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

2019-12-12 10:03王妍
商业文化 2019年9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企业

王妍

进入新时代, 在经济不断换档升级中,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则有赖于企业家诚实守信、创新创造、服务社会等精神的迸发与升级。各级政府要在服务治理中激发企业家的精神升级,全社会要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而企业家本人则要把精力用在供给质量与社会服务的提升上及追求卓越上, 共同营造和谐的政商关系, 以此奉献良好社会风气和贡献清正从业风尚。

一、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历史

从历史阶段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建立起了公有制与集体制为主体、主导、主要的经济制度,私营经济在一段时间内几近消失, 直至1978年改革以后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由此,中国企业家的内涵式概念形成, 更多以改革开放前后作为一个分水岭。一般而言,在改革开放之前, 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 更多是依靠行政命令来组织生产, 以国有或集体所有制方式来推进企业, 相对忽视民间或个人企业的发展。因为缺失创业者主体即企业家,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企业家精神,尽管国有或者集体企业有管理者、领导者,但更多是出于一种政治上的考量、组织上的选派,依托于行政命令和计划旨意来从事企业管理与经营活动,自然也就体现的是组织意志或上级要求,难以生发出企业管理者自我创设、自我形成的精神。当然,改革前创设的企业“两参一改三结合”模式,更加强调公平化的经营、扁平化的管理、民主化的决策,而忽视企业家的“个人意志”,其个性化“创业精神”的激发并非最重要。

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的重新确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启动经济体制改革,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不断从计划经济到 商品经济, 从商品到市场经济演化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成分的多样化, 作为经济活跃细胞的各类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如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带来了商业发展的高涨。企 业主经营的理念、营销的手段、成长的经历受到关注, 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构建更是内置于企业的骨 髓与血液, 而这一切都依赖于企业者本身的理念即精神。这也就是说企业家的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总开关, 决定着发展的前途与命运。换言之,它既关涉到企业能否健康成长,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還能 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 个别企业家精神的不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个体私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40年来,在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方针政策指引下,个体私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诚然,中国企业家与世界其他企业家一样,都是以盈利为目的,都尽可能地以赚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收入为主,这是天然的,也是具有“合理性”的,但是绝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不顾一切的唯利是图。仅就当前而言,个别企业家在精神层面面临着以下问题,由此导致整体企业家形象蒙受损失,不可低估,也应当引起反思。

近年来,以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凸显为例,可以说与企业家的责任意识不 强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长春某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为了维持利润收入, 不顾人民用药安全, 出现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其企业负责人默许了这种行为并最终受到法律严惩。如此类似的食品药品方面的报道也不时见诸于报 端,往往是企业家的利益熏心,甚至 铤而走险,不顾他人安危与健康,生产许多有害食品或不合格药物,严 重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严 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然,这些企业主引起公愤、谴责,因违法犯罪受到严肃查处、锒铛入狱, 就会造成一种企业家精神品格受到极大的置疑和拷问的舆情。

笔者以为这与社会存在一定的急功近利性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受一些高利润产业的吸引,如房地产业纷纷跟进投入,以此获得更快更多的利润回报。也就是说在个别市场环境下,企业家乐此不疲地侧重于“投机” 行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只做来钱快的,不做有周期的。这样企业本身很难沉心静气地进行科技创新类投入。当然企业在科研方面投入面临着长期性、不可预料性、风险性特征, 导致个别企业家不愿意花大力气去创新。相反,以模仿、山寨等手段来发展企业屡试不爽, 反而更容易更快速生产,“薄利多销”地获得市场空间。当然,这样也会因为抄袭等问题产生知识产权方面的诸多纠纷,个别陷入舆论漩涡的企业家从业精神为此广受诟病。许多企业的成长固然与企业家本人的艰辛努力是分不开的,但也与国家政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有关,为此,企业是需要向社会作必要“反哺”的。但个别企业家对此缺乏一定的认识,从事社会慈善公益性活动意识不强,前些年的赈灾救灾中,少数企业家的捐款与社会的观感与期望值相去甚远,甚至有些被讥讽为之“铁公鸡”。虽然社会并没有权利让其作出多大的奉献,但个别企业家缺失奉献精神,缺少奉献自觉则让公众遗憾,这对于企业本身的发展是有消极影响的。

三、助推中国企业家

精神发挥合力

首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壮大。”各级政府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让他们安心创业、放心发展,壮大企业。当然,在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下, 要积极鼓励企业家推进创新,完善内部治理,提高产品质量,创建知名品牌。要激励企业家参与社会慈善公益活动,培育社会责任感。此外,以更为严厉的措施打击坑蒙拐骗、违法犯罪行为,让个别企业家知敬畏、守底线。更重要的是要给予那些勇于、敢于、善于进行创新创造的企业家物质奖励、税收优惠、精神鼓舞。设立中国企业家奖,得到全社会的敬仰。让有激情、有创造、有奉献的企业家舒适经营、快乐生产、尽兴发挥, 欢迎其入党。

其次,加强新闻媒体监督,积极开展优秀企业家事迹的宣传、成就的传播,以此带动更多企业家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通过艺术的方式和银幕的塑造,演绎企业家的良好形象,引导全社会尊敬企业家、尊重创业精神,营造人人向优秀企业家学习的浓厚氛围。同时,企业工人要维护自己的权益, 运用工会、法规的力量,加强三方协商, 敦促企业家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的运营水平,增加企业家的思想自觉、精神升级。科研院所要加强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及调查,从理论上丰富新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内涵, 为企业家献计献策。

最后,要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下开展企业运营活动,与企业攸关的政府行政机构保持有距离的亲近,对相关的管理人员保持清爽的关系,做到“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既不心怀“走后门”,主动行贿拉人下水;又不念想“拉关系”,使好处给人口实,杜绝一切非法非德的歪门邪道、 弄虚作假,用心经营、创新生产,实心从业。随着智能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随着当代管理理念的深度变革,企业家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 不断听取企业内外的建议和意见,对内创新驱动质量,构建企业卓越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凝聚企业人心;对外,适度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捐助活动。特别是当前正在开展的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工程,各种规模较大、效应较好的私企不应该缺席,当为老少边穷特贫地区作点贡献,作出“先富带后富”的榜样,实际上也有助于增长企业的社会声誉。

新华社最新报道“2015年10月,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等联合启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至今已有6万多家民营企业参与其中。2018年10月,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等单位首次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表彰活动, 这项活动将连续开展3年, 每年表彰100家企业。近日,受到表彰的民营企业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的体会, 表达了继续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也回信勉励广大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创新创造, 踏踏实实办好企业。当代企业家的奉献精神自然就受到全社会的大力称赞,其扶贫济弱所带来社会认同度必将为企业的壮大发展赢得民心、增添力量。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企业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拿出精神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