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清
杨晓东是“星光中国芯工程”副总指挥、“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0月1日上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光荣与梦想激荡、历史与未来交融。他与邓中翰以及其他核心团队成员共同参加国庆观礼,感到无比振奋,思绪万千。
“今年是‘星光中国芯工程20周年纪念,我们核心团队成员回国创业也有20年了。这20年,我们亲历并见证了中国的繁荣发展,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能在短短20年间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为能够参与到‘星光中国芯工程,与祖国共成长而感到无比幸运。”
因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而凝聚在一起的团队,远远比个体具有更加强大的力量。距离回国创业二十年的今天,杨晓东坚定地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回国这条路走对了!”
杨晓东在少年时期就跟随家人从上海来到美国,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博士、硕士、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学位,在上大学时就与邓中翰相识。他在硅谷同样拥有十分精彩和成功的人生经历,是我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开拓人之一,国际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领域知名专家。
“硅谷公司在管理和规划上的规范性和一些思路还是值得国内的IC设计公司借鉴。后来中星微在创办过程中就借鉴了硅谷创业型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大公司的规范性。我们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时结合自己的长处,来建设我们特有的模式。”杨晓东说。
1999年,是杨晓东多年来第一次回国。除了刚开始对空气很不适应之外,他感到“挺兴奋的”。“当时,中国芯片领域还处于空白的状态,缺乏人才,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希望——中国人多,又有系统,基础教育也很扎实,能干一番大事业。”
在“星光中国芯工程”核心领导团队中,杨晓东主要参与领导“星光中国芯工程”的研发、设计和产业化,具体负责主持“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的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他长期从事CMO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的研究开发,拥有几十项国内外专利。1994年,他便开始对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进行研发,发表了几十篇学术论文,在CMOS模数混合电路技术、深亚微米超大规模芯片设计技术和超低功耗低振幅电路技术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
“芯片被誉为信息时代的石油,虽然体格小,却是不折不扣的大国重器。”杨晓东说。创业之初,身为工程总指挥的邓中翰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以放眼全球的视角,果断地确定了数字多媒体芯片市场这一主攻方向。在杨晓东看来,邓中翰选择这一方向的背后,是对市场的深入调研和精准判断。“1999年的中國,在商用芯片领域基本处于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我们在国外曾主攻的数码成像技术,当时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一个空白领域。这两个空白,正是我们初创时期集中发力的空间。”他说,当时CPU已经被英特尔牢牢占领,选择多媒体行业,特别是视频、音频有关的领域,中星微有自己的话语权。“过去,市场上的摄像头都很复杂,需要用五颗芯片组成一个摄像器。我们瞄准的突破方向,就是创新性地把它们集成在一个芯片,体积更小,功能更强。”
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后,几个从硅谷回来的年轻人立即夜以继日地大干了起来。他们顶住了创出品牌的巨大压力,开始了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身为首席技术官,杨晓东主要负责“定方向、拉工程队伍、招人、培养、执行、解决技术难点等工作”。他与其他核心团队成员紧紧跟随邓中翰自主创新,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和只相当于硅谷1/5的成本,就完成了从芯片定义到量产的整个过程。
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电子推出中国首枚具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并迅速打入国际市场。
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设计企业,这对于中国芯片历史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还记得上市当天,邓中翰带领核心团队成员在美国纳斯达克集体敲钟。那一刻,杨晓东感到十分高兴与欣慰,但同时也感觉到重任在肩。“就像登山一样,跨越了一座高峰,后面还有无数更高的山峰不断等着你去攀登。”
邓中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所以,我们必须立足自主创新。”秉持着这份努力与坚持,多年来,“星光中国芯工程”一直以自主创新,科技强国为宗旨,不断进取,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芯片一定要全球领先才有竞争力,”杨晓东说,“因此芯片一定要靠技术的自主创新,如果技术不行、市场不行,就不会成功。中星微的每一款标志性的芯片都体现了技术的突破,这也是中星微的核心竞争力。”
2010年,中星微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作为组长单位联合研究制定了《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并被批准为国家安全标准,命名为SVAC1.0标准。自此,邓中翰带领团队身肩重任,走上了护航国家安全的道路。
“当我们在筹备建立标准的同时,就意识到应该马上研发出能够给予相应技术支撑的芯片产品,”杨晓东说,“如果没有技术支撑,标准如同纸上谈兵。”为打破国际巨头在安防领域技术的垄断,团队上下齐心协力,经过重重努力,最终保证了SVAC国家标准采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同时,我们对国外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大量的专利排查,以确保我们的这套标准完全自主可控。”
在中星微电子整个产品研发过程中,除了对技术质量的高度把关,申请产品专利同样引起了邓中翰及团队的高度重视。“我们在美国时,便深知国际上对产品专利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性,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在申请产品专利上做了很多工作。”
据了解,为了让员工能够更加重视专利申报并养成习惯,早在2003年,中星微便将专利申请数量纳入计划和考核。经过多年的努力,中星微电子的专利申请和专利授予数量稳步增长,企业的自主创新力不断提升,如今,已经申请了3000多项国内外技术专利,芯片产品已经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覆盖了16个国家和地区,被苹果、索尼、三星、惠普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所采用。“这些大客户在采购时往往要求出示专利表,因此专利也为我们踏入国际市场扫清了道路。”杨晓东说。
从结束“中国无芯”历史到护航国家安全,“星光中国芯工程”创业核心团队始终如一地凝聚在一起,并肩战斗。在杨晓东看来,多年来的同舟共济,携手共进,不仅使他们缔结了更加深厚的兄弟情谊,更让他们实现了回国时在长城上立下的铮铮誓言。
2019年10月14日,是“星光中国芯工程”20周年纪念日。
当天,在热烈庆祝的氛围下,团队收到了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来的获奖通知,在2019年中国芯优秀产品征集活动中,由“星光中国芯工程”研发的VC0718P和WS9638B芯片分别荣获“优秀技术创新产品”称号和“优秀市场表现产品”称号。
其中,由杨晓东主导的高性能蓝牙SoC芯片WS9638B荣获“优秀市场表现产品”称号。虽然多年来杨晓东在芯片领域获得多个奖项,但在“星光中国芯工程”20周年纪念日当天获得这个奖项,具有特别的意义。
杨晓东介绍,“WS9638B是一款高集成度的单芯片蓝牙SoC,采用多核异构的架构,具备出色的射频发射功率,通信算法方面针对目前的蓝牙应用实现跨层优化,性能更优,芯片产品已成功跻身全球蓝牙一线品牌,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2018年,这款芯片曾从多家国际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打入知名音响品牌哈曼卡顿的高端产品市场。
杨晓东回忆:“去年,我们到美国纽约拜访哈曼卡顿介绍我们的芯片产品。一开始,负责接待我们的公司高层说,这款芯片虽然好,但亮点还不够突出,并要求通过我们的芯片,将他们产品的蓝牙连接距离增至2倍。而在团队着手准备期间,哈曼卡顿又改变主意,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达到原来产品4倍的通信距离,并且要在两个星期之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星光中国芯工程”团队争分夺秒、攻坚克难,最终解决了哈曼卡顿连接技术的痛点,打败了多家国际知名竞争对手,被哈曼卡顿高端产品所采用。
创业多年,团队在攻克芯片技术难题中遇到的困难有很多。杨晓东说,“星光中国芯工程”打造的每一款芯片都独具特色,几乎在每个芯片开发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走到死胡同,不把这个墙推开,就马上面临失败的情况,所以每一款芯片的诞生,其背后都是“星光中国芯工程”核心团队付出的无数汗水和努力。
他回忆:“还记得刚回国创业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才匮乏。中国半导体市场基本找不到有经验的IC设计人才,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我们几个人,什么都干,很艰苦。”如今,“星光中国芯工程”為中国芯片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带动了整个中国的芯片产业的发展。作为中国芯片行业领军者,“星光中国芯工程”为中国芯片企业走向世界开拓了一条金光大道,也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国创业。
在杨晓东看来,“中国芯片天空上一开始是没有星的,渐渐地出现了几颗星,我们也是其中一颗,而今已经是满天繁星。希望未来,我们能在世界芯片的天空中,做最亮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