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寿喜
气象条件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而且对人的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秋风萧瑟,冬雨凄凉。的确,深秋和冬季,红衰翠减,百花凋零,枯藤、老树、昏鸦,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绵绵冬雨和黑沉沉的天幕也容易使人产生悲凉、苦闷、垂暮之感。
当然,秋风冬雨易使人忧愁,并不完全是审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着一定的生理原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产生抑郁不欢的情绪。夏日里,由于阳光充足,这种褪黑激素分泌较少;入秋以后,由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这种激素会分泌较多;如果遇上秋风冬雨等不良天气,日照几乎没有,褪黑激素就会大量分泌。褪黑激素的增多,会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偷懒”,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这就是古人说的“天昏昏兮人郁郁”。
此外,气候规律表明,几乎每一次秋风冬雨都伴随着一次冷空气的活动,而低温会使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容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低温抑郁症”,又称“寒冷情绪感冒”。
此外,深秋和冬季的低温,干燥和较高的气压,对许多生理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哮喘、脑动脉硬化等)均有不利影响,患有这些病的人,常常会有一种恐惧心理。深秋和冬季是死亡率较高的季节,一些老年病患者常常在心里就把深秋和冬季视为一个“坎”,总怕自己过不了冬天,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怎样在寒冷季节预防或减轻“情绪感冒”症,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下面几种“绿色疗法”值得采纳和借鉴:
室內增加光照和温度。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里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感,从而减轻或消除抑郁感。气温较低时,应尽量打开室内的增温设备,以预防“低温抑郁症”。
深秋和冬季外出,要少去草木枯黄的荒凉旷野,多登高远眺,同时,经常在室外做一些健身活动(如慢跑、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等),从而减少荒凉景物和寒冷天气的不良影响,调动健康情绪,缓解抑郁状态。
“情绪感冒”既然也是一种“情绪病”,那心理调节就非常重要。寒日里,要少看一些感情缠绵、充满失意情绪的小说、电影和电视剧,同时也要少怀旧,多想想美好的未来。日常生活中,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参与无原则的争执和较量,从而保持良好的心境。
注意饮食营养,适当多吃一些高热量的肉类,如羊肉、牛肉;适时饮一些兴奋性的饮料,如绿茶、咖啡等。
(编辑 白 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