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卫军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为了调查分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一直坚持组织系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分别在新生入校一个月后、二年级学生顶岗实习前以及三年级毕业生离校前组织人才培养问卷调研,并完成对应的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
对大一新生侧重调研报考的基本背景、专业认同感和对专业的期望;二年级侧重调研两年在校学习后的收获与成长、专业认知和专业信心,对人才培养效果、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及其过程组织的评价以及对即将开始的顶岗实习的期望;三年级则侧重调研学生实习与就业状况,对于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改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意见。如果说一、二年级学生对于人才培养的认知、评判还停留在感性认识和局部视角,从三年级学生实习后调查实习质量和实践感受,评判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就是一个直接、涵盖面广和有效的角度,可以明确人才培养的现状,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并检视问题和剖析症结所在,用于指导改进今后的人才培养工作。本文的调研分析主要基于2017、2018、2019三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才培养问卷调研的数据。数据分析既关注三年的平均水平(均值),又着眼于年度差异和发展趋势。
围绕学生对实习满意度、人才培养满意度、校园文化活动满意度以及就业、创业教育满意度这四个方面,调研情况和基本结论如下。
实习满意度主要调查学生实习在岗状态、专业对口性、薪资水平以及对顶岗实习工作的评价。
(1)在岗状态。在岗状态主要分析实习就业状况和稳定性,就业状况调查是否在岗、是否转正,就业稳定性调查包括第一份实习工作的持续时间和更换工作单位的频率。
调查数据表明,学生整体实习就业水平相对良好。在岗比率均值保持在82%以上;第一份实习工作的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占比均值为72%左右,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学校6个月以上的实习要求,学生实习就业期工作的稳定性基本正常;更换工作单位的频率统计数据见表1,没有换过工作单位的占比均值约为70%,换过工作单位的占比均值超过30%,说明学生实习的持续性、稳定性在控范围内。
表1 实习期更换工作单位频次调查统计表
结合更换工作单位、跳槽原因的调查,个人发展空间有限,学习进修机会少为主要动因,其次为工作累、待遇低,压力大,再次为工作环境差、人际关系不和谐,也有学生反思后认为是因为自身心理素质差、抗压能力弱。可喜的是,追求发展、渴望继续学习晋升成为学生求职的重要诉求。
(2)专业对口性。调查数据表明,专业对口率较为理想,排除完全不对口的情况,实习专业对口的占比均值为78%。从事非对口专业的主要原因,认为“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少”和“自身专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不符”以及“专业不重要,兴趣才重要”这三个选项的占比基本接近。选择“受熟人影响”及其它因素影响的较少。这些数据说明了当代学生自我觉醒、自主意识的增强,也说明了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教育,巩固专业思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性。
(3)薪资水平。关于月薪酬标准(含福利待遇),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暂不考虑个体在地域分布、个人能力、就职岗位的差异性,月薪酬在3001~5000元档次的从2017年度的占比20%扩大到2019年度接近50%,增幅较大;反之,在2001~3000元档次的从2017年度的占比56%急速缩小到2019年度的37%。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认为目前的薪酬标准与自己的期望值相比有一定差距,甚至个别学生认为差距很大,说明学生对薪酬仍然有较高期望值。
图1 2017~2019年实习生月均薪酬标准
(4)实习工作评价。实习工作评价调查主要针对顶岗实习组织工作,包括时长安排、实习形式(统一安排还是自主实习),实习期间学校老师的实习就业指导和管理监督等。
调查数据表明,对顶岗实习组织工作,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合计占比均值超过83%,状况良好,学生整体认可毕业考核工作本身,认同目前施行的实习方式和考核形式。但是这项工作还有提升的空间,学生反映出来的比如实习行业、地域选择余地少、实习企业的专业对口性不强、实习内容单一枯燥等问题,说明学生希望无论在行业还是地域上,学校能拓展和增加顶岗实习单位,并适当从薪酬待遇、专业对口性等方面提高推荐单位的质量。一方面要继续通过就业指导课、顶岗实习宣讲等形式使得学生充分理解统一安排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甄选优质实习资源,选择更多具有行业先进性、典型性、专业对口性强,能够轮岗综合实习的实习单位。
人才培养满意度的调查主要包括专业认可度和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效果评价。
(1)专业认可度。专业认可度主要调查对专业的信心,是否有专业归属感和自豪感。调查数据表明,除了一点没有和说不清的情况,对专业有信心,有专业归属感和自豪感的占比均值为87%以上,专业认可度良好。
(2)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效果评价。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效果评价是人才培养调查中的焦点问题。调查数据表明(见表2),排除“效果较差”和“不关心”这两种情况,整体满意度占比均值达98%,但是从结构上看,认为“效果显著”的均值是45%,“效果一般”的超过“效果显著”为49%,说明学生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准评价不够高,人才培养成效不容乐观。
表2 专业人才培养整体效果评价统计表
与此形成验证关系的是:在调查“你认为目前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否满足今后就业的需要”时,调查数据表明(见表3),虽然总体看“不能满足”和“不关心”的占比均值是18%,“完全满足”和“基本满足”的仍占82%,但是“基本满足”的占比也高达46%。正是对自己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水平的认可度不高影响了学生对专业人才培养效果、质量的评价水平。
表3 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否满足就业需要统计表
需要注意的是,毕业生的生源地和就业地域分布调查数据表明,西北地区生源占比均值高达95%,其中76%的学生又留在西北地区实习就业,乡土观念成为限制学生实习地域的不利因素。由于西北地区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状态、实习稳定性、专业稳定性和薪酬水平,进而影响其实习体验,并溯源影响到对专业的认可度和人才培养的满意度评价水平的高低。
(1)校园文化满意度。作为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关系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建设水平也会影响学生对专业、院系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
综合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质量水平两个调研题目,调查数据表明,给予较高评价的占比均值只有21%,评价一般的高达78%,可以看出学生对校园活动整体水准评价也不高。具体分析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不满意的方面,排在前三位的选项依次是:“条件简陋,实施困难”“简单说教,形式单一”“计划不足,档次不高”。“其次是重管理轻服务”和“封闭保守,没有新意”,说明在活动组织与学生管理上还应改善实施条件,服务学生,有效组织,增强创先意识,更加体现人性化、个性化及多样化,进一步改进提高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管理水平。
(2)“双创”教育满意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大潮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并参与创业实践。在自主创业意愿方面,调查数据表明,希望积极参与的和有一定积累后再进行创业的均值大约各占一半。大部分学生对包括创业教育的就业指导课有较高期望值,希望在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时代性、有效性、示范性上有所改进。
连续分析三届毕业生人才培养调查问卷的过程和结果,整体看来我们专业的人才培养成效比较显著,但也反映出不少短板和问题,需要改进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问卷设计存在不规范、不合理、覆盖面不足的问题,需要持续优化设计。要充分认识调查对象的思维习惯,考虑从众、迁就、中庸主义(规避极端)等思想心理导致问卷结果失真的可能性。调查题目的选项应尽可能包含所有可能情况,让调查对象在所有情况下都有可选项目,选项语义应明确,没有歧义,不能含糊其词,选项之间边界应清楚,有明显区别。为了便于使用SPSS软件高效处理调查数据,对于调查态度倾向性的问题,使用李克特五分量法进行改造,如满意度调查可以设计“非常满意”“满意”“不一定”“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种选项。从问卷设计上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2)问卷调查组织效果不好,问卷填写质量待提升。网络问卷具有高效、便捷的优点,但由于没有很好地集中限时组织,问卷填写的随意性有所表现。应在填写问卷前,向学生宣传组织问卷调查的目的,说明问卷调查对个人、母校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减少学生存在的思想顾虑、抵触情绪、消极心理和应付思想等。
(3)客观分析和正确对待问卷调查结果,及时分析应用问卷分析结论。多年来坚持问卷调研,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在分析应用问卷分析信息,改进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不明显。人才培养工程的系统性,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专业教育、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活动等各方力量要对照自查问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保持积极态度,明确人才培养质量调研的目的,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放任,力戒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的心态,要深入系统分析,找痛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下大力气改进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