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凌 王强
6月27日至28日,2019湖南与央企对接合作大会在长沙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由湖南省委、省政府主办,以“牢记嘱托深化合作推进湖南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副主任、党委委员任洪斌,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等出席了大会。中央企业和部分驻湘央企代表共计400余人济济一堂,共话央地联手,为湖南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升级提速。
参会的56家央企中,有世界500强企业38家;董事长、总经理带队参会的有39家,副总以上领导有73位,可谓“大佬”云集、盛况空前。
这是湖南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央企对接合作的一次重大活动,也是中央企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升级改造,与湖南深化合作、增进友谊、互利共赢的一场盛会。
对接会上,现场签约项目协议56个。这些体量大、质量高、牵动性广的项目,涵盖41家单位,涉及湖南13个市州,投资总额约5222.46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201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4.3%。
56个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军民融合、民生工程等领域。其中基础设施类28个、总金额约4322.81亿,现代服务业7个、总金额约444.2亿,这些将进一步改善湖南投资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作用;新型工业化21个、总金额约455.45亿,这些将助推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为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这场盛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签约项目和金额之多,前所未有。”湖南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成果丰硕,标志着湖南与央企的合作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对湖南转换增长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借梯登高
在中部崛起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湖南地处内陆,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区,“不东不西”曾是湖南面临的区位尴尬。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中部崛起成为国家战略上的重要一环。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版图上,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全国发展“大棋盘”中具有特殊地位。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一系列政策落实落地,引领中部地区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包括湖南在内的中部六省,成为我国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区域,也是支撑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地区。湖南以往“不沿海、不靠边”的所谓区位劣势变得“临东近西”,优势立显。
2013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湖南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这一被概括为“一带一部”的全新论断,凸显了湖南在国家战略中的区位价值,重构了湖南发展的战略坐标,也彰显了中央对湖南寄予的厚望。
湖南坐拥长江经济带中心位置,是多个战略经济区交汇点,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虽无通江达海之便,却南接闽粤,西接巴蜀。其“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为湖南提供了蓄势赶超的可能。“这一战略放大了湖南商圈辐射优势。湖南加上周边四省一市一区人口近4亿,占全国人口近1/3;“3小时高铁经济圈”覆盖的市场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是产业梯度转移、要素集聚扩散的重要通道和途径。”
湖南资源要素齐全,工业、科教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在推动中部崛起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可谓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众多国家战略的实施,让湖南迎来产业梯度转移、空间梯度开发、开放梯度推进的发展机会;“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为湖南打造开放、崛起的内陆经济高地提供了现实依据;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有助对接世界价值链的中高端,在若干领域建成世界级产业集群。
为此,湖南雄心勃勃地汇集全省之力,力争把“过渡带”变成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带”,把“结合部”变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传动部”。
今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对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作出重大部署,为新形势下推动中部崛起擂响了催征战鼓,也为湖南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相比于一些发达省市,湖南经济发展的短板依然不少。比如高效配置资源能力偏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不強,城市产业结构重型化、同质化等等。如何适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新趋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发挥湖南制造业优势,更好承接产业转移等等,都是摆在湖南面前的挑战。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湖南“苦练内功”,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健全和完善各项体制机制;也需要“善借外力”,凝聚合力,借力发展,借船出海。
“实践证明,与央企对接合作的过程,就是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就是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区域发展后劲的过程,就是发挥湖南优势特色、实现央企和地方互利共赢的过程。”本次对接会上,杜家毫指出,湖南产业基础的不断夯实,为进一步深化与央企的对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广阔空间。“湖南深化与央企的合作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筑巢引凤
以优质的政府服务激发市场活力
作为最先提出与央企对接的省份之一,早在2006年3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就审时度势,抓住中央企业新一轮发展、整合的机遇,作出与央企对接合作的战略举措。湖南也成为第一个在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开通投资网页的省份。
近年来,湖南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央企进驻湖南,共谋发展。一大批省市企业主动出击、寻求合作,形成了省市联动、企业主动的对接合作格局。
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湖南经济发展依旧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等问题。“湖南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央企一如既往地支持与帮助。”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在对接会上表示。
新一轮中部崛起的经济竞赛,也是营商环境的比拼。湖南要想凝聚强大的整体推进合力,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打造内陆创新开放新高地,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湖南对此也很清醒。当地媒体曾刊发评论指出:无论是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还是吸引三类“500强”企业来湘,营商环境都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让投资者来得放心、留得安心、发展起来舒心。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要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在简政减税降费上出实招,在推进更高水平贸易便利化上办实事,用改革的手段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以优质周到的政府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省委书记杜家毫介绍说,过去几年,湖南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并转;坚决打击炒房等市场乱象,保持了房价稳定,带来了房价“洼地”、产业集聚“高地”的效应;持续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多措并举降成本、补短板,2018年为企业减税降费125亿元左右。通过这些举措,湖南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一大批企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与央企的对接合作上,湖南着重突出了机制建设,创新合作模式。采取股权转让、增资扩股、新上项目、技术联合、产业协同、平台共建等多种途径,拓展合作领域,形成了全方位的对接合作机制。同时强调市场运作,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坚持政府引导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鼓励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开展与央企的战略合作。
针对央企在湘发展,湖南表示,将央企视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者,把中央企业签约项目列为省市重点工程,从强化政策扶持、健全服务体系、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加大对央企支持服务力度。
今年以来,湖南省对央企在湘发展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了4次梳理。在起初收集的95个问题的基础上,经认真甄别、归并整理,梳理出36个困难问题,涉及24家央企,涵盖了要素保障、加快审批、用地等方方面面。
为推动问题解决,湖南省分别召开5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以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逐项向责任单位进行了交办,制定了责任清单和解决措施,加强调度督办,以确保落实到位。截至目前,36个问题已经解决3个,年内可解决27个,争取2020年全部解决。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引进央企参与国企改革实施并购重组过程中,我们坚持在剥离不良资产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后再与央企对接,不把包袱甩给央企。”
湖南拥有“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基础坚实的产业优势,若能加上贴心管用的政策优势、完善优质的环境优势,实力和诚意兼备的湖南,自然成为央企布局全国、走向全球的战略要地。
连日来,媒体报道团在三湘大地走访调研。在湘央企纷纷表示,各地政府提供了优厚的政策支持、完善的平台支撑以及高效的政府服务,促成一个个对接项目开花结果。
中建五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卫国对此深有体会:“作为驻湘央企,中建五局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湖南良好的发展环境功不可没!”
中铁五局在湘深耕多年,参与了湖南所有高铁主要干线、高速公路的修建。中铁五局总经理刘晓辉说,中铁五局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获得很多发展契机,以后还将扎根三湘献精品。
2019湖南与央企对接合作大会上,省长许达哲进一步表达了湖南对营商环境的重视,“湖南将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以高效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让各类企业在湖南安心发展、放手发展。”
“我们将以最优的环境、最好的资源、最强的保障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动工、达产、达效,与广大央企共谱合作共赢新篇章。”湘潭市委书记曹炯芳在本次活动湘潭招商引资发布会上,亦如是表示。
入湘兴湘
央企为地方经济增添强大引擎
本次对接会上,杜家毫表示:“湖南高度重视与央企的对接合作,与央企对接合作起步早、落子实、成效好,广大央企为湖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一表述,源于过往几年,湖南与央企之间深厚友好的合作渊源和实实在在的数字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共与72家央企开展实质性合作,与60家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涉及项目600余个,投资总额超万亿元。一大批央企布局湖南,一大批項目在三湘热土落地开花、硕果累累:
中国中车、中航工业、中国电科、航天科技、兵器工业等央企,孕育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打造了长株潭航空城、湖南航天城等新兴产业园区、中航科工湖南麓谷航天产业园、中国航天建筑工业化湖南示范基地等项目;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在湘建设“十大信息化工程”和通信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加快湖南信息化进程。例如中国移动“和包支付”,助力长沙跻身“移动支付第三城”;
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水电等央企,建设一批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隧道、水电水利项目,加快了湖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像中建五局参与投资建设的长沙地铁4号线提前一年通车,创造了国内核心城区地铁建设新速度;
中核、国家电网、大唐、华电、国电投等央企投资新建一批电力项目,增强了湖南能源保障能力;中石油、中石化大力支持“气化湖南工程”建设,促进天然气输配网络覆盖三湘四水……
据了解,目前在湘央企和科研机构已达到110余家。2018年,29家在湘央企进入湖南百强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约640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6%。湖南“5个100”项目中,央企投资项目达58个;在湘央企拥有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超过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
以往的诸多项目,从基础创新、城市建设、生态发展等多个方面,引领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搭乘央企强劲引擎,湖南经济迈向一个个更高的台阶。
而湖南与央企的合作,还在不断深化。
2019湖南与央企对接合作大会上,三家央企负责人的发言,吐露了布局湖南、投资湖南的体会与展望。
“湖南省一直是中车发展战略的布局重点和重要区域,是中车所属子公司分布最多、产品门类最全、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表示,目前,中车在湘各级企业33家,形成了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中车在湘企业的资产总量已达中车总资产的四分之一,营业收入、利润贡献、员工数量的占比均超过集团总量的四分之一。
“中车在湘企业连续创造和刷新中车及行业的纪录,一直是中车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核心技術的掌控者、‘一带一路'的开拓者和推进欧洲市场的领头羊。”刘化龙表示,“中车将依托在湘产业资源,充分发挥央企优势,深化与湖南战略合作,做强做优轨道交通,拓展延伸新兴产业,助力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多次赴湘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芮晓武很看好集团在湖南的发展前景。“湖南是我国网信事业重要实践基地和国产化研发应用基地。近年来,中国电子在湘业务取得长足发展,中国电子所属网络安全板块核心子集团中国长城扎根长沙打造“芯片-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云计算-容灾备份”全产业链,国产整机制造基地深耕株洲,7.5代盖板玻璃生产线落地邵阳。去年以来,工业互联网公司、智能制造研究院、军民融合研究院等一批新设或增资项目也在湖南相继完成。”他表示,下一步,中国电子将着力推动相关创新成果优先在湖南落地应用,全力助推湖南网络安全产业发展。
中电软件园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和湖南省、长沙市携手共建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它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湖南电子信息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从2011年开园百余家企业注册,到目前累计孵化培育企业4000余家,其中驻园办公企业300余家,中电软件园实现年产值规模超360亿元。”长沙中电软件园负责人介绍说,园区通过央企重大项目带动,培育了映客、安克创新、北云科技等一批细分行业“独角兽”企业,形成了“央企搭台、湘军唱戏,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新湘军”的良好局面。
湖南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电力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辛保安表示,2019年至2022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对湖南电网投资1008亿元,其中农村电网投资不少于300亿元,进一步加快“外电入湘”特高压通道、泛在电力物联网和乡村电气化建设,推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其他央企老总们也表示看好湖南省发展的良好前景和广阔市场,愿意与湖南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湖南是核工业起步的地方,在核工业改革发展的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介绍了新中核在湘产业布局。他希望下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共进,将湖南白沙绿岛产业园打造成示范基地,并在区域总部、核技术应用、资源勘探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助力建设富饶幸福美丽新湖南。
中国铁道建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奋健表示,中国铁建许多国内标杆工程和首创项目诞生在湖南,成为湖南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2017年11月,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长沙签署合作协议,投资100亿元建设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在生产车间,有18条有着“国之重器”美誉的盾构机生产线、智能型三臂凿岩台车生产线、全球首条智能化磁浮轨排生产线等,助推中国隧道智能建造,致力于解决世界级地质工程施工难题。
“未来我们还要不断加大在湖南的投资规模,夯实与湖南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之基。”陈奋健表示,“新时代的中国铁建正在驶入高品质发展的“快车道”,要紧紧围绕政府、城市、民生做文章,要做政府购买服务的优质提供者、政府区域发展的深度参与者、政府发展急所的责任分担者、国家战略的卓越践行者。”
携手共赢
再谱“央地合作”新篇章
湖南是一块创新创业的热土。随着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央企入湘步伐加快,日益彰显出央地合作在民生福祉提升、社会责任担当上的作为。
作为“共和国长子”,央企大多是国内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其雄厚的实力、规范的管理、高端的人才,为湖南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写下了一笔笔浓墨重彩。央地合作带来的高科技、黑科技、硬科技“加持”产业化,更成为湖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支撑”。
过去几年,湖南在与央企的深度合作中,相继建成了一批资金密集、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重大示范项目,打造培育了一批旗舰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出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一个个新兴产业因之强势崛起,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乘着合作的东风,湖南大力推进省属国股权多元化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引导优势骨干企业积极与央企开展战略合作,随同央企征战国际市场,省属国企的实力随之大大增强。
“地方国企主动对接央企,通过国有企业之间的战略重组,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破局,推动地方经济的升级改造和快速发展。”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表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推动本地企业的转型升级,势必会面临来自资金方面的问题,但如果是借助引进央企的方式来达到间接引进资金以及盘活资金的目的,则能实现双赢。
而对央企来说,入湘兴湘,分享“湖南机遇”,也为央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近年来,众多央企借助湖南丰富的资源优势、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通过深度合作,延伸与完善产业链条,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和核心竞争力,拓展发展空间,加速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既能获得“真金白银”的利润,又能与湖南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表示,中央与地方国有企业合作,有三重意义:对于中央企业而言,可以完善企业的产业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地方企业而言,得到了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经济效益,地方税收也大大增加。
央地合作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共生崛起、互利共赢、共荣共进。
从牵手到深耕,过去十多年的积累,形成了湖南与央企对接合作的有效机制。湖南发挥资源、市场、产业优势,央企则提供强有力的资金、项目、技术支撑,彼此各取所长,合作自然皆大欢喜。
这次与央企对接合作大会,项目之多,合作范围之广,令人振奋。梳理56个签约项目,含金量十足,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军民融合、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等领域,给三湘大地开启了更多的“湖南机会”。
在对接会上,杜家毫表示,“湖南期望与广大央企一道,坚持以产业为核心、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聚焦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强与央企在资金、产业、技术、智力的全方位对接。期待央企把更多新兴产业项目放在湖南,把更多地区总部、研发基地、营销中心、结算中心落户湖南。湖南将主动加强服务,为广大央企在湘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共同谱写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新篇章。”
征程万里风正劲,使命千钧再奋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对接合作大会,将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央企提质增效的新阵地。湖南和央企将会继续携手前进,奋力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