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不同方法的比较

2019-12-11 07:15逯家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椎管硬膜外心率

逯家宇

(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00)

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机体代谢退化,极易发生下肢相关疾病。在临床治疗中,针对下肢的治疗多数采取手术的治疗方式,患者不得不进行麻醉。然而,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下降,麻醉药物代谢功能不足,因此,适宜的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十分重要[1]。现阶段,椎管内麻醉是常见麻醉方式,依据给药的方式和部位的不同,在椎管内麻醉中,有可以分出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等麻醉方法。这些方法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程度大小不一[2]。有鉴于此,为了尽可能地降低麻醉方法带来的术中风险,该文以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为研究段,针对椎管内麻醉中的连续硬膜外和腰硬联合的麻醉方法进行了相关实验,以期探究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不同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实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下肢手术患者100例,依据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最小65岁,最大81 岁,患者平均年龄(69.45±2.01)岁,平均身高(167.3±2.7)cm,患者平均体重(66.2±1.7)kg;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最小66岁,最大79岁,患者平均年龄(70.21±1.98)岁,患者平均身高(169.1±2.4)cm,患者平均体重(56.7±1.6)kg。

该次研究所含手术类型包括: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21例,观察组14例;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22例,观察组13例;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该次研究所选患者均为服用过影响患者血凝功能的药物,且排除心脏病及血液疾病患者,所选患者一般资料符合实验要求。根据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置硬膜外导管,置管深度为穿刺深度+4 cm。待置管完成以后,固定好导管,选择平卧位,选择 2%利多卡因和罗帕卡因,按照患者血压状况、心率变化,以及患者的自诉,明确麻醉深度、麻醉平面,可适度增加一些罗帕卡因。在手术过程中,可选择麻黄碱和阿托品,促进患者心率和血压平稳[3]。

观察组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选择腰麻针对硬膜外继续实施穿刺,待有突破感之后结束。 观察患者有无触电感觉,如果有,必须重新调整穿刺点,若没有触电感,可继续椎管内麻醉。 选择0.7%布比卡因和0.5 mL葡萄糖进行肌肉注射,10 s内完成注射即可,接着退出腰麻针,实施硬膜外置管[4]。

1.3 评价指标

该次研究从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个大的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对比。其中,麻醉效果包括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患者苏醒时间等;在麻醉期间,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平均动脉压等;麻醉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呼吸困难、寒战、恶心呕吐以及低血症等。

1.4 统计方法

在该次研究中,对数据结果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统计结果以(±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次研究针对麻醉效果的对比主要包括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患者苏醒时间的对比。结果显示:采用了椎管内腰硬联合的麻醉方法的观察组患者相对来说,能更快恢复呼吸,也更容易苏醒。见表1。

表2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 MAP与 HR水平(±s)

表2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 MAP与 HR水平(±s)

组别 指标 麻醉前麻醉后5 min 10 min 20 min 30 min 40 min 60 min观察组(n=50)对照组(n=50)MAP(kPa)HR(次/min)MAP(kPa)HR(次/min)13.2±1.3 85.7±4.0 12.2±1.9 83.7±3.9 11.7±1.8 86.4±5.3 11.9±1.7 86.5±8.9 9.2±2.0 86.2±6.6 9.9±1.9 86.3±6.5(8.9±1.7)a 72.6±6.8 7.7±1.7 71.3±6.3 7.8±1.4 75.3±7.5 7.9±1.7 73.3±9.8 10.8±1.0 75.9±10.4 9.9±0.9 71.3±9.8 12.8±1.6 85.9±5.6 13.6±1.9 86.4±7.3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s)

组别 患者呼吸恢复时间 患者苏醒时间对照组(n=50)观察组(n=50)P值9.2±1.1 5.3±0.9<0.05 9.5±2.3 6.2±2.1<0.05

该次研究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生命体征的对比主要包括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后的 10、20、30、40 min 的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该次研究中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呼吸困难、寒战、恶心呕吐以及低血症等。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老年患者的所有生理功能都显著降低。因此,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当老年患者需要在下腹部或下肢进行有关手术时,为了避免进一步的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在临床应用中通常采用椎体麻醉。实践证明,对降低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有积极意义[5]。在实践中,对老年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时,为了患者自身指标的考虑,要求麻醉具备见效快、时间长、术后恢复迅速的特点。在确保麻醉效果的同时,减少麻醉药品的最大用量,以确保麻醉的安全性。

在椎管内麻醉方式中,依据给药位置的不同,方法多样。在有关研究中,明确了椎管内连续硬膜外的麻醉方法,不仅起效慢,而且容易发生阻滞不全,影响患者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其他椎管内麻醉方法相对较高。反之,采用椎管内腰硬联合的麻醉方法,通过蛛网膜下腔和硬膜的麻醉,麻醉最高平面较低,可有效控制于 T10以下,不太影响病例呼吸循环。

综上所述,通过该次研究不难看出,在椎管内麻醉的两种方法中,无论是麻醉效果,还是患者麻醉后的恢复,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法明显优于连续硬膜外的麻醉方法。同时,在维持术中患者的生命体征方面,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法也明显优于连续硬膜外的麻醉方法。因此,在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过程中,推荐采取椎管内腰硬联合麻醉方法。

猜你喜欢
椎管硬膜外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