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方方 王大华 黄扬名
“2017年末,我国大陆60岁以上老年人口2.409亿,占比达17.3%,其中65岁以上人口1.5831亿,占比达11.4%。至本世纪末,我国老年人口将维持在总人口的1/3左右,即3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这段文字摘自《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知识读本》,从中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我国老龄化的现状。
事实上,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老龄化不是这一组组庞大且有些遥远的数字,而是具体又琐碎的日常,充满着酸甜苦辣。人到暮年,到底面临着什么?身为家人,又该如何帮助他们安度晚年?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好面子、养尊处优、固执的背后
人到老年,生理上会发生很多变化,如反应迟缓、记忆力下降等。对这些特点,子女们的接受度相对较高。而性格的变化就没那么容易被接纳了,性格变化往往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好面子、养尊处优、固执。
关于好面子和养尊处优,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大强可谓活标本。得知能和儿子去美国后,他立刻组局狠狠炫耀了一番。后来此事泡汤,他气得差点背过气去。明明有不少退休金,他却放着不用,伸手跟子女要钱花。很多人觉得剧情太夸张,但生活远比电视剧更精彩。
先说好面子。宋菲说,见别的老太太穿了新款衣服,她妈必须买套一模一样的。不仅穿的要比,用的也要比。有一次去跳舞,王阿姨说儿子很孝顺,给自己买了个智能电饭锅,特好用。她妈没跳完就走了,“不就是个电饭锅吗,臭显摆!”宋菲当即就下了单。收到货后,她妈当天就用上了,邻居们很快也都知道了。不仅如此,子女孙辈的成就也要比。只要晚辈有什么稍微露脸的事情,就会夸大地四处跟人讲。还有些老人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明明没钱,借钱也要摆阔。
从年轻到衰老,从社会退到家庭,老人觉得自己不如以前有用了,想用光鲜的外在和子女的孝顺来掩饰内心的自卑感。对此,只要不是特别严重,不必阻止他们,毕竟这是一种自尊的维持。若能让老人知道某些状态不是因为自己不好,而是衰老带来的自然现象,或许更容易释怀。
再说养尊处优。从退休起,钟爱民就没再花过自己一分钱,日常开销全由6个子女承担,每人每月100元,如今涨到了500元,逢年过节另算。每次向子女要东西,不是有就好,是必须很好才行,“我把他们养这么大,难道不该享享清福吗?”
直接要还好,最怕嘴上说不要但心里很想要的。圆圆说,她妈总说什么什么好,谁又用上了新玩意儿。圆圆要买,她妈说不用,她就真的没买。结果,她妈隔三差五还会提起。次数多了,圆圆才渐渐明白个中深意。虽然每次买完,她妈嘴上还是说不要,但身体却很诚实,用得很开心。
有人可能会觉得老人这么做有些过分,但仔细想想,这些行为也正是他们内心需求的真实写照。不想被遗忘,希望被关注,希望有更多的爱与安全感。
关于老人的固执,黄先生深有体会。在英国念书时,他跟外公约见面只迟到了5分钟,就被狠狠骂了一顿。“你跟英国人见面会迟到吗?为什么跟我就迟到?”不仅是外公,奶奶在世时,要求他每个周末一定要找时间跟她打麻将,否则就会生气。退休后,老人不再有权有势,一些小事能否按照自己的心愿达成,就成了衡量其是否被尊重的标准。
有些老人会很坚持自己的想法,子女不听,就发脾气。有些则特别抗拒新事物,不愿意学习新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对老人来说,有些事已经做了一辈子,很难说改就改。而且,经验告诉他,那种方法是最有效、最安全的,而新东西则是不可控、不安全的,会让他失去掌控感。为了维持自尊,他希望别人能听自己的;如果不听,就只能简单粗暴地要求:“我是你爹(妈),你就得听我的!”此外,年老伴随着认知功能的退化,为了掩饰不能轻易做出改变的现实,有些老人会选择不改变。也因为认知功能的退化,老人的自我监控能力变差,有时并没有发现自己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并非真的明知故犯。
对此,我们可以降低老人做出改變的门槛儿。如果希望他不要整天窝在家里,可以帮他准备好外出所需的东西或者规划好路线;也可以增加他做出改变的动机,比如让孙子邀请老人出去走走。当然,让老人改变很难,但他自己主动改变会更容易。
我们常说孝顺,但其实,老人吃用不了多少,在乎的无非是个“顺”字。当你顺着他,让他感到了尊重,一切都好办了。
孤独是老人心理健康最大的杀手
人越老越怕孤单,越怕被抛弃,也越需要有人陪。这种陪伴的满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老伴儿,正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
老奶奶中风卧床,老爷爷一直伺候着。后来,老奶奶病情恶化离世。大家都替老爷爷松了口气,觉得他终于可以整理下生活,重新开始了。没想到,老爷爷随即大病了一场。大家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直到有志愿者对老爷爷进行心理疏导,才知道个中缘由。老爷爷说,虽然以前照顾老伴儿很累,但忙得有目的。虽然她不能说话,但只要她在,哪怕只是躺着喘气,他都不感觉孤单。可如今,她走了,情感没了连接,生活没了寄托,他也就扛不住了。
事实上,丧偶会大大加重老人的孤独感,而这一点在男性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样是遭遇丧偶,老头儿会更脆弱,身体和精神状态往往急剧恶化,急于寻找新伴侣,而老太太大多能平稳度过,甚至可以独居到老。
为什么差异会如此之大呢?一来,男性不如女性善于表达,情绪出口少。很多老头儿退休后的社交就局限在家里,但老太太在外面有活动有姐妹,哪怕跟不认识的人也能聊一两个小时。二来,年轻时男性参与家庭生活少,年纪大了还想别人都听自己的,和子女冲突较多。此外,女性通常扮演照料者的角色,而男性则是被照料者,依赖性更强。比如王爸爸得了癌症,全靠王妈妈熬药,一天也不能落。有一天,王妈妈阑尾炎犯了,不得不做手术。在病床上,她接到了王爸爸的电话,他把药熬糊了。没办法,王妈妈只能立刻申请出院。
所以,在应对孤独这件事上,老太太的保护伞要比老头儿大很多。所以,老头儿需要多发展兴趣爱好,多参与社交活动,多寻找一些心理保护和自我实现。
除了伴侣,孩子的陪伴也至关重要。老杨退休后,身体大不如前,他的床有一多半的空间都用来放药了。可是,让儿女们纳闷的是,每次去医院检查,都查不出什么问题。他们怀疑老杨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朋友建议先看看心理医生,儿女们这才发现,老杨得的是心病。
原来,老伴儿过世后,老杨想过和儿女住在一起,但没能如愿。儿女们有自己的空间,而他也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最后,儿女们雇了保姆,但老杨不习惯,没多久就辞退了,只能一个人独自生活。儿女们倒也孝顺,虽然不能时常来看望,但吃穿用度从不吝啬。别人觉得老杨可算享清福了,老杨却一点儿也不开心。他不看重吃香的喝辣的,只想有个人陪,哪怕一起说说话聊聊天都行。可是,他知道孩子们忙,没时间,只能一个人看着全家福默默流泪。
有一次,老杨不小心摔倒了,儿女们立刻赶回了家。看到儿孙绕膝,老杨心里乐开了花,康复得也特别快。然而,他的病一好,儿女们就都走了,孤独感再次来袭。打这之后,老杨就开始多病起来,胃疼、头疼、四肢无力,无精打采……只要一生病,儿女们就轮流请假带他去看病。如果病得严重,几个儿女都会回来。虽然查不出什么,但老杨都坚持让医生开很多药,想以此证明自己没有撒谎。但其实什么药都不用,只要儿女回来,老杨的病就好了。
老人就像小孩一样,会通过出一些状况来吸引儿女的关注。老杨是故意装病,也有很多老人是真的生病,最常见的就是肠胃不舒服。因为相对于年轻人,老人的心病更容易躯体化。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子女和老人住在一起当然最好,但挑战也是巨大的。更具操作性的是增加日常性的关怀,多探望、多联系,让老人感觉到爱的连接。还可以定期带老人出去旅游或组织全家聚会,适当地给他充充电,让他有足够的能量抵御孤独。
活出自我的新突破
尽管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老人面临着很多困扰,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老人的心态也有了一些新变化。
以前平均寿命只有50岁,人们一生都处在忙碌奋斗的阶段,更注重集体的利益,没有意识也没有时间来考虑自己,更多的是为家庭、为子女、为他人而活;如今,平均寿命延长到了75岁,人们退休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行安排,也更注重自我价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开始关注自己,努力活出自我。
他们不再只围着儿女、孙辈转,而是思考如何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以前,老人盼着能帮孩子看孙辈。但这些年,情况出现了一些反转。子女想让老人帮忙带孩子,却遭到了不少人的拒绝。有人说:“谁生谁养。”有人说:“如果你们真的需要,我可以帮忙雇保姆。”还有人说:“我要去环游世界了,没时间。”有机构曾在上海做过调查,数量可观的老人是不愿意看孩子的。
他们开拓了很多新技能充实自己,不再是只会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的传统模样。85岁的老爷爷拍了一组帅气西装照,收获迷弟迷妹无数;100位平均年龄55岁的中老年“超模”亮相2019年中国国际时尚周,闪耀整个舞台;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旗袍奶奶、肌肉爷爷等老年“网红”等人见人爱,丝毫不输年轻网红。
在婚姻里,他们不再委曲求全。一位在民政局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告诉记者,这些年,老年夫妻离婚的比例有所增加。而且,相较于年轻人的犹豫,老人表现得更坚定。有一位老奶奶快80岁了,还坚持要离婚。大家都勸她一辈子都过来了,有什么过不下去的。她却说:“就是因为忍了一辈子,现在不想再忍了。”很多调解节目中也常常出现老人闹离婚的,有一位60多岁的老爷爷宁愿净身出户也要离婚,他说不为别的,就是想一个人自由自在地生活。
面对不幸的婚姻,他们勇敢说不;面对心中所爱,他们主动出击。不少老人参加相亲节目找老伴儿,甚至在节目中大方接吻。这在以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事实上,相较于年轻人,老人在择偶时面临的阻力往往更大,其中不少是来自儿女的。就像朱奶奶和解爷爷。5年前,朱奶奶的老伴儿因病去世,她想再找个人一起过。儿女们不同意,理由无外乎又多了一份负担,这么大年纪改嫁会被说闲话,等等。可朱奶奶主意已定,并霸气表示:“我有退休金,不用你们养。”
经人介绍,朱奶奶遇到了解爷爷。两个人对彼此都很满意,但又卡在了解爷爷孩子那儿。解爷爷做生意攒了不少积蓄,两个女儿一直都惦记着。如果解爷爷再婚,就意味着财产要被分出一大半。朱奶奶表示不会拿他一分钱。解爷爷不想让朱奶奶为难,提前分了家,自己只留了一套小房子,然后每天蹬三轮车拉活儿。虽然很辛苦,但老两口却幸福无比。如今结婚4年多,子女们也开始渐渐理解了两位老人,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无论是面对身体衰弱时的无力与退行,应对内心需求时的脆弱与偏执,还是在安度晚年中所做的突破与成长,都在老人这个群体中矛盾地共存着。很多人只看到了表象,却不懂他们的内心,于是做出了阻挠老人再婚、拒绝赡养老人、强迫老人带娃等伤害他们的行为。其实,我们本不必如此,也不该如此,因为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愿我们都能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好好爱他们,陪他们一起幸福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