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花鼓戏的文化生态保护刍议

2019-12-13 07:15彭欣余双慧
北方音乐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传承

彭欣 余双慧

【摘要】江汉平原花鼓戏是江汉平原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北地方戏曲剧种。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借鉴了地方民歌、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成为江汉平原地区一个重要的剧种。然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江汉平原花鼓戏面临着文化生态趋向恶化、人才流失与断层、传承困难等现状。鉴于江汉平原花鼓戏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对于研究“楚”文化乃至中国音乐文化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对策,对江汉平原花鼓戏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江汉平原花鼓戏;文化生态;发展现状;保护;传承;对策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獻标识码】A

江汉平原花鼓戏于清道光年间诞生于湖北中部的天门、沔阳一代,是古代江汉平原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演变以及民俗文化的延续,逐渐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由于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查禁,使得艺人们不得不放弃技艺,从事其他行业,直至建国后才有所好转。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江汉平原花鼓戏作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典范代表,相关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江汉平原花鼓戏的发展现状

江汉平原花鼓戏由于历史传承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已历经沧桑,现正以不容忽视的速度衰落,面临着灭绝的危机。

(一)文化生态趋向恶化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以传统戏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面临着文化生态严重失衡的状况。江汉平原花鼓戏作为江汉平原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难以幸免。这种失衡对江汉平原地区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娱乐、消遣方式趋于多元化,江汉平原花鼓戏商业化日益严重。又因为当地人民普遍缺失维护艺术安全的意识,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意识淡薄,造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淡化与不足。

(二)人才缺失

近年来,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改变。然而,江汉平原花鼓戏在题材内容、创新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制作、表演、传播等方面也存在着局限性,无法适应新时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不符合人们的欣赏口味。这便造成了江汉平原花鼓戏市场日益萎缩,艺人们不得不放弃原有技艺离开站了数年的表演舞台。

从事江汉平原花鼓戏的表演人才大多年事已高,有心无力不能站在舞台上。加上学习花鼓戏唱腔难度大,且对学习者的嗓音条件要求苛刻,选择和培养一个花鼓戏徒弟更是十分困难,俗话说“三年可出个状元,十年难学成一个戏子。”导致技艺传承、发展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

(三)传统音乐文化受到排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不断深入,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与日俱增,形成了“西方音乐文化中心论”的局面,这对我们民族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再加上我国人民在很大程度上对民族音乐文化认识的不足,使传统的音乐文化受到排斥。尽管国家已开展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是相关法律法规涉及范围并不全面,具体措施并不完善,保护工作更是难以推进,存在着一定的纰漏。

二、保护与传承江汉平原花鼓戏意义重大

江汉平原花鼓戏是江汉平原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因此,保护与传承江汉平原花鼓戏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近年来,江汉平原花鼓戏遭受到各种新型音乐文化的冲击,导致花鼓戏行业出现萧条景象。为了江汉平原音乐艺术的完整性,必须要保护江汉平原花鼓戏音乐文化。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将江汉平原花鼓戏与当前文化市场相接轨,让更多人了解江汉平原花鼓戏文化,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也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有利于“楚”文化的发展与繁花

江汉平原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保护与传承江汉平原花鼓戏对于研究“楚”文化具有重大的价值,对于“楚”文化的发展与繁花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三)有利于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出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世代相传,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个性与审美,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寄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花鼓戏是地方戏曲的代表性剧种, 2008年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典范代表,它的发展与传承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整体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保护与传承江汉平原花鼓戏对复兴江汉平原民间音乐和传承江汉平原民间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

三、保护与传承江汉平原花鼓戏的对策

江汉平原花鼓戏是我国戏曲艺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劳动人民生活,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如今江汉平原花鼓戏的传承已陷入岌岌可危的处境。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保护与传承江汉平原花鼓戏迫在眉睫。

(一)政策的扶持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与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保护工作管理,扶持现存的花鼓戏剧团,为花鼓戏剧团提供物质基础,适当提高花鼓戏从艺工作者的福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江汉平原花鼓戏的保护与传承中。

(二)改良与创新花鼓戏的题材内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江汉平原花鼓文化历史悠久,题材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封建落后思想,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落后思想阻碍了江汉平原花鼓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想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对这些落后思想进行改良,不断推陈出新,引入“新鲜血液”,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更加贴近时代,反映人民生活,满足观赏者的需要。只有这样,江汉平原花鼓戏才能凝聚一批忠实的观众,才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三)运用现代科技,推广花鼓戏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技显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虽然中国影视行业在蓬勃发展,但一直到现在,大部分的花鼓戏类节目拍摄还是运用的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拍摄手法,画面切换杂乱无序,灯光布景十分简陋,录音效果也差强人意,根本无法达到促进花鼓戏推广的目的的。要想更好地推广花鼓戏文化,必须要运用好现代科技。

(四)加大花鼓戏的宣传力度,让年轻人更加了解花鼓戏文化

十九大会议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也深刻地说明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崛起的主力军是青年。只有青年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才会拥有身份的归属感,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现在的90后、00后对于花鼓戏十分陌生,甚至认为花鼓戏文化是落后文化的残枝败叶,从心底根本“瞧不起”“看不上”。根源就在于对花鼓戏文化的不了解。花鼓戏文化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落后的、过时的艺术文化,在当今时代仍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地方高校应该多组织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学习、开展主题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多方面宣传花鼓戏文化,让当代青年人更加了解花鼓戏文化,更加赞同与喜爱花鼓戏文化。

四、结论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江汉平原音乐文化生态趋向恶化,江汉平原花鼓戏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鉴于江汉平原花鼓戏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对于研究“楚”文化乃至中国音乐文化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国家、政府要为保护与传承江汉平原花鼓戏提供支持与帮助。同时,要不断改良与创新。当然,在改良与创新的同时,也要尊重江汉平原花鼓戏自身的发展规律,使其能够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依旧保持自身的传统。运用现代科技推广江汉平原花鼓戏,加大花鼓戏的宣传力度也是必要的、可行的措施。相信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对策,江汉平原花鼓戏一定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淑娟.中国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8-91.

[2]洪晨.21世纪以来花鼓戏研究综叙[J].戏剧之家,2015 (18):12-13.

[3]陈云燕.淮北花鼓戏的传承保护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99.

[4]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3):105-113.

[5]潘澍.我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调研与建议[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48):143-144.

[6]唐文标.中国古代戏剧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5:6-9.

[7]杨畅.湖南花鼓戏音乐历史沿革及发展的思考[J].歌海,2009(6):23-25.

[8]戴滨霞.荆州花鼓戏的音乐与演唱特点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7:3-6.

作者简介:彭欣(1999—),女,汉族,湖南,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大二学生,研究方向:音乐表演;余双慧(1978—),女,汉族,湖北,硕士,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

指导教师:余双慧

猜你喜欢
文化生态保护传承
当代美国科幻电影的文化生态解读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谈黄梅戏的生成繁衍与文化生态
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
从玉米到蔬菜:一个山镇生计变迁的文化生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