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上一层怀旧的滤镜评话剧《金家花园》

2019-12-13 07:16
上海戏剧 2019年6期
关键词:金家姐妹花手镯

9月20日晚,原创话剧“弄堂”系列之《金家花园》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首演。这出主打上海本帮风味的戲,到底什么味道呢?来听听“海上青年戏剧沙龙”的评论者如何品味……

吴丹妮|剧评人

跨越五十年的姐妹情,由一只满绿玻璃种手镯串起。两个家,三代人,围绕着这只手镯,喜怒哀乐紧密纠缠。手镯见证了金家的辉煌,经历了动荡的岁月,险些惹出大麻烦,最后不知所踪,却酿成了这对姐妹花的心结。令人唏嘘的,又何止这一对姐妹花。

陈小玉|编   剧

剧情真实地反映了上海几十年的社会变迁,以及在这个背景下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其中很多情节和细节,引起了上海人的普遍共鸣。那个年代的故事,做出了轻喜剧的味道来,让这部剧反映历史,但不囿于历史,刻画出令人感佩的“用搪瓷缸子喝咖啡”的上海人的精神气度来。

独孤岛主|影评人

《金家花园》聚焦一所房子两家人家跨越五十年的命运,以两个上海姑娘的大半生作为引子,颇接近《长恨歌》的索引方法,但骨子里是要写出具有代表性的各色人等,来呈示上海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以及人与事在具体的时代微妙的互动。两名女主人公喝咖啡看日出以及靳达声的“临终信托”,是两大神来之笔,剧中不同时代的服装造型也相当精准动人。不足之处是一些场面的细节经不起推敲,某些比较重要的情节仍然是通过人物之口叙述完成的,演员表演偶有瑕疵。总体上是值得尊敬的一部戏,因为它也同样敬重这座城市经历过的几许风雨。

子小孙|戏剧博士

剧场里的一切都被蒙上了一层怀旧的滤镜,这是上海市民观众的一场集体怀旧。既是主仆又是姐妹的金婉莹和卢水娟之间跨越五十年的故事,打动了不少在场的上海观众。细节真实是这部剧的一个亮点,比如用搪瓷杯热水瓶喝咖啡、藏翡翠镯子,这些个体生存史中细碎的片段拼凑出了人们对那几十年动荡岁月的记忆。若剧本能在人物、情节结构处理上更清晰,叙事手法更优化,将会是一部非常不错的作品,期待。

木  叶|剧评人

看《金家花园》犹如听了一个很久很远的上海老故事,无论是台词、表演、舞美,都瞬间把人带回半个世纪之前,泛着旧旧又鲜明的颜色,一如那很有年代感的舞台布景。一对上海姐妹花,历尽世事沧桑,最美不过夕阳红。金家大小姐说:“这人啊,不论多大年纪都要活得花团锦簇、开开心心的。”看了这戏,我也和金家小姐同感,以前觉着滑稽戏俗,现在觉得滑稽戏是高明的。最后,还是沪剧亮了,沪剧王子孙徐春的腔调老足的。想来,阿姨妈妈、老克勒们来看这么有年代感的戏会有共感的吧。

金  莹|记   者

如果说,无数文艺作品共同构成了大众对上海的印象,那么,《金家花园》这部话剧的切入角度和叙事脉络,无疑十分符合人们对上海的认知和印象:花园洋房里的主与仆,弄堂生活的家长里短,袅袅婷婷的女性背影,时代的风云际会里有身不由己的随波追浪,也有无论如何打压都不曾泯灭的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温情,那是构成上海这座城市独特气质的精神底色之一,也是人们爱上《长恨歌》等作品的理由。然而,印象的“集大成”在这里变成了尴尬的符号式展开。无论是在台词、情节、人物的设定,还是舞美、音乐的呈现,两个小时的舞台似乎无时不在向传递观众传递那些符合期待的、正确的、既有的“上海印象”。只是故事逻辑和人物性格发展逻辑的缺失,让这种传递没有能够通过一个合理的故事化为更为动人的身份或情感的认同,却只成为一种印象与符号的堆砌。母亲对金家大小姐的关于身份和姿态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大小姐说“这人啊,不论多大年纪都要活得花团锦簇,开开心心的”,偌大一座金家花园成为大小姐人生中成长与历练的底气……单独拎出来都“很上海”“有味道”,却没有融入故事整体,那些不停出现的片段、话语和姿态,没有能够继续支撑故事后续和人物性格发展,只出现在此时,只作用于此地。浮光掠影地出现,悄无声息地消失。终究只留下一个似是而非、有皮无骨的“上海印象”。

(摄影/ 郭新洋)

猜你喜欢
金家姐妹花手镯
手镯能减肥
Don??t Judge Others Freely
设计感手镯
崖畔青松
挪威姐妹花打造绝美辫子
与妈妈成为“姐妹花”
助人为乐的姐妹花
奇洛李维斯的回信
中共早期党员金家凤的坎坷一生
剪纸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