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铁门关市总工会
“热爱这片土地,就要为团场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现年41岁的郭炳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郭炳霞现任二师三十团二连副连长。她10多年来,无论是担任农业技术员还是副连长,做事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她连续多年被团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科技标兵;2009年被师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评为劳动模范;2014年被兵团评为劳动模范。
1999年3月,大学毕业的郭炳霞怀着满腔的热忱来到了二师三十团,被分配到十一连担任农业技术员。当她了解到团里有10万多亩耕地后,认定这里就是她施展才华、成就事业、实现梦想的地方。
2003年3月,郭炳霞到四连担任技术员。当时四连6988亩棉田,籽棉单产只有235公斤,产量排全团末尾。到连队一周,她踏遍了58个条田,向连队职工了解情况。她和连队领导一起,根据各条田的土质、出苗、产量情况,定下33个精品田,进行课题研究;针对棉花生产的不同阶段,在职工群众中开展科技攻关活动。郭炳霞在化调、病虫害综合防治、抓好整地质量的基础上,鼓励职工加大投入,适当轻施基肥,重点抓中后期氮、钾肥的投入,形成前调、中保、后促的投肥结构,优化氮、磷、钾肥的比例。因地、因时、因苗制宜,实现了全期不旺长、中后期不早衰的管理模式,为棉花搭建了丰产高产的框架。
郭炳霞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03年从自己刚到四连籽棉单产235公斤一跃到2007年籽棉单产477公斤,职均收入3.2万元,2008年籽棉单产达到了505公斤,职工的经济收入达4.5万元。
由于郭炳霞工作成绩突出,2010年团党委将郭炳霞提拔为四连副连长。在5月中旬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郭炳霞在调查棉苗生长情况的时候发现许多“无头棉”,她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田间调查发现,原来这是盲虫蟓在作怪。郭炳霞经过近一周调查,利用一早一晚使用久效磷喷雾防治,有效解决了盲虫蟓防治的难题。当年,三十团在遭遇了低温、干旱、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四连籽棉单产仍达到了407公斤,职均收入达10.026万元,职工邹业红承包的108.5亩棉花籽棉单产达到了503.5公斤,纯收入达31.6万元。
2012年,郭炳霞调任十连副连长。这是团场最大的农业连队,有棉田9682亩,郭炳霞与连队主要领导及技术员以10大农业主体技术和六项精准技术为核心,全面推广适期早播、精量播种、膜下滴灌、双膜覆盖、测土施肥、全程化调及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她与职工们每天早出晚归,严把棉花播种质量关。年底,十连的棉花生产又上台阶,平均单产提高了50多公斤。
2014年3月底,郭炳霞又调任二连副连长。棉花播种期间,她每天早出晚归,查看土地墒情,安排播种机车,短短10天时间就完成了6884亩棉田播种工作。4月23日一场大风,使该连棉苗严重受损。她不顾八级大风,走进每个条田,帮助职工补种、压膜、覆土,助职工树立信心。在抗灾期间,她每天一大早就到每个棉田逐一查看灾情并认真做好记录,制定补救措施。由于春季气温低,棉苗长势缓慢,她一边采取带肥中耕,提升地温、促壮苗早发,一边要求职工喷施叶面肥、及早滴水、滴肥,强化田间管理。滴水期间,无论是中午还是凌晨二三点,都能看见郭炳霞忙碌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二连棉花产量仍然比往年提高了40公斤,得到了团党委和二连干部职工的好评。
今年,由于气候的原因,棉花病虫害也较往年提前出现。郭炳霞为了摸清害虫的规律,冒着被蚊虫叮咬天黑以后和黎明前在棉田调查,指导职工适时喷施药物,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到我地里干活的人,都夸我的棉花苗齐苗壮,这还不是多亏了郭副连长,每天勤下地。我自己都不知道地里开始有红蜘蛛和蚜虫了,还是郭副连长指导我,喷施药物,才有现在的长势。”二连职工李春凤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