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视域下艺术高校服务区域文化内容与路径研究

2019-12-11 10:10徐丽媛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区域文化文化自信双创

徐丽媛

[摘 要] 创新是特质,创业是途径,“双创”视域下艺术高校作为“区域文化名片”,在推动区域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树立区域文化自信中肩负重任。本文从内容与路径入手,提出艺术高校要对区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扬,通过“双创”文化人才创新培养、“双创”文化平台构建完善、“双创”文化活动开发实施以及加强艺术高校与地方政府、文创企业创新合作,来实现区域文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双创;艺术高校;区域文化;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11-0030-04

一 艺术高校与区域文化保护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文化自信既包括国家、民族的文化自信,也包括社会、个人的文化自信,区域民众广泛参与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基础。

区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道德規范等的总和。它是由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一种地域性文化。

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区域文化的一部分,艺术高校作为地方性的高等艺术院校,以“双创”为路径,通过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影响着区域民众的文化品位、文化追求,在区域文化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历史责任,肩负着重要的历史担当。

二 “双创”视域下艺术高校服务区域文化内容研究

(一)艺术高校对区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区域传统文化作为地方性文化的精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不容忽视。艺术高校可以从人才培养、社会活动方面发挥对区域传统文化的服务功能。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教育是国之根本,艺术高校是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教育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理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祖国未来文化艺术人才的思想体系中,同时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人才,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目前,我国艺术高校大部分都开设了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课程,如作为31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艺术院校之一的南京艺术学院设有文物保护与修复、美术学(文遗研究)专业,开设了包含陶瓷鉴定与修复、书画鉴定与修复、古籍鉴定与修复、文化遗产保护史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论等在内的20多门相关课程。通过学校教育从源头上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识,再通过学生、教师的社会人际关系网络辐射周边区域人群,以达到发散性覆盖教育效果。

艺术高校作为区域文化艺术中心,通过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来扩大传统文化在区域群众中的影响范围,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地区关注,同时将优秀的区域传统文化介绍给更多地区更多人群,有利于区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南京艺术学院与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华古籍保护名师讲堂”系列活动,从全国范围邀请版本鉴定、古籍保护、纸张工艺、书画装裱等领域最优秀的专家进行学术演讲,讲堂面向社会开放,将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呈现在民众面前。此外,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还承办了“风华金陵传承智造—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将100余件南京非遗项目以及当代解读的最新成果包括南京城墙砖、南京云锦、金陵刻经、秦淮花灯、金陵金箔、南京绒花等非遗项目呈现在世人面前,创新性地将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文明有机融合,达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普及效果。

(二)艺术高校对区域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因此,地方高校尤其是艺术高校,对区域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扬不是仅仅对传统文化简单重复,而是要结合当下、面向未来进行创新、创造、推陈出新,赋予地方传统文化新时代新生命。

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

艺术高校在对区域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与发扬时,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新理念新形式新平台,实现对区域传统文化价值的探索和跨界融合,从高校角度打造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区域传统文化品牌,尤其要重点关注和扶持与区域文化相关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如南京艺术学院每年都会选送优秀的文化创业型学生项目参加江苏省、全国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且举办与“互联网+”主题相关的文化产业研讨会,在新形势下探讨区域文化发展新格局。

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创新,是全球范围内各国文化各类型文化相互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加强区域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这里的外来文化既包括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除本地区以外的文化,通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区域传统文化有选择地吸收精华、去除糟粕,可实现与时俱进,焕发新时代新活力。作为“区域文化名片”的艺术高校首先要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对外文化交流。认真思考如何把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地区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化并传播开来,具体表现为如何在学科建设中体现传统文化,如何在人才培养中遵循艺术规律又培养具有文化传播力的人才,如何帮助优秀传统文化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入国际舞台。如南京艺术学院定期组织学生赴海外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文化艺术人才,促进文化跨国境交流,同时积极组织面向国内外不同群体的文艺汇演,做好地方传统文化的宣传输出工作。

三 “双创”视域下艺术高校服务区域文化路径研究

(一)“双创”文化人才的创新培养

“双创”文化人才必须是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人才,必须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必须是具有宏观文化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是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具有历史担当的人才。“双创”文化人才必须做到既不忘本,又能立足当下,还能面向未来。这些对于艺术高校人才培养来说,是挑战也是历史机遇。

首先,要大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区域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创新是理念,创业是途径,艺术高校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双创”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社会责任,发挥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积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实事求是、勤恳踏实的态度和丰富的人文情怀,自觉自主地将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区域文化发展紧密相连。如南京艺术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博士生100%、硕士生84.50%、本科生76.27%,毕业生创业与专业相关度为86.67%。艺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主要行业以文化创新创意行业为主。

再者,要创新学科设置和课程建设,提升文化创意专业建设水平,充分发挥课堂的文化人才培养阵地作用。要坚持社会文化人才需求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力,立足专业特色,彰显学科优势,创立专业品牌,着力培养文化艺术市场重点领域和急需紧缺型人才,既要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也要有明确的市场导向意识,才能拓宽文化艺术的辐射教育范围,真正让文化艺术走进千家万户,实现文化产业的创新转型,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服务。

此外,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社会主义文艺人才必须要深入生活、扎根生活来进行新时代文艺创作。艺术高校要以培养德艺双馨、有品位、有格调、有责任的高水平创作人才为目标,要重视文化艺术创作,抵制庸俗、低俗、媚俗和功利主义,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

(二)“双创”文化平台的构建完善

1 创新型高端文化智库和科研平台建设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艺术高校具备文化艺术学科齐全、文化艺术人才密集和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广泛等优势,因此要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坚持高标准定位,坚持高水平发展,为区域文化水平可持续提升出谋划策,提供建设性意见和理论支持。具体来说,艺术高校智库和科研平台要在机构制度、人才选拔、资金配置等方面不断完善,打造高端文化平台,尤其要做好凝聚高端人才和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开放办智库,开门办智库,协调好高校智库与地方政府部门、文创企业的联动,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发挥艺术高校智库在地方文化领域的建言者角色。

艺术高校高端文化智库和科研平台研究不仅要具备前沿性、客观性、中立性,还要具备国际视野和开放性。根据教育部2014年2月印发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文件精神,艺术高校要发挥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积极开展人文交流,围绕提升国家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区域文化“走出去”等重点领域研究。

2016年3月23日,江苏省首期重点高端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投集团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建。南京艺术学院作为目前中国唯一一所拥有艺术学门类五大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大学,是江苏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与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以百年老校的历史积淀、海内外知名的文化艺术学科领域专家,为江苏文化艺术研究建言献策。紫金文创研究院按照江苏省委领导提出的“特色立库、开放办库、成果兴库、创新强库”要求,承办国家、地方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研究江苏省文化发展亟待破题解题的重大领域,包括如何通过传统节日等文化资源载体,弘扬核心价值观,凝聚民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做好江苏省文化艺术工作;如何发挥江苏高校优势,尝试探索更多更好的智力资源服务社会发展实际工作的办法。除了紫金文创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还相继搭建了“江苏省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和“江苏省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扎根区域文化特色,发挥区域文化优势,又通过文化创意激活要素资源,反过来服务区域传统文化,推进区域传统文化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2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有力、环境宽松,各类支撑平台不断丰富,创业氛围浓厚,创业理念先进。艺术高校大学生普遍个性突出,思维灵活,向往自由,追求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经过多年的专业艺术学习和熏陶,对艺术的坚持、对本专业的坚持相较其他学科的学生更为坚定,因此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大部分学生倾向于优先考虑自主性强、时间灵活、空间自由、挑战性高的文化创意产业,传统体制内“稳”的工作往往不是他们的首选。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专业的学科特色,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和功能性,使得艺术高校的学生有“一技傍身”,更容易走上创业道路。艺术生创业热情高、人数多,创业成功率高、稳定性强,同时与专业的相关度也高。

艺术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高校对区域创新创意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具备地理优越性、资源丰富性、服务便利性的特点和优势。高校在基地组织架构建设、人员团队管理、规章制度设立、监督机制完善、资金设备投入等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从校级层面自上而下推行管理扶持和監督政策,另一方面加强校内创业孵化基地与地方政府、区域行业的联动,打开基地大门,开放管理,发挥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对社会文化的服务功能。

南京艺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于2014年5月开园,2016年11月升级为南京艺术学院大学生创意创业展示园。入驻团队包含影视制作、首饰定制、国画、漆艺手工艺品策划营销、平面设计等具有艺术专业鲜明特色的优质文化创意项目。创意创业展示园已成功举办数十场文创展示展览展映活动、沙龙,并选送优秀的文创团队参加省市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文创产品设计活动,屡获佳绩。

(三)“双创”文化活动的开发实施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艺术高校要坚持开放与共享,开放校园,开放校内文化艺术场馆,发挥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专业所长,以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为依托,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直观的文化艺术体验。如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音乐厅、实验剧场、南艺剧场等五年来已成功举办上千场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文化艺术演出、展览。每年5月20日开幕的南京艺术学院“520毕业展演嘉年华”是“一校展演,全城盛宴”,持续近一个月,以上千份美术、设计、传媒作品和近百场展览、演出吸引了上万人走进校园,共享艺术盛宴。如学生自主策划和运营的文创集市,40余展位汇聚了全校各个学院的文创作品;经典话剧和地方传统舞剧一幕幕传递着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学生高度还原文物作品的历史场景等。目前南艺“520毕业展演嘉年华”已成为南京市文化周代表活动,为艺术高校和城市文化互动机制的探索推进脚步。

艺术高校作为“区域文化名片”,应引导、鼓励和支持师生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为丰富区域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做好推动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文化传承、艺术普及教育,如南京艺术学院成功举办中国非遗传承人群(手工印染)研修班,加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传承创新,扩大传统文化的社会认知群体;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志愿者參与各类型的文化进校园、高雅艺术进社区和文化下乡惠民活动,促进地区文化发展和文明建设。南京艺术学院多次组织学生志愿者走进南京地区高校,以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加强与地方其他高校的文化艺术交流,同时还组织学生走进社区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发挥艺术之光,为社会弱势群体带去温暖和文化艺术享受。

(四)艺术高校与地方政府、文创企业的创新合作

艺术高校要对接地方政府与地方文创企业,加强创新合作,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政府部门是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推手,作为社会管理者,政府既可以给予政策、法律、经济和行业支持,也对高校的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监督。高校要积极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与信任,提升合作层次与水平,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担当感投身区域文化服务。

1 服务国家、地方重大活动和项目

艺术高校要以高品质的文化艺术创作成果,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活动、重大项目,积极投身国家和地方文化建设。如南京艺术学院组织师生参与了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和青奥村创意集市互动项目;2017年在省市宣传主管部门领导下为国家公祭及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开展系列设计活动,完成首个国家公祭日公祭鼎设计,反战歌剧《秋子》公演;历时五年精心打造原创舞剧《潘玉良》,参演江苏文化艺术节,是艺术节唯一一部由院校参演的原创剧目;数年参与承办“紫金奖”江苏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为江苏文学艺术、文化事业贡献力量;2018年圆满完成“亲情中华、美丽江苏”庆祝中美建交4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传播中华文化,讲好江苏故事,将江苏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给中外观众。

2 构建高质量文化涵育体系

响应国家、地方政府号召,参与文化涵育体系建设,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区域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让更多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国家大力扶植和关注传统手工艺背景下,南京艺术学院参与主办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传统手工艺美术的创新设计培训”;在南京市委组织部领导下,参与主办“艺术、文化与城市形象塑造”南京市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为深入挖掘城市有形资源和稀缺非物质文化资源、促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提升领导干部文化艺术素养发挥高校桥梁纽带作用。

艺术创新离不开继承,离不开艺术人才资源的不断输出和社会对于历史的尊敬,南京艺术学院参与江苏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主办“中国艺术口述历史培训营”;此外,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诵读艺术扎根日常教学,承办江苏省中小学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班,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文明得以传承。

3 与地方政府、文创企业共建区域文化

依据省市推进文化产业相关要求,从政府层面而言,地方政府应设置职能机构或社会中介组织,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校企合作文创项目,把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高度认识;从艺术高校层面而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文化产业、文创企业的深度合作,在专业设立、课程设置、实习实践方面开展有效合作,培养符合需求的高水平文化艺术人才;从文创企业层面而言,应具备长期战略眼光,教育、产业、文化的跨界融合环环相扣,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打磨实现,短期功利投机主义态度应避免。

2013年开始,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市鼓楼区共建“环南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功能区被纳入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发展框架,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鼓楼区为此成立了江苏省唯一的正处级行政机构文创办,主抓功能区建设,同时还建立了国资平台负责运营管理。南艺作为共建方、江苏省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积极为园区提供场地、人才、活动支持。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市江心洲街道签订文化艺术合作共建协议,成功举办“文化惠民生工程”2017首届中国·南京江心洲露天电影节,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电影公益嘉年华。此外,南京艺术学院还与地方文创企业进行合作,在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展演活动方面进行探索,如影视学院“艺术实践与就业实习基地”在江苏万和文化集团挂牌,师生在“万和公益剧场”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多场公益性剧目演出,让更多的好戏进入“寻常百姓家”。

四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艺术高校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区域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树立区域文化自信中肩负着历史重任。唯有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政府领导下,加强与文创企业合作交流,以创新理念为指导,以创新技术为手段,才能帮助更多人拓展对区域传统文化的认知空间,加深对区域传统文化的认知厚度,推动区域文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宝明.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社会服务路径研究--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J].黑河学刊,2018(6):170-172.

[2]刘甘.浅谈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中国商论,2016(16):108-109.

[3]孔令宏.区域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产业化发展[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3):26-32.

[4]洪静.高等艺术院校社会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7(23):220-221.

[5]李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艺术类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结合研究--以大连艺术学院“非遗进校园”项目为例[J].今日中国论坛,2013(19):237.

[6]陈红雨.艺术院校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特色研究--以南京艺术学院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为例[J].艺术百家,2015年(3):221-223.

[7]姜楠.协同创新视角下艺术院校服务社会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音乐生活,2018(10):76-77.

[8]李梁成.艺术类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17):73-78.

[9]张根友.新常态下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再思考[J].高教管理,2016(6):47-50.

[10]范周高飞.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文化产业智库“走出去”路径浅析[J].人文天下,2018(2):6-12.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文化自信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