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盛贤
摘 要: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是西方著名学者史蒂文·卢克斯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卢克斯运用资本主义的资本金与工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根本又直接的角度,客观分析论证了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卢克斯对马克思的正义思想的阐释对于人们学习马克思的正义观道德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卢克斯;马克思;正义观;资本主义
一、马克思正义观点的提出
(一)马克思正义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每个人的思想都与他生活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也是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环境的反映。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工作状况以及当时关于道德正义思想的研究理论成果,都对马克思的正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等人的理论成果为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康德的正义思想以“自由意志”为中心,他认为一个人的行为自由和他人的自由可能并不矛盾,这就是达到了正义。卢克斯认为马克思将康德的“自由意志”看作是人的自由和权利的法则,马克思评判了法权制度对人尊严价值的践踏,认为这只是资本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构成的法律制度。马克思同时也对黑格尔的正义思想进行了批评和继承,受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马克思认为“人类自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为自由辩护的社会正义不是永恒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定义,确定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并引入到正义思想中。
(二)从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出发
卢克斯认为要想充分客观地了解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最重要的是从资本主义的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中去探寻答案,从最根本上即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工资关系出发去探讨这种关系到底是正义的还是不正义的。卢克斯对这个争论热烈的关于正义的关系,作了严谨的梳理,富有逻辑地列举了不同人物的观点,最后,卢克斯在资本家与工人关系的视觉下,阐述了自己关于马克思正义思想解读。这些不同的而在逻辑上令人信服的观点是: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是正义的;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正义的;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既是正义的,又是不正义的,即一方面是正义的,另一方面是不正义的;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既不是正义的,又不是不正义的。
二、卢克斯对马克思正义观的分析论证
(一)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是正义的
卢克斯认为主张这种观点的是罗伯特·塔克和艾伦·伍德,他们提出了“塔克—伍德命题”,卢克斯对这一命题作了论证。“塔克—伍德命题”说,如果有适合流行的生产方式,或者说对流行的生活方式有用,那么交易就是正义的。对正义的判断不是依据独立于现存的生产方式之外的某种理想的、抽象的或形式上的原则,而是“要以其在特定生产方式下的具体功能为基础,理性地评价具体行为和制度的正义性”。那么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里来说,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劳动是有必要的。所以,资本对劳动进行剥削这样的交易就没什么不正义的。马克思对此提过这样的观点:“生产当事人之间进行的交易的正义性在于:这种交易是从生产关系中作为自然结果产生出来的。这种经济交易作为当事人的意志行为,作为他们的共同意志的表示,作为可以由国家强加给立约双方的契约,表现在法律形式上,这些法律形式作为单纯的形式,是不能决定这个内容本身的。这些形式只是表示这个内容。这个内容,只要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致,就是正义的;只要与生产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义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奴隶制是非正义的;在商品质量上弄虚作假也是非正义的。”在《工资、价格和利润》中,马克思也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在雇佣劳动制度基础上要求平等的报酬或仅仅是公平的报酬,就犹如在奴隶制基础上要求自由一样。什么东西你们认为是公道的和公平的,这与问题毫无关系。”
(二)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既是正义的,又是不正义的
卢克斯认为持此观点的人在戈瑞·杨那得到很好的辩护。此观点在马克思赞成的流通领域和直接生产领域作为论证视角,“資本金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无非是商品所有者之间为了他们彼此的利益和通过自有契约来互相交换货币和商品的关系。”戈瑞·杨认为在流通领域按市场商品交换规律,工人得到了应得的劳动价值,受到了正义的对待。然而,“必须承认,我们的工人在走出生产过程时,同他进入生产过程时是不一样的。在市场上,他作为劳动力这种商品的所有者与其他商品的所有者相遇,即作为商品所有者与商品所有者相遇,在成交以后却发现,他不是自由的当事人,他自由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时间是他被迫出卖劳动力的时间;实际上,他只要还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罢休。”
(三)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既不是正义的,又不是不正义的
卢克斯认为理查德·米勒是此观点的主要辩护者。米勒辩论观点所采用的段落论证并非明确地支持这个观点,就工资关系而言,他一方面否定了存在工资分配的不正义,另一方面又在坚持着交换等价物。正义这个词是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相对物而言的,更多时候,正义是一个反语,如“让我们来赞美资本主义的公正吧!”米勒认为任何地方都“不存在一种非相对的、明确的关于资本主义是正义的陈述。这将是人们所期望的,如果马克思并没有把正义看作政治思考或科学分析的适当范畴的话”。
三、卢克斯对马克思正义观的总结
(一)多重视觉下的马克思主义正义观
卢克斯认为马克思没有充分思考自己的正义观,但是人们可以客观严谨地对马克思的正义观作一步的分析。卢克斯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正义观点,内容是复杂的,而且是按不同的等级标准进行分析的。
卢克斯运用四种视觉去客观分析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义思想。第一,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判定正义的标准,马克思也的确提供了这种功能的解释,即按资本家和工人签订的合同法律标准来看,资本主义的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是正义的。第二,卢克斯从庸俗经济学家的角度出发,指出:“通行的标准受规定着最小社会必要工资的惯例的支持。”卢克斯认为这种观点的盛行是因为他们认可且稳定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从而认可且稳定了资本主义的制度。所以这就是观点一真实存在的理由。
卢克斯又指出了马克思对那些法权的標准作了内在的批判,批判这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只是平等交换商品的表象,而没有看到背后的内在本质,没有看到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没有看到工人是不自由的,是受到资本家控制的。所以,从表象上看资本家和工人的工资关系是正义的,从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看这种关系就是不正义的,这就是观点三真实存在的理由。
卢克斯从马克思对那些法权及判断正义的标准放在社会发展阶段的角度出发,认为从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定那些表象看似正义的标准,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不正义的,因为它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所以这就是观点二的真实所在的理由。
然而,卢克斯又指出马克思从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的角度出发,批判了资本主义规定的关于正义与不正义的标准,指出这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现,正义与不正义的意识属性只是阶段社会的一个道德特征,只是社会发展到高级共产主义社会阶段的一个标志,最终必将是一个被超越的古语。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没有什么正义与不正义了,这就是观点四真实存在的理由。
卢克斯最后表明,对于那些始终要弄清楚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到底是正义的还是不正义的问题作了回答,卢克斯始终认为马克思坚持了四个观点,同时马克思也运用了所有这些视觉。
(二)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启示
卢克斯从马克思不同的视角论证了他的正义思想,又提供了解释正义的方式,这样客观且深刻丰富的正义思想对于我国来说有哪些可以借鉴吸收的呢?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马克思始终关注着人本身,关注人的利益是否得到公平的分配,关注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我国处于新时代的发展时期,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依旧存在关于公平正义的问题,党和政府依旧在努力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1.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卢克斯分析总结马克思正义思想中,马克思始终维护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我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党和政府奋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在施行过程中,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应该聚焦于如何使人民的利益分配更加公平正义,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制度
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工资关系是不可避免的矛盾。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发展,我国应大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初次分配注重频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正义,三次分配注重减少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中,人们可以看到他特别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志。马克思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的能力、需要、个性的发展。我国在不断维护公平正义在提高人民幸福感,要不断提倡人们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阿格妮丝·赫勒,文长春.论马克思的正义思想[J].学术交流,2019(3):11-22.
[2]郑湘萍.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及其当代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9-26.
[3]张晓琳.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1):50-52.
[4]邹月.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