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翊涵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普洱镇桐梓村地处滇东北云川交界处,属乌蒙山脉北部斜坡地带。这里有连绵不尽、纵横交错的褶皱山脉,桐梓村56 个村民小组1163 户5378 人分散生活在其中三座相邻的大山中,过着“远离城市喧嚣”的山区生活。
房屋在山间拦腰而建,土地沿山坡顺势而垦。海拔落差五百八十余米,这山的村民站在自家门前可以轻松与对山村民隔空喊话,但想要到对方家坐坐,却不得不走上两三个小时的盘山路。
中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季风立体气候使得桐梓村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在桐梓人的记忆中,雨季总与塌方、河流涨水以及浸没小腿肚的泥路联系在一起。
“以前出村都要准备两双鞋,走泥路穿水靴,出了村有了大路么换上布鞋。水靴就放在村口草丛里,等回村再换回来。”桐梓村村民张关田说,“夏季大雨大水说来就来,村里的桥被大水冲坏过两次了,大雨天害怕啊,根本不敢出门。”
“泥路难走,又不通车。老百姓花大半年时间养头猪,还得花钱请上几个村里的壮劳力用三个小时把猪肉抬下山去卖,这来来回回,成本就搞高了。”桐梓村村委会主任唐德春告诉记者。
山高路陡,泥路坎坷。出行成本高,安全没保障,整个桐梓村深陷于贫困之中难以脱身。
2015 年10 月,红塔集团昭通卷烟厂开始挂钩帮扶桐梓村,桐梓村开启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前,桐梓村的孩子上学要背负行李走近两个小时的山路
“都说要致富先修路,桐梓村不解决交通出行问题,脱贫致富无从谈起。”昭通卷烟厂驻村工作队长王向说,“集团和厂里的领导多次下村来调研走访,一致认为,落后的交通条件就是桐梓村最大的穷根。”
昭通卷烟厂投入30 万元修建的桐梓村宽滩“救命桥”
瞄准桐梓村“路难行”这一致贫根源,昭通卷烟厂精准发力。2016 年以来,昭通卷烟厂累计投入979 万元帮扶资金,对桐梓村28 公里的土路进行了硬化。
“这路修得太好了。以前从家里去镇上不通车,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土路。现在呢,我们去镇上坐车十多分钟就到了,很方便,也更安全了。”站在自家门前平坦的水泥路边,村民卓国琼激动地说。
桐梓村宽滩社、田湾社去往普洱镇需要穿过河流,宽滩桥和田湾桥成了这两个社村民出行的必经桥。雨季一来,洪水暴涨,五年里,建在河上的两座桥被冲塌过好几次。
投入使用的桐梓村硬化路
“几场大雨把桥冲成了危桥。水流小的时候大家还可以趟水过河,要是遇上发大水,就只有等水退了再走,几天几夜都不好说,太耽误事了。”王向说。
为此,红塔集团昭通卷烟厂果断投入48 万元帮扶资金,重新修建了两座坚固的跨河桥,打通了宽滩社、田湾社连接外面世界的最后一公里。
“这两座桥能救命呐,家里老人娃娃身体有个什么问题要去镇上找医生,再也不用等个三天三夜了!”提起新桥,村民钱钊伍有着更深的感触。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红塔集团昭通卷烟厂定点帮扶桐梓村四年以来,桐梓村脱贫致富的主动脉被彻底疏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涉水过河”成为了历史,桐梓村迎来了发展的新曙光。
杨友发家是桐梓村典型的贫困户,妻子和母亲身患残疾无法劳动,三个子女都还在上学,本身腿脚不便的杨友发是家中唯一的半劳动力。2013 年时,杨友发家庭人均年收入仅一千多元。
2017 年11 月,在昭通卷烟厂的指导下,盐津利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桐梓村成立。合作社利用当地农业发展优势,以“支部+集体经济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开展蔬菜、水果、花卉的种植销售以及家畜家禽养殖销售等业务。
在村集体公司务工的村民参加工资发放仪式
蔬菜种植合作社成立后,杨友发在家门口上起了班。“有部分时间我都会去合作社打工,种菜收菜,这些都是我们农民最擅长的事,”杨友发说,“合作社指导我们栽种,昭通卷烟厂帮忙找销路,东西好卖,我们干起来也有劲。”
为了发挥产业扶贫的价值,充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合作社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了帮扶计划,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签订用工协议,确保贫困户在自家门前就能实现稳定就业。
针对自身无生产技能、缺少资金、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户,则采取“投资入股、入股分红”的模式促脱贫,并按照略高于周边土地出租费的标准进行土地流转,以增加贫困户收入。
2017 年,昭通卷烟厂投入25 万元资金,帮助桐梓村125 户贫困户成为股东,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增收全覆盖。
如今,杨友发每年不仅能从合作社得到三五千元的务工工资,还能拿到集体分红,有了新的收入来源,生活的重担大大减轻。
除了增收,拥有一个安全温馨的新家也是杨友发一家人的心愿。
在杨友发的记忆中,家是用竹片和玉米杆子搭起来的低矮草房,虫蚁鸟兽是常客,风吹雨淋是常态,湿润的气候使得家中常年布满青苔;冬天躺进沾满湿气的被褥,只有钻心刺骨的寒冷……
“危房改造能解决桐梓村贫困户最迫切的民生问题,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奋斗目标的重要抓手。”王向说。“我们昭通卷烟厂来扶贫,就必须让贫困户‘住有所居、住有所安’。”
按照“无一处不安全住房”工作标准,昭通卷烟厂党委组织帮扶干部对桐梓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摸排,紧接着采取拆整结合、群众投工投劳方式,持续在桐梓村住房安全保障和改善人居环境上精准发力。
2017 年以来,昭通卷烟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先后投入资金88.1 万元用于配合政府实施“农危改”项目,推动桐梓村真正实现了“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的目标。
“农危改”项目实施前,桐梓村还有不少贫困户生活在这样的茅草房中
在地方党委、政府和昭通卷烟厂的帮扶下,卡户杨友发终于实现了“安居梦”
2018 年12 月,杨友发家六口人从深山老林里搬了出来,欢欢喜喜地住进了八十平米的砖房。露天火塘摇身一变独立厨房,两室一厅,人畜分离,家门前的水泥路上人来车往。
“日子慢慢好过了,等着再攒点钱么,再把房子盖它一层!”谈起未来,杨友发信心满满。
对口帮扶桐梓村四年多来,促就业、强产业、改环境、扶志气,红塔集团昭通卷烟厂一样也没落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红塔集团昭通卷烟厂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坚守责任担当。截至2019 年11 月,桐梓村384 户1845 人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 年的35.39%降至0.80%,桐梓村“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得到全面实现。
全国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伟大战役即将进入收尾阶段,桐梓村也已经顺利脱贫摘帽。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的工作思路,红塔扶贫人依旧奋斗在桐梓村脱贫致富的一线。
“硬化路未来要想办法全线连通、种养殖产业项目还要落地生根、要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谈起桐梓村下一步的发展,昭通卷烟厂驻村工作队总有说不完的话。
回望过往,红塔集团昭通卷烟厂和桐梓村百姓并肩作战,架起连心桥,修通致富路,建起安居房,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
展望未来,红塔集团昭通卷烟厂和桐梓村百姓一同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够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交出一份精彩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