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改琴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扩招人数达100万。面对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生源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类型的生源存在着学情的较大差异,学情的差异,难免会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许多问题,逃课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也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院校,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践教学仍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更是迈向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梯。对于这种普遍的逃课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管控,不仅影响整个校园的学风,更影响学生自身素质教育和专业水平的提高[1]。因此,探讨和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是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问题。
逃课有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之分,“显性逃课”是指学生没有经过老师的允许,无故缺席正常课堂或其他正常教学活动的行为,即旷课行为;“隐性逃课”是指学生可以按时走进课堂参加教学活动,但不听老师讲课,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隐性逃课在高职院校更为普遍[2],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笔者通过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分院三个年级2千多名学生的课堂出勤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经常旷课(显性逃课)的学生人数并不多,仅占到学生总数的2.5%,同时发现学生旷课与年级的关系并不大。
表1 不同学期学生课堂出勤比例
另一方面是通过发放“纸质、电子逃课调查问卷”,纸质问卷主要是针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300份,回收率达96%;电子问卷主要针对陕西的4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其中308名学生参与了此次调查。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逃课具有以下特征:
大部分家庭并不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对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完全不了解和了解较少的家庭约占到67.86%,而比较了解的家庭仅仅占到32.14%,对于这种把孩子交给学校、放任不管的家庭,学生的逃课率显然较高。
其次,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母事事包办的家庭,学生的逃课率也较高,这些学生没有责任、没有压力,事事由父母包办,学习也不例外,学习出现了问题,有父母解决。曾有位毕业生,由于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导致无法正常毕业,学生自己一点也不着急,但父母很着急,父母为了孩子能拿到毕业证书,丢下工作,连续两周的时间天天在校陪孩子参加各门课程的清考。
调查数据显示,逃课与课程本身有着很大关系,学生有选择性的逃课,尤其是基础课程,学生认为偶尔逃逃这些课程属于正常现象,对自己的学业没什么影响。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选修课逃课率占58.77%,英语、思想政治逃课率均占到33.12%,高数逃课率占20.45%,而专业课逃课率仅占7.14%。
调查发现,学生逃课与老师有很大关系,对于授课方式死板的老师,学生逃课率约占到49.68%,而授课方式幽默风趣的老师学生逃课几乎为零;纯理论教学的课堂逃课率高于理实相结合的课堂;气氛活跃、互动频繁的课堂,学生逃课率明显较少;课堂纪律管理严格的老师逃课率较低。
调查显示,隐性逃课比显性逃课更为严重,大部分学生能按时走进课堂,但是认真听讲的仅占到55.52%,学生不是睡觉、发呆、开小差,就是玩手机、聊天,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老师的讲课热情和讲课效果,以及班级的学习气氛。
综合上述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分析,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特点,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逃课原因探讨。
数据分析显示,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厌学。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来就讨厌学习,再加上自控力差。进入大学更没有父母的管控和老师的监督,这种自由让他们怎么舒服怎么来,久而久之,逃课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基础差——听不懂。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很想学好,但是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目标、对所选专业不了解等因素,这些学生的隐性逃课现象较为严重。
图1 隐性逃课现象所占比例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学能力、知识储备、教学管理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作为学生没有权利选择课程的授课老师,但是课程授课教师却直接影响着学生。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学生扩招人数的不断增加,导致青年教师队伍不断增大,青年教师虽然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技能。导致目前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较低,并且整体水平不高,多数教师实践专业操作能力不强。
学校拥有教学活动的指挥权,学校的规章制度影响着教师和学生。教师方面,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师职称评审方面的制度不够合理,首先,没有一套适合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体系,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所以在教师职称评审时应该侧重实践教学能力的考评,以此来激励教师提高“双师素质”。其次,缺乏“教学质的考评”和缺乏“教师考评后的考核制度”。教师职称评审只关注了“教师教学工作量”,却没有对“教师教学质的好坏”进行评定,导致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改革积极性不高;并且缺乏教师职称评后的考核制度,导致教师评完职称后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技术研究有所懈怠。
学生方面,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配合不够默契,代课老师虽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比较了解、在课堂上也便于管理学生,但是很多代课老师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来管理课堂纪律;辅导员虽然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但是由于所带班级较多,很难做到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3]。同时,代课老师和辅导员沟通不及时或不沟通,让学生觉得逃课了也没有人管,趁机钻了这个漏洞。
严峻的就业形式,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为了能博得应聘单位的眼球,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有的学生忙于考取各种证书,有的学生忙于参加“专升本培训”,有的学生忙于社团活动,为此他们会花掉大量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这无形中增加了逃课率。
通过对逃课现状的分析和原因的探讨,我们发现形成逃课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1)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教师对课堂纪律管控的严格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出勤率,通过对那些学习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调差。经调查54.94%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上严格的考勤,可以降低他们逃课次数的发生。
(2)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一味地进行“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已经不适应高职院校的学生。调查数据显示,83.25%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授方式授课,实物、实例的展示和讲解更便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实验室动手操作设备更能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68.12%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应该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例如“让学生讲、老师指导”“分组讨论发言”等上课方式,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积极性,而且减少隐性逃课的发生。
(3)加强考试制度改革。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实用性人才,考试目的不仅要检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应该检验学生对设备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传统考试方式不再适合高职教育,高职院校的考试应该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要体现应用、适用的特点,以实践操作技能考核为主,以课堂上分析解答问题能力、课堂出勤率、课后作业等方面为辅,使得考试制度更加合理、规范、有效。 近三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分院在期末考试中,对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进行了改革考试,考核效果得到一致好评,这种改革考试不但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
(1)改变师资结构。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单一,专任教师95%主要来源于高校应届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经验。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可以在保证理论基础扎实的情况下,从企事业单位招聘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也可以从校企合作的单位中招聘“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符合条件的兼职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
(2)提高师资培训质量。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来,高职院校通过提供各种培训平台来加强教师的培训,不管是在教师培训资金方面、还是在教师培训的时间方面,学校投入的力度都很大。但是,学校对教师培训过程几乎没有监管,对教师培训结果考核不够严够,导致培训的目的没有达到,最终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缓慢。
(3)优化职称评审制度。高职院校应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的教育宗旨。高职院校在职称评审时应该增加对课堂教学业绩的评审指标、增加对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的评价指标,同时要增加教师职称评审后的考评制度,从根本上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错误导向,也应该改变职称定终身的机制,确保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激励教师提高综合素质。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但是经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学生学习关注度不够,对孩子在校情况不够了解。数据显示,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只占到32.14%,家长对孩子在校情况不太了解的占67.86%。进入大学后,父母仍然不能放任不管,而要克服时间和空间带来的困难,多和孩子沟通。除了物质的支持外,还应该关心“学习成绩、生活日常、心理素质”等方面,同时也要和辅导员、班主任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相信有了家长的协助,学生的逃课概率自然会减少。
图2 父母对孩子在校情况了解比例
高职院校的全面稳步发展,既需要国家的政策导向,也需要国家的投入和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可以确保高职院校生源问题;国家资金的投入,可以解决贫困地区的学生辍学的问题,同时确保学校软硬件环境建设、教师的薪酬待遇等问题;国家对学生就业的关注,可以减少学生的就业压力,让学生毕业了有工作可做。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高职院校才能安心办学,教师才能安心教学,学生才能安心求学,逃课问题自然会减少。
高职院校学生的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不同的逃课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家庭的沟通交流、学校的规章制度、国家的正确引导等方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源上减少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让学生真正回归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