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
摘 要 论文主要从思想史和书籍史等视角入手,对《不列颠百科全书》前三版的编纂出版历程和主要特点进行研究。论文试图指出对苏格兰启蒙精神的继承,以商业利润为导向的改良,促进知识在社会中的传播的愿景,是该书最终超越法国《百科全书》,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百科全书之一的几个最重要因素。同时该书早期的体例创新和编纂方式创新,也为现代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树立了重要的风向标。
关键词 英国 不列颠百科全书 苏格兰启蒙运动
分类号 G23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10.017
The Bestseller of Enlightenment: A Review of the Early Compilation History of th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Wu Han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compiling and publishing process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 three editions of th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history and book history. The paper tries to point out that the inheritance of the spirit of Scottish Enlightenment, the improvement of a commercial profit-oriented vis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spread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re several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led th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 transcending the Encyclope?die and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authoritative encyclopedias in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the early innovations and compilation methods of th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also set a important van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modern encyclopedias.
Keywords Britain.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Scottish enlightenment.
18世紀是西方编纂百科全书的一个高潮期,据统计这一时期有超过50种综合性百科全书在西方各国出版[1]1。18世纪后期英国诞生了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不列颠百科全书》 时至今日仍然在发挥其传播知识的作用,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百科全书之一。同时作为诞生于苏格兰启蒙运动时期的百科全书,它也可以被视为苏格兰启蒙精神的象征。
《不列颠百科全书》自1771年第一版出版以来,不断进行着改良和扩充,至今已经出版了15版。它的生命力就如同英国文明的其他诸多遗产一样,历久弥新。目前学术界对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究各版本《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纂群体、编纂思想、内容体例、出版历程等,但对于《不列颠百科全书》为何能够拥有如此之强的生命力没有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而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产物,《不列颠百科全书》顽强的生命力就蕴藏在其早期的编纂实践之中。因此本文拟结合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背景,从思想史和书籍史等视角,对《不列颠百科全书》前三版的编纂出版历程进行研究,从源头上探究这部百科全书的生命力之所在。
1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诞生背景
18世纪的苏格兰无论是社会、政治经济,还是文化艺术都为百科全书的编纂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1745年后詹姆斯二世党人的叛乱被镇压,苏格兰的社会局势得以稳定,这使得苏格兰的经济和文化都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到了18世纪末,苏格兰人的识字率领先全球,即使是最贫穷的人也会读书识字。同时当时的苏格兰遍布着数量众多的私人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几乎每个城镇都拥有可供普通民众借阅的图书馆,这使苏格兰的阅读氛围特别浓厚[2]22-23。18世纪末苏格兰人中从事写作、出版和教育事业的人口比例也相对较高,1795年,苏格兰150万总人口中,有3万多人从事与写作、出版和教育相关的职业[2]24。重视阅读、重视教育、重视学习成为这一时期苏格兰的文化特征。浓厚的文化氛围也造就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出现。这场运动是一场在英国政治转型和宗教改革都已完成的情况下开展的运动[3]。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并不是现有制度的反对者,而是社会的改良者,因此改良和商业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主题[4]。加之受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的影响,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正是在这种思想氛围之下,一部以传播科学知识为目标的百科全书的诞生,才成为可能。
18世纪60年代,受到法国《百科全书》的影响,苏格兰人也希望编纂一本展现自身文化特征的《百科全书》。因此,在18世纪60年代末,两位名不见经传的苏格兰书商和出版商科林·麦克法卡尔(Colin Macfarquhar)与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率先提出了编纂《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想法[5]。他们聘请了当时同样默默无闻的苏格兰作家威廉·斯梅利(William Smellie) 担任《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主编。威廉·斯梅利出生于爱丁堡,早期在印刷业充当学徒工,同时在爱丁堡大学上过许多科学与艺术方面的课程,他从事过编辑、作者、印刷商等多种职业,对自然科学、医学和哲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他被聘请担任《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主编时,年仅28岁,据说还有着酗酒的习惯[1]14-16。麦克法卡尔和贝尔之所以选择他,主要是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因为《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者们从一开始,就把商业利润作为其相关工作的主要考量[5]。因此,《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早期编纂出版者们并不是思想家和哲学家,而是具有更多的商人属性,追逐利益、注重实践是他们的主要特点[6]179。
2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诞生
1771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爱丁堡出版,全书共3卷,全名叫做《不列颠百科全书,一本按照新方法编纂的艺术与科学词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or, A dictionary of arts and sciences, compiled upon a new plan)。麦克法卡尔和贝尔有着出色的宣传和营销技巧,他们在宣传广告中大肆夸赞了这部用新的方法所编纂的百科全书,并宣称其比法国《百科全书》更为出色[5]。而所谓的新方法其实来自于威廉·斯梅利的编纂思想,即在按照字母顺序编排词条的同时,引入了众多的专业论文[1]3。斯梅利认为实用性应该成为这部百科全书的主要特点,因此他将传播科学知识作为其编纂该书的目标。他希望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部书中找到其想要的知识[7]序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应当采取最便利的方式来编纂这部百科全书。在《不列颠百科全书》 的编纂出版者们看来,法国《百科全书》 所采用的那种为百科全书制定一个知识的结构图,以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的编纂方式,却无益于普通读者准确地获取其想要的知识。尤其是对于那些对知识的总体结构缺乏概念的读者,这样的知识结构图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8]序言。为此,斯梅利引入了“专业论文”(Treatises) 的编纂方式[9]。
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斯梅利放弃了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式,他以44篇不同学科的专业论文来代替知识结构图。他将这些专业论文按照首字母顺序同词条一起进行编排,并采用交叉索引法,将不同的词条引导至对应学科的专业论文。与一般的词条相比,这些专业论文的内容更长、更详尽,譬如“化学”长达117页,“医学”长达112页,“解剖学”达到了166页。致使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44篇专业论文的页数占到了全书总页数的58%,由此可见这些专业论文的详尽程度[9]。斯梅利认为读者只要阅读相应的专业论文就可以对某一学科有系统性的了解,从而达到其传播知识的便利性目的。从出版销售的情况来看,按照这一新方法编纂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取得了成功。据统计,仅爱丁堡一地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卖出了近3500册,这还不算上在伦敦和都柏林等地重印出版的,可以说《不列颠百科全书》受到了普通读者的广泛认可[1]58。不过当时英国知识界对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看法却与普通读者们完全不同。当时英国著名的图书评论杂志《每月评论》(Monthly Review),对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评价多为负面,认为它运用的所谓新方法摧毁了科学词典的简洁性。也有人批评书中一些有关人体生理结构的插图极其下流[6]182。总之,对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评价,在普通读者和知识界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不列颠百科全书》本身确实存在着太多的问题。全書存在着许多印刷和文字上的错误,许多专业论文对于相应学科的论述也较为肤浅。书中的内容基本都摘录自当时的一些畅销书或者一些经典作家的著作,缺乏原创性。以至于斯梅利自己都戏称,他是用一把剪刀完成该书的编纂工作的[10]362。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当时的《不列颠百科全书》都不是一部严谨的著作。第二,麦克法卡尔和贝尔对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位是面向那些受过基本教育的普通读者,这适应了当时苏格兰的文化氛围,他们更多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确立这一定位的[1]27。因此,这部百科全书的特点就是强调实用性,内容的大众化,这也使得这部著作并不那么被知识界所接受。
3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创新与改良
受到《不列颠百科全书》 畅销的鼓舞,麦克法卡尔和贝尔开始谋划新一版《不列颠百科全书》 的出版工作。按照原计划,他们仍想请斯梅利担任第二版的主编。此时,第二版的赞助人之一巴克卢公爵要求在书中加入“人物传记”板块,麦克法卡尔从吸引读者的角度认可了这一要求[11]14。而事实上,当时所有的西方主流百科全书都以科学和艺术知识为主要内容,“人物传记”被普遍排除在百科全书之外。所以麦克法卡尔的决定可以说是当时西方百科全书编纂中的一个创举。但这一决定遭到了斯梅利的反对,他认为这违背了这部科学与艺术百科全书的宗旨,所以他拒绝继续担任第二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主编[10]362。因此,第二版的主编换成了29岁的苏格兰人詹姆斯·泰勒(James Tytler)。麦克法卡尔和贝尔同样是从经济角度考虑选择了泰勒。泰勒也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者,他早年主要从事过热气球驾驶、医生和药剂师等职业,在爱丁堡大学短暂学习过一段时间,后又担任过文学作者和编辑,有比较丰富的出版和编辑方面的经验。和斯梅利一样,他也有酗酒的习惯,并且其在过去遭遇过多次破产。正因为过去十分坎坷的经历,泰勒愿意以极低的薪酬为麦克法卡尔和贝尔工作[1]71-75。但事实证明,泰勒是一位十分出色的编纂者。
1784年,第二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爱丁堡和伦敦等地出版,全书扩充到10卷,并首次在书中加入了1000多条“人物传记”方面的词条。同时泰勒也在书中收录了更多反映英国科技革命最新成果的词条,并极大扩充了地理和历史方面的内容[1]80。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专业论文也获得了极大的扩充,增加到72篇。这其中包含许多第一版中没有的学科内容,如“声学”(Acoustics)、“色彩学”(Chromatics)、“磁学”(Magnetism) 等,这反映了近代英国科学急速发展的趋势,也表明了“专业论文”编纂方法在适应当时西方科学知识急速扩展中的优势[1]100。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忽略了当时刚刚发生不久的北美独立战争,这反映了《不列颠百科全书》 保守主义的一面,这也是该书同倡导革命精神的法国《百科全书》最主要的差异之一。尽管第二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仍然存在大量的印刷和文字错误,但是其首次加入的“人物传记”却意外受到了读者和知识界的一致好评。《每月评论》 特别称赞了第二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在人物传记和自然史方面的丰富内容和创新[1]145。因此,第二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在销量方面也超越了第一版。据统计,在苏格兰,第二版《不列颠百科全书》至少售出了4500册。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英国存在的数量众多的的私人和公共图书馆也购买了此书,这进一步扩大了第二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的阅读群体。此外,第二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成为当时很多英国作家写作的参考文献,这也体现了第二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巨大影响力[1]147。
4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型与传播
在第二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不久之后,英国图书市场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相类似的百科全书,这些新的百科全书在一定程度上也挤占了《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市场份额。因此,为了重新夺取销售市场的优势地位,麦克法卡尔和贝尔决定编纂第三版《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次麦克法卡尔决定由他自己亲自负责编纂工作,这也将极大改变第三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纂方式[5]。作为出版商和书商,编纂工作并不是麦克法卡尔的强项,因此他决定聘请当时相关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参与第三版的编纂工作,如爱丁堡大学自然哲学教授、爱丁堡皇家学会成员约翰·罗宾逊(John Robison),以及爱丁堡大学医学与化学教授约瑟夫·布莱克(Joseph Black)等[1]169。在麦克法卡尔于1793年去世后,接替其担任主编的苏格兰牧师乔治·格力(George Gleig)延续了邀请专业学者参与编撰的做法,这又是《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一个创举。因为在过去,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通常是由一位或者多位编纂者完成的,他们多数是博学家,百科全书的学术性就主要依靠他们在诸多领域的广泛涉猎。而他们的工作方式也通常是摘取现有的相关领域的知名著作中的成果。但是到了第三版《不列颠百科全书》时,麦克法卡尔邀请了不同领域的专业研究者亲自参与专业论文的编写工作,而基于这些不同领域的专家们对相关科学的了解程度,使得第三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并且这种由不同领域专家共同编纂的方式,也被之后的百科全书编纂者们所继承,成为现代百科全书编纂的一种主要方式。
第三版《不列颠百科全书》 于1797年完成全部出版工作,全书共18卷,1801年又由乔治·格力编纂了2卷增补本。由于聘请不同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参与了编纂工作,在第三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专业论文的数量增加到了88篇,并且许多专业论文的篇幅也得到了大幅的扩充,如“化学”达到了261页,“医学”达到了309页[9]。同时专业论文的撰写也形成了固定的范式,一篇专业论文通常由学科发展史、主要理论和具体实践三个方面构成[6]186。这使得第三版《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为当时西方部头最大,内容最详尽、最科学的多卷本综合性百科全书,也使其在读者中和知识界均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第三版《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存在着一些编撰者自身的观点倾向,如书中公开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攻击,并认为法国《百科全书》本质上不是知识的集成,而是宣扬无政府主义和无神论的理论工具。此外在“人物传记”部分,第三版《不列颠百科全书》 也将狄德罗等法国思想家剔除在外,这反映了其保守主义的政治立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它的客观性和科学性[1]238。但综合来看,第三版《不列颠百科全书》 仍然是当时最为成功的百科全书之一,据统计其销量达到13 000册之多[1]241。同时,第三版《不列颠百科全书》 也凭借其所收录的各类广泛、详实而科学的知识走向了国际化。几乎同时期,由美国出版商托马斯·多布森(Thomas Dobson)根据第三版《不列颠百科全书》重印出版的美国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于1789年至1798年间陆续出版[12]。为了迎合美国读者的需求,他将书名中的“不列颠”字样删去,并将第三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给英国国王的献词也予以剔除,邀请了著名美国学者杰迪代亚·莫尔斯(Jedidiah Morse)等人增补了许多有关美国的内容。据统计,美国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的销量也达到了2000多册,并且乔治·华盛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均是该书积极的支持者和购买者[12]81,108。
5 《不列颠百科全书》早期编纂史评价
从诞生到第三版,《不列颠百科全书》 经历了巨大的改良和变迁,其基本结构和体例都得以确立,此后在19世纪陆续出版的各版本《不列颠百科全书》 基本都是对第三版内容的扩充和修补,直到1875年的第九版,《不列颠百科全书》才又进行了一次大的更新[11]51。可以说第三版奠定了《不列颠百科全书》在英国以及西方百科全书中的地位,自此开始《不列颠百科全书》 逐渐走向国际化,并成为了英国国家认同的象征。
其实,从《百科全书》早期的编纂和出版实践来看,麦克法卡尔和贝尔最关注的是在编纂中如何降低成本,以及如何吸引更多的购买者,使商业利润最大化。为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有违当时百科全书编纂传统的方式和方法。而从商业效益来看,《不列颠百科全书》 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为他们及他们的后代带来了巨额的财富[10]364。同时,《不列颠百科全书》 也逐渐超越了法国《百科全书》,成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百科全书之一。但实际上,早期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没有展现出超越法国《百科全书》的潜质。当时著名的苏格兰历史学家威廉·罗伯逊(William Robertson)甚至都不知道《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者是谁[6]173。然而经过了以商业利润为导向的一系列创新和改良之后,到第三版时,《不列颠百科全书》已经一跃成为了可以和法国《百科全书》并肩的巨著了。据统计仅前三版《不列颠百科全書》的销量就相当于法国《百科全书》及其后续所有重印版本销量的总和[1]2。除了不断的改良和得当的营销手段,这也与苏格兰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精神有着直接关系。
从本质上说,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不是一场关于政治的思想运动,而是一场关于社会发展的思想运动。在18世纪英国社会平稳发展和科学快速进步的大环境下,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推动社会的改良与进步,他们的思想也继承了近代英国经验主义的传统,重视科学知识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理论,也正是对科学的运用和实践。从亚当·弗格森的“文明社会论”到亚当·斯密的“商业社会理论”,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都将人的心灵和情感作为其理论构建的基础,他们所从事的是有关“人的科学”[14]。他们以科学的方式来剖析人的情感和天性,并用之对社会进行改良,被他们认为是其主要使命。《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早期编纂出版者们对于商业利润的追求,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倾向,对于促进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传播的努力,正是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的深刻体现。这也正是《不列颠百科全书》最终能够超越法国《百科全书》,并成为在当今世界依然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百科全书之一的最重要生命力源泉。
参考文献:
[ 1 ]KAFKER F, LOVELAND J. The early Britannica: the growth of an outstanding encyclopedia[M]. Oxford: Voltaire Foundation, 2009.
[ 2 ]阿瑟·赫尔曼.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M].启蒙运动编译所,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 3 ]项松林.生活史视野下的苏格兰启蒙运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0-34.
[ 4 ]李宏图,克里斯托弗·J.贝瑞.理解苏格兰启蒙运动:李宏图与克里斯托弗·J.贝瑞教授访谈录[J].学海, 2014(1):165-176.
[ 5 ]KAFKER F. The achievement of Andrew Bell and Colin Macfarquhar as the first publishers of th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J].Journal for Eighteenth Century Studies,1995(2):139-152.
[ 6 ]YEO R. Encyclopaedic visions: scientific dictionaries and enlightenment cultur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 7 ]Encyclop?dia Britannica, or, a dictionary of arts and sciences: compiled upon a new plan. Vol.I[M]. Edinburgh: Printed for A. Bell and C. MacFarquhar, 1771.
[ 8 ]Encyclop?dia Britannica, or, a dictionary of arts and sciences: on a plan entirely new. Vol.I[M]. Edinburgh: Printed for J. Balfour and Co., 1784.
[ 9 ]LOVELAND J. Unifying knowledge and dividing discip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treatises in th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J]. Book History, 2006(9): 57-87.
[10]KERR R. Memoirs of the life writings and correspondence of William Smellie. Vol.I[M].Edinburgh: John Anderson,1811.
[11]KOGAN H. The great EB: The story of th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
[12]ARNER R. Dobsons encyclopaedia: The publisher, text, and publication of Americas First Britannica, 1789-1803[M].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hiladelphia Press, 1991.
[13]YEO R. Reading encyclopedias: scienc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knowledge in British Dictionaries of Arts and Sciences, 1730-1850[J].Isis,1991(1):24-49.
[14]孟建偉,郝苑.苏格兰启蒙运动与科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2(1): 27-29.
吴 晗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江苏南京,210023。
(收稿日期:2019-01-24 编校:左静远,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