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程 张梽淶 周也群 吴钦宇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大学生实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将大学所学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过程。毕业实习在大学生的专业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警察职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业,职业本身具有高应激、高危险的特点,这就要求警校学生在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各种技能技术的训练。
毕业实习是警校学生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对未来职业有进一步地深入了解和探索,同时也是考验和历练。警校学生毕业前的实习,大多在基层派出所或者相关的执法大队,有别于之前每学年假期的见习,这是一个真正参与执法、实践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在校学习模式不同。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和学习模式,他们往往会产生不适应,感受较多心理压力。
1.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根据调查显示,有82.0%的警校实习生认为实习工作与自己想象的工作状态是不同。这就是说警校学生的期待与实际差异比较大。大多数警校生认为警察这个职业应该是光荣的、受人尊敬的,但是在实习过程中,参与相关警务工作的警校实习生有时会因为工作过程中缺乏一定处置经验,受到来自群众的质疑和不解。也有的学生之前对警察职业并不是非常了解,到了基层派出所实习的时候,发现基层民警的工作没有想象的那么宏伟,更多的是处理琐碎的纠纷事件。警察工作中的理想和现实不一致,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来自工作的不解和压力。
2.出警过程中的问题
(1)出警安全问题。调查显示,57.1%的实习生在出警安全方面有所担心。安全问题成为实习期间普遍感到的压力。虽然各地区公安机关对警察执法安全做了一定的防护措施,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的警察执法安全教学,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再加上警校生在实习期间没有执法权等原因,导致警校生在实习期间对于安全问题较为担心,遇到较为危险的警情会产生畏难情绪。
(2)办理手续不熟练。根据调查,52.4%的实习生在办理有关拘留、抓捕等手续会产生烦恼。例如,实习生经常会把犯罪嫌疑人的名字或者审批日期填写错误,还有的是在初次办理时不知道审批程序,往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需要多次找同一个领导才将一整套的手续办理完。由于办理手续不熟练,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也会因此而产生压力感。
(3)不能灵活应用专业知识。通过调查发现31%的学生在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不能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或者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担心专业知识运用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经常畏首畏尾。因此,在办理相关案件时,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4)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法律知识是警校生必须熟悉掌握的基础知识,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78.6%的警校生由于法律知识储备有限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首先,由于警校实习生对法律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在处理案件时无法从法律角度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在执法过程中不能有效依据相关法律条文作出相应的处罚,在案件的办理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1.害怕与实习单位领导相处
在实习期间,学生与实习单位的领导进行沟通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少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都会有意无意地躲避和领导正面的接触和交流,除非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和领导进行较短暂的沟通与交流。
大部分实习生认为与实习单位的领导交流会让他们产生无形的压力,尤其是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担心汇报出错。
2.担心与民警交往
根据调查,61.9%的实习生与民警相处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实习期间为了更好地帮助实习生适应警察职业,实习单位会派民警和实习生一起执行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民警可以随时加以指导。这时,民警会把一些事情交给实习生去完成,实习生害怕不能顺利完成任务被民警批评而产生心理压力,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生活上的事情和民警发生冲突。因此,实习单位中的人际相处关系也会成为实习生心理压力的一种来源。
3.与工作对象沟通不畅
在调查者中吗,有46.4%的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同执法对象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存在一定压力。实习期间,学生和执法对象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实习生会与当地的执法对象沟通不畅发生冲突,给实习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学生也会因此自责,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自身会产生心理压力,并对沟通和交流产生一定困惑。
4.无法有效讯问犯罪嫌疑人
有时在处理一些简单的治安类案件时,民警会把询问环节交给警校生去完成。在对违法嫌疑人询问过程中,由于缺乏询问技巧和方法,致使违法嫌疑人不说或者说谎,直接影响案件的进展。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有时还会被违法嫌疑人反问,导致实习生在询问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1.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
调查显示,57.1%的警校学生在熬夜加班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基层派出所白天工作强度高,警力短缺,警校实习生作为补充警力,白天工作强度较高,可能还会参与夜间值班,这与在校时的作息时间不同,这种生活作息不规律的特点会导致警校生在工作中出现倦怠、拖拉,无法保证工作按时完成,一段时间之后,警校实习生便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2.实习工作同公安联考的冲突
大部分警校学生的实习工作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因此,实习期间也是复习公安联考的重要时期,但是警校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较多,复习公安联考的时间会被大大的缩减甚至是完全没有时间复习,虽然实习结束后有四个月的复习时间,但是对于一些就业压力比较大的省份,公安联考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现有的工作和自己未来的工作的双趋冲突,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1.做好实习前的心理准备
对于学生来说,实习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当制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业规划,对警察职业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有充分认识,并在各种见习活动以及实践活动中增加学习经验。根据自身专业的学习特点,参考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致力于构建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的发展。实习前应多了解将来实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学会处理心理压力,管理好自身的情绪状态。
2.提高自身应对压力的能力
学校虽然建有心理辅导室,也配备了专业老师,但是在学生实习前和实习后,学校很少对实习生进行过心理辅导,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开设实习前的专业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学会处理自己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
3.有意识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
警察执法过程中需要熟悉相关的法律程序和法律知识。在实习前的大学学习阶段,警校生应当有意识培养自己的法律素质,通过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并与自身专业相结合,拓宽法律知识面,平时注意积累相关案例,这样才能有助于在实习过程中提高执法专业能力。
首先,教学管理部门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来自公安实战一线的需求,对各专业学生需要形成的知识结构进行总体规划与设计,调整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置比例,并增加实践环节的开设,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动手操作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职业适应的能力,帮助学生职业成长。
其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引入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结合相关的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增加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经历,以便于学生更透彻地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公安警务方面的知识。
最后,整合现有课程资源,重视警务综合技能的提升。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压力来源看,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现实的警务工作中不能灵活有效地运用是目前表突出的问题。这也反映出教学中的问题,过于注重学科之间的分了教学而忽略了知识的迁移与综合。因此,在进行有关警务实战训练时,可以将学生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和回顾,有助于推动理论与实际警务工作的联系,加强实战技能的提升。
人际交往的学习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警校学生应当自觉有意识地培养人际交往意识,养成主动与人交往的习惯,并通过人际交往积累相关经验,在学校里,不仅与同学沟通交流,尝试解决人际矛盾与冲突,也要加强与教师以及管理部门的教职工的交流与沟通,抓紧时机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言语能力。另外,也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的方式,参加社团的方式,学习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学会表达,学会聆听。
首先,学校在学生在实习期间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针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和调节,可以派遣心理疏导的相关教师前往实习地点了解情况,帮助学生缓解内心压力。同时,引导学生处理好实习工作和复习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其次,实习单位需根据实习生情况加强管理。学生在实习期间,面临实习工作和复习联考的重要时期,实习单位应当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合理工作安排,并引导学生处理好实习工作和复习之间的关系。同时,民警在指导实习生开展实习工作时,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实习中加强学习,促进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