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些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内消费的比重增加,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剩产能大大减少,房地产库存不断消化,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抑制。
在这个节点上,中国经济迎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2.0版本,其核心就是高质量发展。从世界范围的经验以及我国的具体实践来看,发展高质量的制造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抓手。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只有11个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分析其诸多共性,制造业的发展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哪怕是在这些经济体开始去工业化,制造业的就业和增加值份额都开始下降时,其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仍保持上升势头,显示制造业的创新和升级仍然非常活跃。反观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既没有彻底的工业化,也没有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其实,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源泉。制造业的部门很多,新产品层出不穷,旧产品的改进空间也很大,因此具备近乎无限的创新空间。
制造业还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许多发展中国家拥有很多的资源,却总是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陷入国际贸易分工的陷阱中不能自拔。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本国工业基础过于薄弱,无法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
另外,由于没有像样的工业,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依赖进口提供民众的日常消费品,一旦出现国际市场供应紧张或本国货币贬值的情况,国内物价就会暴涨,从而造成社会的动荡。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已经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和出口产品价值均居世界首位,并且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工业门类和最大的产业大军。与其他成功的经济体一样,在深入工业化之后,我国也进入去工业化进程。但是,去工业化仅是工业就业和增加值份额下降,并不是工业要停止增长。恰恰相反,现在正需要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向精细化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像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之所以能够长期处于世界前沿,与其数不清的“隐形冠军”有很大关系。所谓“隐形冠军”,就是在一个细分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且在这个领域的国际市场上拥有很大市场份额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只给大企业做配套,因而不为公众所知晓,但它们是推动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主力。在我国,也有许多这样的“隐形冠军”,每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还会更新对“隐形冠军”的统计,这也促进了社会对中小高精尖制造业企业的认识。
其次是要做好对社会资金的引导,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投入到实实在在的产品创新上去。
再次是要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人才的培养工作,以及为制造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政府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减税降费措施,切实地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但是,减税是有限度的,政府还要在其他方面想办法。比如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增加政策的稳定性;专注于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稳定制造业的工人队伍,像美国等国家的“再工业化”之所以难以启动,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从事工业生产,我国也开始出现这样的苗头,因此要鼓励大企业开办职业技校,建立新的工人职称体系,提升工人的社会地位。
如果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0版本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经济结构调整的话,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2.0版本就是要聚焦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国际形势多变的今天,发展高质量制造业、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未来30年,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制造业在其中必然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