持秩序,所以我经常提醒有些同学,尽管他们有时不太高兴,但我是为班级好,不是耍威风。呵呵,估计我会像前三年一样,得票数排第二名;或第三名,连续四年成为“三好学生”。
在统计票数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活动非常真实地反映了我的自信与憧憬,与后面落选之后的伤心与大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读着作文,于老师立刻心疼小作者数秒,这种成长中的“阵痛”真实感人,得益于注重内心世界的细腻呈现。
“我”之计,“我”是作者,就要同时关注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两个世界,尤其注重挖掘内在这个隐藏的世界。把感受、疑问、联想、对话、评价、两难等丰富的内心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更易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心理活动的呈现,可以随着外在的所见、所闻随时跟进、随时穿插,也可以集中大段描写,根据当时的情境,灵活把握。建议小星星们可以阅读T有岛武郎的《一串葡萄》,体会內心描写带来的强烈冲击,一定会受益匪浅。
“我”不是我
“我”不是我,文中的那个“我”不是作者我,说明“我”已经化身为其他角色,这是一种有意思的视角变换,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第一种:偶然化身,穿插原段。
我们在课本上学过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一课中有这样一段: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在这段话中有六个“我”,第一个“我”是作者“我”,后面的五个“我”都是作者化身为一朵白荷花之后的白荷花。你看,就在这一段话当中,作者因为眼前的荷塘美景,陶醉其中,偶然化身,以一朵白荷花的视角写自己的所见、所做、所遇。叶圣陶爷爷这种高超的写作技巧给我们呈现了一种非常经典的写法,成为我们小学生学习的典范。
第二种:全文化身。第一人称。
P35《猪有话说》小作者化身为猪,成为猪界代言人,向人类发出质问和控诉:
是谁又说我我们好吃懒做,那不是被你们逼的吗?我们原本在森林里生活得好好的。连老虎也要畏惧我们三分。是你们把我们围在圈里,我们想出也出不去。……我们临近被杀时,不是发自内心对死亡恐惧……那叫声是充满怨恨的质问,可惜是得不到答案的质问。我们猪到底怎么惹到你们人类了,定要招来杀身之祸?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小作者站在猪的视角反问人类,我们好像真的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呢!万物有灵,尊重生命吧。
化身为物,用第一人称手法写作文,在《新作文》杂志上几乎每期都有读到。《我是三月蝗》化身蝗虫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氏璧”的自述》化身和氏璧,讲述自己的颠沛流离。让我们在轻松的描述中了解了科学知识和历史故事,比单纯的讲解性、描述性介绍,来得更加生动,更加亲切。
第三种:几次化身,跳跃视角。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写的《我的名字叫红》,就给我们展示了一部以跳跃的视角来写作的巨著,整部小说共59次跳跃视角:
1.我是一个死人
2.我的名字叫黑
3.我是一条狗
……
——场纷繁跌宕的宫廷细密画师谋杀案抽丝剥茧般从迷雾中清晰而来。
于老师的学生,学习借鉴这种写法,写了不少作文,都发表了呢。《我的名字叫橘红》分别以“我是一块玻璃”“我是一根粉笔”“我的名字叫橘红”三个视角描写子一盆金鱼花,打破那种比较规范地写形、色、味、花、叶、果的写法,尝试新写法,变换新视角。我们来欣赏一下“粉笔”视角下的描写:
它的身材很臃肿,好像是一个灯笼被剪掉了一半,花的腹部圆鼓鼓的,真像个孕妇,又像是鹈鹕的大嘴巴,真是别具一格。花的前端是五片花裂,似乎把嘴巴噘得老高,生气了呢!我忍不住问:“嗨,你是谁?”“我叫金鱼花,你看我多像一条小金鱼。”她落落大方地回答。
化身为物,变换视角,你可以是一支笔、一棵树、一只鸟、一头猪,也可以是一片白云、一滴小雨、一阵清风……站在那个视角之下,可以写出它的所见、所闻,更可以写出它的所思所想,从而呈现人的视角之外的认知,新鲜又震撼。
“我”之计,提醒你关注“我的内心”那个源源不断的丰富强大的语言世界;“我”之计,指点你尝试三种“变换视角”的表达方式,创新创意表达。“我”是我,“我”又不只是我,仔细体会“我”里乾坤,写出“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