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9-12-11 10:05崔宏伟
艺术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型教学改革

摘 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艺术表现、数字技术和媒体平台为支撑,属于典型的艺术领域向传媒领域渗透融合的交叉类跨学科新兴专业,其专业内涵有极为宽阔的包容性和扩展性。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和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随着产业升级需求和社会文化消费升级需求,行业需要高校通过包容性、广泛性、交叉性、体验式、融合化的专业教育,在教学上打破专业壁垒,实现专业融合式的交叉培养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的分流培养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大量能为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服务、具有实操能力和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原创人才,实现商业与艺术的互利共生。

关键词:应用型;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改革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开办的历史并不久远,当下社会对这个专业的认知度也还不够,但相关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这个跨学科的新兴专业有了极为宽阔的包容性和扩展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数字技术、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为支撑,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分界,不仅涵盖了美术、设计、动画、影视等艺术元素,也包含了出版、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大众传播媒介,具有数字化、交互式、融合性相结合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是信息科学和传媒科学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艺术与传媒领域相互渗透融合的跨学科学术领域,也是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交叉应用型学科,专业所依托的数字媒体行业人才需求量巨大。

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和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艺术与传媒类专业所涉及的行业需要大量具有实操能力和一专多能的高端原创人才;而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脱离实际,忽视了行业的实际需求,缺乏专业融合式的人才培养和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也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研究。此外,近几年省内乃至国内一些高校甚至将就业率连续不景气的动画专业直接更换名称,转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而其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却仍以动画专业为主,缺少适应专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改革与创新。这种校企之间的鸿沟和专业办学现状,也就导致出现现在的行业无人可用,高校却为就业率发愁的情况。如果我们在教学上毫无改革和创新的勇气,如果我们的教学仍然固守旧有的教育观念,那么,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无法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更为严重的是必将导致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走进死胡同,也势必影响本专业相关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2 研究的目的与价值

当前,随着文化产业升级,在全媒体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通过公众平台、自媒体、APP等沟通渠道,直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强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数字文化发展的核心也从内容升级为体验,要求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而且还要有好的形式和交互性,最终打破生活与文娱的界限,实现艺术领域与传媒领域的融合支撑、商业与艺术的互利共生,让每个人都拥有适合自己的文化产品服务。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因此,作为典型的艺术与传媒领域相互渗透融合的跨学科专业,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线阵地,我们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实现艺术与传媒类专业相互支撑和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能满足学校向应用型转型改革需求的、促进学科专业长足发展的人才培养创新之路。可以有效地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利用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新,把商业服务和文化服务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之中;可以有效解决校企人才供需的矛盾问题,为武汉乃至华中地区输送更多的适合产业需求、地域需求和文化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媒体融合和全媒体的时代要求;也可以为省内其他开设艺术与传媒类专业的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应用型转型的探索上提供改革經验。

3 教学改革研究内容

3.1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与企业签订人才定向培养合作协议,并与之一道,依据行业发展需求和岗位需求,厘清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含义,重新定义人才培养规格即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组成。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应用技术比重,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夯实基础及理论知识,强化专业素质及能力培养,以企业用人标准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

3.2 通过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实现专业融合式的教学模式

依据产业升级需求、社会文化消费升级需求、企业用人需求和交叉性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学校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政策灵活性,以及学院较为全面的艺术与传媒类学科专业构架和现有资源,打破原有的校际、学科和专业相对独立的局面,重新制定学科和专业的顶层设计,实现各专业间的相互支撑与融合。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打通课内、课外,拓展应用性数字动画、数字影音、移动终端交互式设计、珠宝设计虚拟仿真演示、游戏设计、文创产品研发等特色明显的培养方向,努力创造条件,建立一个专业融合式的校内应用型实践平台。通过包容性、广泛性、交叉性、体验式、融合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大量满足行业需求的、具有实操能力和一专多能的高端原创人才,扩大学院及专业的影响力。

3.3 通过翻转课堂与教学过程,实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专长和兴趣点,这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将来的发展方向,但很多学生都需要在进入大学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找对这一发展方向。因此,本项目采取翻转课堂与教学过程的方式,让学生从进校起就知道专业学习学什么、毕业设计做什么和未来的岗位需求情况,进而明确个人学习和发展目标,从被动学习转变为带着目标主动学习。同时,我们也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与个性发展,采取因材施教和分流培养,提高选修课程比例,推行学分制等教学改革。这些都有利于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3.4 探索多渠道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本地区数字产业、动漫和媒体传播机构,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长效、稳定与紧密的合作机制,让企业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并开展定向人才培养、课程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引入等实质性的合作,实现企业用人和专业办学之间无缝衔接。

3.5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开展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调研数字传媒文化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热点,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采取企业成熟案例训练、模拟岗位实操和企业上岗实训“三步走”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前沿性、专业性和职业化的有机融合,实现商业与艺术的互利共生。把商业服务和文化服务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之中,满足文化产业升级需求。

4 结语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面对行业新需求,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要在教学上不断改革与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应用型、前沿性、专业性和职业化进行机融合的培养思路。通过专业融合式的专业建设顶层设计、多渠道校的企合作办学、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等方式的创新实践,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目前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为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好服务,为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淀宝贵经验。

作者简介:崔宏伟(1979—),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型教学改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