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鲁迅小说中运用的“归乡”模式,主要是对于小说的人物与家乡之间的矛盾进行表现,通过反思小说主人公与故乡之间格格不入的一些情况,进行深入的批判与思考,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落后愚昧以及新时代青年所出现的角色困境等进行思考,从而让鲁迅的小说思想性更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鲁迅;小说;“归乡”模式
在鲁迅的小说中,“归乡”模式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叙述模式,这样的一种模式主要是在讲述小说的人物在离开家乡之后,对家乡之间的一种感情与纠葛,这种模式与鲁迅的人生经历以及鲁迅对于故乡的思考有密切的联系。从本质上看,“归乡”模式其实就是对于故乡的一种眷恋,但是同时对于故乡之间也有一定的疏远感,这可能是与小说人物与故乡之间的差异,包括鲁迅希望表达的人物在成长过程中与故乡之间的距离等,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种“归乡”模式也成为了鲁迅小说当中具有特色的一种特点。
一、鲁迅小说“归乡”模式的结构运用
在《祝福》、《故乡》、《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些鲁迅的代表作品里面,鲁迅都对于“归乡”模式进行进一步运用。鲁迅在这些小说作品里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叙述者在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与自己的故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其实是叙述者在思考自己与家乡之间的距离,并且对这种距离做出了一定的解释。
在上述的这些作品里面,鲁迅都塑造了这些接受了新思想的一些青年,这些青年对于故乡有距离是十分容易理解的,由于他们的思想已经和愚昧落后的中国农村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当他们再次回到家乡的时候,往往会对家乡所存在的种种与自己思想无法融合的部分,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也影响了这些新时代青年对于家乡的融入感。从结构上看,鲁迅之所以要塑造这些小說里面的“归乡”情结,从特点就是为了对乡村地区的愚昧与落后的思想进行批判,加深对这种落后的农村思想与行为的思考。
所以鲁迅通过在小说里面运用这种“归乡”的思想与情节,更是塑造了一种悲伤或悲凉的情绪,也就是当中国的农村在长期的愚昧与闭塞之中,产生出了各种悲剧的情况下,这种小说的主角以“归乡”的模式又重新对于这种落后的模式进行批判。而且从情节与结构的安排上,鲁迅运用了“归乡”的模式,也就让小说的主人公能够采取第一人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以传统的中国古典思想和塑造人物的方式不同,古典的中国小说往往是采取万能视角,也就是以全职全能的形式去查看整个小说的故事脉络和情节推进,但是从本质上看,这样的一种全能全职视角与读者的体验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而鲁迅采取的“归乡”模式,正式从小说主人公的个人视角出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于整个故事情节的推进进行思考,从而增强了整个小说的可读性,能够让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去理解小说里面对于家乡的这种爱恨情仇,更能够体会家乡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纠葛,从而让这种批判与反思更具备力度与深度。
二、鲁迅“归乡”模式对于新青年角色的定位思考
鲁迅运用“归乡”的模式,对于小说的人物进行塑造,其实更多的不仅仅是为了推进故事情节的变化,也是对于当时新时代青年的角色进行定位与思考的过程。其实鲁迅作为一个留学日本的新时代青年,其本身对于自己的角色也有着更多的反思,一方面鲁迅离开了故土,接受了新的知识,与互相的这些发展也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鲁迅和传统的故乡所具备的阶级是格格不入的,但是鲁迅又是一个中国人,其对于传统文化也不可能彻底背叛,所以其是不是在故乡之中有一个合适的位置,是不是能够重新回到家乡的发展轨迹里面,这些都是鲁迅在小说里面所表达的思考,更多的是对这种身份与角色的焦虑。
因此在鲁迅的这些小说里面,之所以采取“归乡”的模式,就是在考虑,这些新时代的青年是不是应该回到家乡,但是显然鲁迅是认为,每一个接受新时代教育的青年,都应该重新回到故土,为故乡的发展,或者是打破故乡原有的愚昧落后,做出一些努力,因此,这些努力和奋斗都是需要鲁迅这一些新时代的青年才能够做出来,尽管可能存在着非常多的困境,但是为了家乡的发展,这些青年的付出是有必要性的。
由此可见,在鲁迅的“归乡”模式里面,这些青年的定位其实是非常清晰的,然而正是这些青年与故乡之间这种格格不入的发展与互相所存在的这种落后,导致了互相与青年之间产生了种种的矛盾和摩擦,这些也让鲁迅的小说作品里面,能够进一步的推动这些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种波澜与变化,让鲁迅的小说能够更加吸引人,能够对故乡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的批判与思考。这也是鲁迅希望通过小说所表达的一系列的问题与对于读者的一些启发,由于“归乡”模式正是青年回到家乡所面对的种种困难、错乱的情况,所以这些都是需要新时代的青年去面对并且解决的。鲁迅通过自己的这种危险模式的运用,也更多的去触发新时代青年对于其与故乡之间的这种角色的定位进行深入的反思,从而让这种小说的思想性与对于人生的思考更加深入。
三、结束语
在鲁迅的这种“归乡”模式的运用中,可以看出鲁迅对于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切体会,包括鲁迅离开家乡又重新回到家乡之后,看到家乡与自己所留学国家之间的差别,导致了鲁迅非常强烈的落差,这种落差是要触发了鲁迅对于故乡与青年之间的深入思考。因此鲁迅小说当中的“归乡”模式,是鲁迅小说中批判与思想性的一种缩影,更是鲁迅对于人生的进一步探索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性,也是鲁迅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陈心哲. 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共性与个性[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10,(2):36-37.
[2]王金霞. 论朴趾源和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契合与异构[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41-145.
[3]耿美香. 浅谈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J]. 才智,2013,(30):253-253.
作者简介:
邓雅倩 (1991.10-),湖南长沙 ,硕士,现当代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