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老区精神,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

2019-12-12 16:42厦门市同安区老区建设促进会
红土地 2019年8期
关键词:三角梅农庄老区

◎厦门市同安区老区建设促进会

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古坑村,是厦门市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全村面积9.5 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968 亩,山果林地面积4000 多亩,下辖5 个自然村,11 个村民小组,586 户1752人,现有党员101 人。解放战争时期,闽西南地下组织、闽中地下组织在古坑发展地下组织交通员与地下组织接头户。1949 年5 月,地下党组织在古坑开展革命活动,古坑村民为地下党组织开展活动、筹集粮草、支援南下大军解放同安县城作出了贡献。爱党信党、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也扎根在了古坑村民心中。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古坑村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探索出发展以厦门市花三角梅为主产业的集文化、居住、休闲、商业、度假、生态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振兴模式。2016 年,古坑村获评“厦门市同安区文明村”、“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5.48 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6591元;2018年定为厦门市乡村振兴试点村。

启动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古坑村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在区、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委书记黄燕添强力推动下,成立顶村古坑片区工作组,由副区长陈艺萍挂钩指导,抽调区镇村干部成立古坑村乡村振兴工作组,多次召开乡村振兴工作研讨会,区财政局、农林局、城建公司等部门合力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驶上快车道。片区工作组到位后,古坑村生成项目十余项,预计总投资约2600 万。2018 年3 月,古坑村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同安区汀溪镇古坑村美丽乡村规划方案》,在反复与村民沟通了解需求后,经过多次评审形成规划方案。通过房前屋后整治、道路两旁景观提升、闲置空地利用、停车位建设以及水沟清淤等项目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构建“两路一水一基地”的乡村空间格局,形成富有节奏的空间序列,将古坑打造为美丽乡村。在实施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个“古坑速度”:违章搭建三天内全部拆除,拆违涉及90 户、面积约9200 多平方米,并且实现零上访;20 天内,拆围墙850 米,建设通透围墙586 米,从入村口到村内共建6 处景点,完成了拆墙透绿试点改造和叠水景观建设,实现了农民公园、文化园及村部中心地带的景观提升。

发展优势产业项目打造三角梅种植基地

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是关键。古坑村村民早期就有种植三角梅传统,庭院、祠堂、宫庙随处可见“同安红”三角梅俏丽的身影。2016 年古坑村在全面完成生猪退养之后,上级党委政府便开始谋划立足自然资源优势,积极转产转业,将种植三角梅作为村民转产转业项目。2017 年“厦门金砖会晤”期间,市花三角梅作为“当家花旦”出场,大放异彩,三角梅知名度大幅提升,市场得到很大扩展。2017 年9 月,区委在古坑村召开三角梅(同安红)种植基地建设专题会,组建专项工作组,正式启动基地建设。启动区建成后,第二期规划设计也正在有序推进,后续将继续招引厦门千日红、同安城建公司运营商入驻,形成企业竞争。古坑村以“做强一产,带动三产”的发展思路,逐步打造成全市最具特色的三角梅村。2018 年政府和企业投入1000 多万元建设60 亩大棚三角梅基地,以此带动乡村休闲农业发展,实现农民转产转业、增收致富。如今古坑村万余株三角梅作为桩景摆设,猪舍废弃地、村民房前屋后空闲地都种植苗木和三角梅,古坑村成“花海”,每到双休日、节假日,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古坑村成了同安乃至厦门乡村游的新热点。

挖掘人文资源做大乡村旅游产业蛋糕

古坑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清道光年间,通水镇都司叶舒清、漳州山城中军守备叶春晖、国子监学录叶玉、文举人叶璿、武进士钦点卫守备叶向日、武举人叶超等人皆出自古坑村。村中现保留有九思堂、乾隆“99 间”古厝都是古坑进士文化的承载地。村中还保留有宋代石狮寨遗址,见证了古坑村千年历史。此外,有1700 多年历史的珠光青瓷窑址、茶马古道遗址也在村中,它们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是古坑村打造海丝特色文化旅游的基础。古坑村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极力打造旅游项目。目前古坑村有前垵湾休闲农庄、豪威莱斯房车公园、客家游子山庄等较为成熟的景区,未来古坑村将借助西源溪生态安全水系治理的发展契机,通过西源溪串联村内各个片区,同时连接西源溪上游村庄,形成乡村旅游片区,整合提升村内旅游项目,加强资源共享,做大乡村旅游产业蛋糕。村民也从乡村游中获益。村民叶蕊智于2010 年主动无偿生猪退养,放弃养猪的传统农业,拆除猪圈后,将原有的土地改为休闲农庄,并向村民租用了一部分杂地、荒地和自留地,开始打造经营农庄。古坑村前垵湾休闲农庄占地约300 亩,其中餐饮休闲区占地20 余亩,其余为果园和农场。该农庄于2010 年09 月08 日开业,累计投入1500 万。目前,休闲农庄已开发出荷花池、果蔬采摘园、水上观景吊桥、亲子烤地瓜体验区等娱乐项目,形成了集休闲、旅游、农家园林、花果观赏为一体的旅游项目,获得了“福建省三星级旅游接待单位”、“2013 年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等荣誉。前垵湾休闲农庄每当周末常常爆满,游客如织,叶蕊智也主动为村民提供场地,供村民向游客售卖农特产品,直接带动三十户村民实现增收。前垵湾休闲农庄成为“农民超市”,农民自家种的芋头、地瓜、蔬菜、龙眼、巴乐、土鸡土鸭很受游客青睐。

推动人才振兴保证乡村振兴源动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出外打工就业,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就遇到懂经营管理人才少,一些古建筑修复,本村很难找到师傅的问题。如何留住人才,促使人才回归,是古坑村两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结合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的人才,古坑村借助社区学校开展技能培训,同时成立乡村振兴教学点,累计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50人次。建立培养激励机制,扶持培育一批砖匠、木匠、瓦匠等农村能工巧匠,使濒临灭绝的传承传统的工艺“满血复活”,培训一批懂民宿管理、会休闲农业开发的高级人才,古坑村还与古坑村三角梅企业合作,请区农林局园艺技术人员,对古坑村村民进行盆景园艺培训。更多的农民有一技之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深化改革举措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确立改革开放路线的40 年来,古坑村老区人民始终保持和发扬革命传统,传承老区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古坑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古坑村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让各种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出来。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力度,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重点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因地制宜,根据订单种植三角梅等经济作物;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明确集体资产所有权、强化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为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的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古坑村结合自身发展底子薄、领导班子有信心、村民农户有干劲的具体实际,探索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2017年10 月,由村党总支牵头,满枝红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村党总支部书记担任法人代表。村党总支积极引导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入社,以土地流转的形式与同安城建公司合作建设50 亩三角梅基地中心启动区。满枝红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牵线搭桥,联系企业向合作社下订单生产,保证农户三角梅销售,并鼓励商家与当地村民联合进行初级苗木栽培,出售给企业进行控花与塑型,实现“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营销格局,目前已有60 户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协议,流转面积达113亩,并有125 户农户有意向签订回购协议,种植面积达200 亩。预计可为农户每亩每年带来3.5 万元的收入,并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 万元。村民骨干叶赐挺的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近几年由于主营的三角梅小苗市场价走低,产品销售成了难题。这次他借助古坑村发展的契机,通过古坑入驻企业收购三角梅,解决了销售难题,增加了十余万元的收入。

“改革潮掀巨浪,振兴气贯长虹”。相信只要以老区人民为中心,以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奋斗目标,继续弘扬革命老区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继续“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古坑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蓝图一定能实现。

猜你喜欢
三角梅农庄老区
充满记忆的三角梅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延安,老区的希望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三角梅
家乡的三角梅
农庄
玉米人农庄
革命老区展新姿
三角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