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毓书
80年代,还是自行车的天下,而汽车寥寥可数。那个时候在路上放眼望去,一马平川的路面满是自行车和人力三轮车的影子,若是见到有汽车呼啸而过,想必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感叹一句“有钱人”!而这些“有钱人”的座驾,通常都是1983年第一批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落地上海的老款桑塔纳。“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还记得这则经典广告语吗?这是许多人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印象。一路走来,它伴随着桑塔纳在神州大地上驰骋,也见证了它的经久不衰。
底盘不比SUV低很多、形似简版劳斯莱斯、提速快、操纵性强,最主要是“皮实”……这是开过老款桑塔纳的“老司机”们近乎口径一致的评价。那时候,它是中国汽车市场叱咤风云的“人物”,沉稳朴实大气的“长相”为它赢得了消费者们的偏爱,结实耐用的“性格”造就了它辉煌的使用成绩。
老桑塔纳所汇聚的不光是一个年代生活浓浓的缩影,在很多人心中,老桑塔纳其实更像是一位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它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老桑与中华务实精神的邂逅
随着老款桑塔纳的停产,这“一代神车”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历经30多年的变迁,历时10年被国产化的老桑陪伴了中国轿车事业发展初期的整个历程。回首过去,80年代的老桑塔纳,有着一个满是情怀的汽车历史。
SANTANA这个名字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座山谷,该山谷以出产葡萄而闻名于世。但在这山谷里,会经常刮起一股强劲的旋风,当地人把这种旋风称做“SANTANA”。1981年,当第一辆新型轿车从西德大众公司生产出厂时,公司立即决定以“SANTANA”为其命名,意在希望这种新车型轿车如同山谷一样闻名于世,像“SANTANA”旋风一样风靡全球。而引入国内后便音译为“桑塔纳”,并命名至今。
那一年,beyond乐队出道,“国民女神”邓丽君在香港红勘体育馆举行盛大的15周年巡回演唱会;那一年,电视机多数还是黑白色,春晚也第一次出现在老百姓的除夕夜里;那一年,上海黄浦江对面的东方明珠还未“冉冉升起”,金茂大厦还未挺立,上海本身还是一座安静之城……
1983年,一个叫“桑塔纳”的轿车名字骤然跃进国人的视野里,不光承载起那个年代人们的努力追求,也带动了人们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动力。
如果要为中国轿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寻找一个起点,那桑塔纳作为一个时代的“国民车”,它的问世担起这个责任义不容辞。80年代以前,轿车的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作为生产资料的中吨位卡车受到当时的一汽和二汽更多的重视。直到进入80年代,新思潮随着打开的国门而催生、涌入,中国迈入了一个火热的、变革的、开拓的、进取的、创造的、建设的年代,发展属于自己的轿车产业,在当时已经成为整个国家向外看齐的迫切需求与渴望。
当时,国内曾对中国汽车工业该造什么车型有过激烈讨论。中国汽车工业泰斗饶斌审时度势、力排众议,他说,“中国人真正需要的并非是‘大奔,而是一款省油又安全的汽车,更是一辆容易制造的车!”随即,皮实耐用、优良性价比的桑塔纳出现,刚好迎合了当时中国人不喜张扬的务实精神。
“从中国轿车工业发展形势和需要来看,以‘桑塔纳国产化为基础来建立中国轿车工业的零部件生产体系是当务之急。”1987年12月24日,时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候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在《把“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搞上去》的谈话中,开宗明义提出轿车国产化的指标,他认为,“发展轿车工业应建立在我们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基础上,不能靠散件组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轿车都被视为奢侈品,是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轿车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推动作用一直被忽视。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桑塔纳国产化的开元之功,中国轿车工业蛮荒的处境将会持续到几时。而在这背后,中央和上海地方市政府领导的强力推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80年代初期,中国道路上还夹杂着众多进口车和走私日本轿车,邓小平的那一句“汽车可以合资”,等于亲自为后来上汽集团与大众建立合资企业以及桑塔纳的导入国产敞开了政策大门。起步之初,桑塔纳发展地并不顺畅,据了解,当时上海大众苦干两年多,国产化率才仅有2.7%。但后来的事实则证明,中央政府及上海地方政府对以桑塔纳为代表的中国轿车工业的重视是明智的,桑塔纳的国产化为后来上海市的繁荣发展建了奇功。
事实上,一个汽车工业的工作岗位可以形成材料、能源等上游产业两个就业岗位,在销售、维修、公路、金融、旅游等下游产业造就11个工作岗位。轿车工业的发展使生产者、相关产业从业者致富,他们的消费又增加了其它产业的收入,使更多的人买得起轿车,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由此延展下去。因此,汽车工业在任何发达国家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由桑塔纳来承载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开拓者角色?在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似乎是一个偶然中又带着必然的结果。桑塔納的成长也获得了朱镕基的认可,“中国工业品真正达到国际水平的屈指可数,桑塔纳轿车算一个!”可见,桑塔纳最终不负重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时的桑塔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与90年代相继上市的捷达和富康,便是那个时代的“爱豆”,并迅速在中国的大江南北蹿红。
除此之外,老桑在用车保有量上基数大,维修网点遍布各地,且零配件价格相对低廉,使用成本较低,更是成了“老三样”中的领头羊。
你可还知道?千禧年,上海举行了首次无底价私车牌照竞拍,其中70%的人首选车型居然都是桑塔纳!也正如新桑塔纳上市广告语所言,“这是一个好的时代,它允许旧的成为经典,并激荡新的可能发生。”当29岁的老桑停产时,太多的人,都带着复杂的心情与这位老朋友Say goodbye。中国对桑塔纳这款车型有着极为特殊的情感,以至于很多人再次购买它或许都是冲着“桑塔纳”三个字所蕴含的分量。
“如果说中国开始沉淀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汽车文化,那么毋庸置疑始于桑塔纳。它曾是教科书般的存在,让国人一步步自信,敢于在梦想的车轮上风流。”中国车市与老桑塔纳共同的30年风雨,是岁月的温度,每每提起便满是情怀,却又独家记忆。
桑塔纳在中国以传奇般的轨迹发展,这与其名字的释义极为契合。原本桑塔纳这座以出产葡萄而闻名于世的山谷,经常刮起的这股强劲旋风,老桑,就真的照着“凯旋”了。如今,桑塔纳已彻底中国化,现在除了牌子外,几乎都属于中国制造,“桑车”制造水平,不比任何国外厂家逊色。
上世纪80年代的桑塔纳,应用了当时的最新技术和沉稳造型,一直驰骋至今。为了追赶同行的脚步,它经历了从化油器变成电喷、变速器,从四挡变成五挡的改变。一次又一次推陈出新的技术与设计,一次又一次地征服市场续写传奇,这便是难以磨灭的“大众风情”。
相濡以沫,他有太多话想对老桑说
每一款桑塔纳都承载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记忆,每一款桑塔纳都深入人心。一辆桑塔纳入手,便是一段珍藏于心底的回忆。
因为拥有桑塔纳,王建军一家曾是被人羡慕的对象。1994年来到北京闯荡的甘肃人王建军算不上是最早下海经商的人,但是在同辈中他却是最早开上桑塔纳的一个。1998年的一天,他们全家人迎来了这个新的朋友,当时他和家人都没有想到,这样的一款车将会伴随他们走过多年的风雨路程。
“曾经那个年代,看到最多的车型自然就是桑塔纳轿车,这不仅是那个时代政府机关的‘标配公务车,也是富足百姓的第一首选,我还记得刚推出桑塔纳的时候,要卖到20万元,20万的价格加上他大气、方正的外型,让桑塔纳成为了档次和地位的象征。它既是官车,又是富人车”,当王建军讲述起他们那一辈人对于桑塔纳的情结时说,“不用说拥有,就是简单地乘坐一次桑塔纳出行,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到了我买车的时候,即便那个时候已经有不少可以替代的家用车,但是桑塔纳始终是我的梦想之车。”
像许多王建军一样,那个时候的中国家庭开始走向小康,汽车对于中国普通的家庭来说早已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了,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多。王建军在购买汽车的时候没有多想,“结实、耐用、大气”是他当时购车的要求,方正大气的外观,强劲的动力、精准的调校是桑塔纳一直以来的良好口碑,加上桑塔纳在王建军心目中的地位,更让他在选车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踏实见真情。1983年第一辆桑塔纳组装出厂了,而它正式面向市场是在1985年,最早国产的三厢桑塔纳轿车长、高分别为4546mm、1427mm,轴距长2548mm,采用1.6L直列4缸化油器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64kW/5200rpm,最大扭矩128Nm/3000rpm,变速器采用的是4挡手动变速器。而王建军的这款桑塔纳是上海大众在第一代桑塔纳基础上推出的排量更大、动力更为强劲的1.8L车型,采用的依旧是直列4缸8气门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也有所提升达到70kW。虽然上海大众后期推出了桑塔纳2000、桑塔纳3000众多改款车型,但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第一代桑塔纳,也就是我们口中的“普桑”。
配置方面,早期桑塔纳轿车相对简单,没有真皮座椅、ABS、EBD、安全气囊、遥控钥匙等配置,但当时桑塔纳在国产轿车中难得一见的扎实底盘、优异做工和用料以及宽敞的空间也赢得了当时许多消费者的垂爱。
也许谁都没有想到,这样一款来自德国的车型会受到中国人的热捧,会在中国家庭生活中扮演着这么重要的角色。没有一款车像桑塔纳这般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久盛不衰,也没有一款车如桑塔纳般印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历程。不可否认的是,在到来至停产这近三十年间,无论老幼,面对马路上形形色色的车,最能一眼认出的就是桑塔纳。
“走在现如今车水马龙的城市里,老桑塔纳,都更像是一个古典故事,时而低声慢语诉说着往事,时而沉静不言不语。夜色朦胧,依旧车来车往。穿行的车辆其实大都相仿,而桑塔纳在经历了岁月的考验下,弥足珍贵,物已成稀。从北到南,每一辆桑塔纳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也许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也许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曲折,只是在大灯照亮的前方,是桑塔纳陪我们踏踏实实行驶过的漫漫长路,这一路潇洒倜傥,这一路仗剑天涯。”
如今,全新桑塔納虽然已经与老款桑塔纳没有太多关系,但是凭借“桑塔纳”这个名称,足以唤醒一代中国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