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斌
在故乡浩瀚的塔里木盆地,有一种矮矮的沙漠植物,它伴随着其它植物,长在红柳沙包之间,在盐化低地草甸和沙地上不经意地遍洒开去。它没有红柳的身姿,也没有红柳的灿烂,浑身长满了刺,使人近身不得,似乎不那么招人喜欢,这就是骆驼刺。据说是因沙漠中的骆驼以它为食而得名。
骆驼刺是一种豆科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中国仅有疏叶骆驼刺一种。高25~40厘米,茎直立,从基部开始分枝。叶卵形。叶腋具长硬刺。总状花序,蝶形花红色;荚果串珠状。同是荒漠枯杨,骆驼刺也无一例外地有着发达的根系,它的根系有十几米长,用来吮吸地下水,以保障自身的生存。骆驼刺的刺是一种自身保护,但却难不倒骆驼,骆驼吃骆驼刺,是从下部向上部捋刺倒伏伤不了骆驼的嘴。看来,骆驼是骆驼刺的“丧门星”,所以叫作骆驼刺也是实至名归的。
骆驼刺生得随随便便,长得漫不经心,在寒霜苦旱中悄悄地生存。寸寸驼刺如根根铜茎,弹起丝丝古筝,唱那西出阳关。炎热的夏天,地面的温度有时可以达80摄氏度以上,但是戈壁滩上的绿色,尤其是自生自灭的骆驼刺并没有卷缩或者有任何蔫塌塌的感觉。翠生生的小花也就是绿豆粒大小,在炎热里还常常地挂在骆驼刺细嫩的枝头。
骆驼刺浑身都是宝,具有重要的经济用途。幼嫩枝叶不仅为骆驼的重要饲料,山羊、绵羊、马等也都喜食,是很好的青贮饲料。骆驼刺的根很深,是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8~10月份,骆驼刺的刺尖变为干硬锋利,风吹枝条摆动,枝上的针刺随时会扎破叶片,这时伤口处会分泌出糖液进行自疗,经过风吹日晒,糖液干缩变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像珍珠一样的结晶。这就是有名的维吾尔族民族药——“刺糖”。“刺糖”有滋补、涩肠止痛之功能,可以治疗腹泻、腹痛和痢疾,可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
骆驼刺的荚果在秋天时呈现粉红色或红褐色,成熟时由于果柄不易脱落,恰似一朵朵小红花,悬挂在干枯的枝条上,格外引人注目。果实在等待着机会,直到春天,在沙漠里的动物或者大风的帮助下,果实中的种子才落到地上,在春天湿润的土壤中发芽萌动,一个新的生命也就此诞生。
骆驼刺的根系有十几米长,用来吮吸地下水,以保障自身的生存。相比红柳、胡杨它身材矮小,没有美丽的身姿,动人的灿烂、浑身长满了小刺,看似难以接近,形状也不招人喜欢。生得随随便便,长得漫不经心。可就是这不起眼的植物,祖祖辈辈扎根戈壁荒漠担当起了守护任务,将绿色洒遍广袤的荒漠之中。
银装素裹的冬季,骆驼刺的枝相互缠绕,任凭风沙、严寒无情摧残。大风歇斯底里地呼啸而过,他们视为迎接春节的美妙旋律,尽情地展现风姿,在风雪中变换着姿势,虽然多次被吹倒在地,仍然挣扎着爬起,虽遍体鳞伤,仍不失英雄本色。就像一支有组织的军队,共同抵御严寒大风的袭击。万物复苏的时候,一片片绿绿的小伞,慢慢地撑开。瞬间戈壁滩散发着遥看草色近却无的魅力,渐渐地在这片金光四射的戈壁滩上,骆驼刺舒展开所有的枝丫,将绿色洒遍荒漠。
直面沙漠中的绿色骆驼刺,令人感慨万千,长年无雨、酷暑严寒,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生命的繁衍,想必历经千锤百炼。骆驼刺象征兵团儿女的不单单是绿色,而是生命的见证和活力的迸发。在现实生活中,守护着广阔荒漠的骆驼刺几乎不曾被人记起,而她却能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生长得随心所欲、无牵无挂;敢于直面烈日照射,敢于抵御酷暑严寒,依然高傲地张扬着它那鲜活的生命力,依然充满欢乐和自信。
家乡的几代军垦志士正是以坚韧朴实、顽强博弈的骆驼刺的秉性维护着塔河绿色走廊的繁衍生息。长期默默无闻守望着这片绿洲安宁的正义卫士不也正如防风固沙的骆驼刺一样吗?我的心灵彻底地被震撼,准备用一种新的思维去领悟这种顽强生命力所迸发出来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