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警察执法权威下降的原因与重构

2019-12-10 09:54侯文杰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9期
关键词:交通警察权威

侯文杰

关键词交通警察 权威 原因

21世纪,是中国各项经济建设和社会运行的高速发展期。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建设背景下,交通警察为城市化、城镇化交通文明和安全秩序提供了良好的管理运行环境。在社会主义经济转型期间,交通安全管理存在一定弊端。如暴力执法、受贿执法、徇私舞弊等行为,这一方面影响了群众对交通警察的认知,降低了执法公信力。另一方面,损坏了公务人员公平公正、为民服务的政府形象。

对此,分析交通警察执法权威下降原因,改善交通警察警务运行管理模式和公共关系,实现交通警察形象、执行力、制度等多方面重构,对提升社会整体法制意识,树立正确公务人员形象有着重要影响。

一、相关概念简述分析

(一)交通警察

交通警察和群众有着最直接和最密切的关系,属于整个警务行政关系的基础层。在行政级别层面,交通警察涵盖了各个行政区县级机关以及事业单位。通常会延伸到各个基层公安部门内部。对执行而言,交通警察一般是属于“科、所、队”类型,在基层是以大队进行执法执行任务。每一个交通警察都具有依法执行交通执法权的义务。均象征着我国交通安全文明管理运行的力量,是维系群众安全运行交通的枢纽。

(二)交通警察执法义务和权力

交警执法是按照国家相应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程序依法执行相关职权,履行个人职责和义务。在《人民警察法》中,第一章第二条中明确指出,交通警察执法需要按照交通管理部门相关法理法规、规章制度、在规定范围内运行道路安全管理权力,借此维护和保障当地、当路段各个道路安全秩序活动。其工作内容有及时处理道路安全事故、对交通安全设施进行管理、驾驶人员、车辆信息的管理、相关道路安全文明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等。

二、浅析交通警察执法权威性

“依法执法、规范用法”,是我国行政人员需要遵循的义务和职责。而“执法权威”也象征着相关执法人员在行使相关权力时所塑造的威信力和公信度。对于我国公安机关权力执行而言,主要有治安行政管理权、紧急状态处置权、警械武器使用权、刑事执法诉讼权等执法权。

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公安机关在我国社会中有显著的地位和公信力。交通警察属于公安机关最亲民和最重要组成部分,其执法权威源于国家法律法规。交通警察在执行相关“道路行使交通管理权”时,也影响着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认识和满意度,这对塑造我国整体公安机关权威性现象有重要影响。

三、当代交通警察权威性下降原因分析

(一)工作环境影响

交通警察工作环境较为恶劣,通常都在交通事故发生的第一线。而长久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加重工作人员的心理负担,影响整个交通警察队伍内部警察个体心理健康和队伍团结性,降低整個队伍执法实力,而环境影响因素如下。

1.路面工作环境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实力加强。大量的基础设施如地铁、工厂、房屋建设、路面铺设、桥隧在城市和一些乡镇运行建设,而随之而来的各种污染如粉尘、废气、有害病菌对处于一线工作的施工人员生理、心理都会造成损害。除此之外,路面频繁的鸣笛声、刹车声、夜间灯光炫目都会引发交警人员职业性耳聋、神经衰弱、眼疾等疾病。

2.气候环境影响

大部分交通警察在完全露天环境中执法,特殊的工作性质、工作场所也注定要求交通人员承受非常人所能承担的苦痛。交通警察作为交通安全的维护者,在恶劣自然灾害和天气影响下都需要任劳任怨、加班加点,坚守岗位。特别是在一些极端地区,室外温度和环境影响也会诱发警察患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这对其心理和身体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二)社会环境影响

众所周知,徇私舞弊、贪污受贿会影响社会运行效率和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强群众监督权的提议,这加强了群众行使公共监督权。通过公开社会监督建设,暴露了大量违法、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案件,完善了我国行政执法系统,对于交通警察执法监督和权威性塑造而言,信息化建设完善了公众监督权,但是一些新闻媒体“浓墨重彩”“文过饰非”的宣传,也对群众进行了错误引导,而资本化建设发展,也助长了社会不正风气,降低了交通警察执法权威性。

1.不完善的社会监督

21世纪是互联网运行和数据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中,大量主流媒体和网络论坛都纷纷成为“各抒己见”的平台,在此环境下,媒体资讯存在透明化,网络虚拟空间和社会现实信息不对称,引发了大量的网络暴力和错误信息传播。很多群众断章取义,对交通警察执法行为进行曲解,一些媒体也“釜底抽薪”,让一些负面新闻愈演愈烈。这降低了社会群众对交通警察的权威认识,损害了社会监督和交通运行管理体系的合法性和公信力,让交通警察的可信度大幅度下降。

2.社会不正风风气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社会呈现出一种功利思想。群众对法治管理有着一定曲解,认为“权”就是“利”,以此费尽心思去拉拢各个基层警务人员,让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阶级性质,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公权腐败问题。很多群众以偏概全,对交通警察行为和职权进行亵渎,降低了其权威性。这一方面和社会贫富差距、弱势心理有着关系,很多群众在交通违法问题处理方面会将个人社会不满情绪抒发,恶意诱发肢体冲突,同时引起群众曲解,威胁交警执法权威;另一方面交通警察本身也是具有社会性质的个体,由于性格、生活背景、工作环境、职权影响,很容易被官场阶级制度所牵制,在执行违法处理时候会被周围环境牵制,影响执法的公平公正性。

(三)体制建设问题

交通警察属于行政公安管理类别,其需要遵守个人执法行为和警务文化约束。在主流的社会道德体系和法律约束下,警务文化象征着一个团体内部和公共执法环境质量。受到警务文化影响,很多交警队伍中存在一定“圈子”关系,同时,熟人之间存在一定包庇心理。面对上级不法行为往往存在妥协心理,这降低了交警人员执法的荣誉感和执法质量。除此之外,一些部门还存在着渎职贪污腐败行为,由于工作性质和管理难度,一些人员在“圈子内部”形成恶性链条,通过威逼、拉拢、腐败等方式亏空公款、降低警务关系内部公信度,在经过二次曝光之后,群众对交通警察的执法行为存在怀疑,而交警权威也受到质疑。

四、对于重构交警执法权威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牵引

政府是保证警务安全建设和处理社会民生矛盾的主要润滑剂。对此,政府部门加强对民生问题和财政建设问题的处理。首先,要结合政府执法要求,严格规范警务处理和警力使用。要加强基层部门规范化执法意识,禁止警察非法使用警械和滥用警力,通过群众监督和及时调研,为群众塑造一个积极合作、为民服务的警务现象。其次,做好舆论引导,要加强对媒体控制和监督,禁止和严惩不法、无依据言论,从维护社会建设、政府形象、群众监督公正性入手,规范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报道。提升交警整体形象和公信力。借此让群众正确认识和理解交通警察的难、苦、坚持奉献、服务人民精神,突出当代社会建设重点,赢得良好社会效应和提升交通警察执法权威性。最后,要借助政府资源,加强交通警务部门技术经济建设,从技术方面,通过资金投入方式,将更多信息化资源和高科技设备运用到交通执法中,从而提高执法效率,降低风险。

(二)加强交通警察的教育培训

对于交通警务部门而言,要树立一个持久且正直的执法权威形象,乃是一个长此以往的建设过程。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要让“权威”“职责”“素质”根植到相关人员的法制建设、业务工作、执法行动中,具体措施如下:

1.思想上

思想是行为的指导。对此,建议基层部门要注重执勤执法人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认识,在提升其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其精神建设和思想理念的教育。

2.业务技能上

为了加强交通警察工作综合实力,需要从专业业务方面提升警务活动质量,建议做好警务人员技能建设和锻炼,通过专题讲座、集体练兵、技能比武等方式加强交通警察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锻炼,以为满足群众各项需求做出贡献。

3.公共关系处理上

在21世纪,公共关系是处理警务、群众、媒体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议警务部门要加强对内部工做人员公共关系处理培训和教育,让每一个交通警察都能将最好的一面呈现给社会群众,提高自身权威性。

(三)做好法律宣传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警察的职务不仅仅是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更重要的是规范社会文明交通行为。对此,让交通法律法规渗入到每一个群众意识中,有利于建设完善且有序的公共守法制度。对此,建议相关警务人员要借助自身资源加强对公众遵纪守法宣传,让公众能够理解和尊重交通执法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提升自身法制意識观念和守法意识。这也能够从侧面提升交通警务管理质量和公信力、权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执法权威性与社会建设背景、群众需求、国家政策、警务内部管理有着直接关联。为推进交通警察建设发展,走出低权威困境,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从侧面提升交通警务管理质量和公信力、权威性。对于警务人员自身来说,要加强对自身业务处理能力、个人素质、公共能力建设,,从而重新赢得社会群众认可,提升整个社会法治观念和交通文明建设力度,践行警务人员工作职责,实现其为民服务使命。

猜你喜欢
交通警察权威
交通警务建设—民国时期(下)
交通警务建设——民国时期(上)
交通安全伴我行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基于双因素理论提升交通警察执法能力的思考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天空交通警察
权威信息
权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