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武水墨人物画研究

2019-12-10 10:18徐梅李小汾
艺术研究 2019年5期

徐梅 李小汾

摘 要:袁武是现代写意水墨人物画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引领着写实人物走向了一个新阶段。本文重点是袁武绘画的人物造型的特点,分别从造型的朴素和夸张,以及突出“以形象为第一性”的意象造型观。并通过“取舍”与“强化”的方式,来强调专注人物给我们带来的独特心理视觉感受。再从用笔遒劲有力的铁线和“大胆”的墨块形成鲜明的对比等方面来叙述。他不仅吸收统水墨人物的特点,还融入了西方绘画的元素。

关键词:袁武 水墨人物 意象造型 线性用笔 墨趣

袁武先生是中国当代艺术界富有创作才华的代表,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探索传统艺术向现代转型。在现代水墨画中注入当代的文化观念和创新意识,形成了自己独特且鲜明的特点。无论是人物造型或是用色用墨以及画面的形式感都把握的恰到好处,其中更包含着袁武先生对中国传统人物画的“传神写照”和“以形写神”的造型观念的理解,以及吸收西方绘画中的对人物表现的手法,真正做到了中西融合。

一、水墨人物的造型特点

写意人物画是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的一门民族绘画艺术,并达到笔墨相生的艺术效果。就绘画而言,首先要有画技,这是真正的一个画匠的手工能力,去表现对象的“物理、物情、物态”。另外绘画是技术很强的行业,要有反复和长期的训练,写生无疑是一个很适合的方式。袁武水墨人物画特点也得益于他对写生的理解和运用。

1.“陌生化”的意象造型人物形象

“陌生化”是指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可能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可以看到袁武的水墨人物造型的“陌生化”中看到与中国画中意象造型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教学中就告诉学生:“有下笔的勇气不要害怕出错,越早发现问题越好,这样就可以趁早医治。所谓写生要强调一个‘生字,何为生?就是陌生的,又是不确定的,具有偶然性和现在性”。?譹?訛为什么要强调“生”,因为这种陌生感为了避免“俗”和“相同”,让熟悉的东西“陌生化”,要从摹拟自然事物转向自我风格的表现,转向自由自在的创造,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能为写生而写生,那事物本身是无意义的,必须在写生中融入自己的思绪和真实感受,否则大家画的东西十有八九是相似的。写生中有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和自己心理上的形象,而袁武则更加注重心理上的人物造型。

图中都是袁武再熟悉不过的绘画对象了,袁武于1959年出生在东北松花江边的小村庄,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后去偏远县城的时,从容的画起速写,在淳朴的民风和“静知”?譺?訛的情景中没有任何欲望扰动的精神状态下,重新认识写生。同时认识到什么是正真的艺术,在那时袁武心中就有了自己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创新的意识。

他绘画的对象就是他身边的人们,他怎么会不了解?例如图二中的人物形象的比例是有不妥的,人手以及脚的突显都是不合比例的。还有我们所说的透视近大远小,以及人与远山的透视无论以西方的焦点透视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都是不合理的。但是在袁武先生的画中就是很稳定的,看似不成立。可就是看似不成立的人物形象与朱耷的山水的形成对立与不协调,造成了人们心理上“陌生化”的意象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形式刺激。

这些艺术思维与创造在袁武的水墨人物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写生在他绘画中是极其重要的积累。袁武水墨人物造型的特点跟他的写生是分不开的,人物造型多为平凡或是朴素的,追求心理视觉上的“舒服”,这是袁武先生所渴望的人物形象。绘画不是机械性复制,每个作品都有其原生的语境,作者在创作时绘画的人物形象要与其原生的环境所符合。不能为了画而画,要创作出不是画的物象,而是画成画的艺术语言的能力。人物形象不是假大空的躯壳,而是真实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形象。袁武人物画中的人物多是平凡而朴实的劳作人群,用他所具有的能力去表现真实的人物写生。

2.“强化”与“取舍”并行的人物形式

“强化”与“取舍”这两者都是此消彼长的变量,例如图一中山水用笔与人物的用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山水的秀润与雅逸而人物则是刚硬有力形象。作者取人物的沧桑强调人物结构中最重要的线条,以繁琐为景,削弱人物的线条以达到“强化”。人物的头部是画的很精微而放松身上的处理,有松有驰的节奏感,有对比的强调,有强调的选取。图二的人物与牛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人物的面部中强调老人的眼睛、再次手与身体而是选择强调手的突显。而牛则是统一的形式与人物形成的形式感以突出人物与牛的强烈对比。

人物的造型是有取舍和强化的,突出作者最感兴趣的地方,做些变形或夸张。并抓住某一刻的动态或表情去描绘人物最突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的流露。袁武在画写生的时侯就强调:“以形象为第一性,即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度描述及相应的思想表现第一。”?譻?訛为什么要强调?我也同意这个说法,在打破程式化的形式时,专注人物给我们带来的独特感受,抓住吸引你的部分强化,有主次的去画你要表现的,这就是“强化”。如上图中作者突出表现人物的手和面部,其他的部分都是高度提炼的几根线条和旁边大面积的重墨形成对比。通过强化最能传达出人物内心真实的部分。这些人物的都是通过认识、理解、表现三个方面去完成最后的人物画。

他说过:“写生就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要有重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用朴素的手法去画你的第一感受,让人要有一种感觉现实中是存在的,是自然物象经过主观认知转化成艺术形式。让你感受到真正的人和人所生活的环境,“真”是必不可少的情感。袁武堅持着自己的“画感觉”,体现了艺术的时代性,又是古往今来艺术家不可缺失的心灵思绪。同时也有人说他的人物造型就是“漫画”的形式,袁武认为“强化”是他形象与造型的特征,“漫画与强化有本质的区别,漫画也是在强调对象的特征。但对形象而言,它不够严谨,漫画形象有很多类似的东西,是画家习惯的套路或者说是漫画特有的美学形式。而强化形象在不同的对象身上就不会出现这些相同的东西,因为强化是有目的有根据的。”?譼?訛漫画就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而袁武的人物造型不是简单的强化而是内含了他对客观的物象的真实心理反应,直击物象内心的灵魂,用笔表现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面貌,以写生代内心世界。 从关注自然中的人与物到关注人物生存状态,这些都体现了作家对故乡的赞美和回忆。

二、水墨人物的笔墨特点

1.“古为今用”的线性用笔

袁武在很小时便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这本书启蒙了袁武的灵性,对他的用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更好去认识传统中国画的皴法样式,并形成了自己习惯的运笔规律。在许多作品中就可以看到人物衣纹和面部皴擦相结合的手法,皆是受到《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初学画时总喜欢用山水的皴法去画,需要反复的勾勒才能完成。以及临摹《伯里曼》和袁运生先生的《云南白描写生》都对袁武的用笔用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袁武的水墨人物除了造型的准确性外,并融入了中国山水的用笔形式,还有利于我们考虑空间与构图、结构、动态等。重视以“线”造型,同时也注意线对情感的表达作用,通过线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和疏密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他注意在人物对象的体积、结构、明暗转折等一些部位中发现线,同时也不忘对线本身应具有的艺术魅力的挖掘与呈现。衣纹往往以金石味直取线条,追求线的“毛”“涩”感,体会一种韵味,而衬托人的山石树则行笔讲究轻重、浓淡变化,挥洒“率”意,表现一种节奏感。?譽?訛可以看出他对线的运用是如何的巧妙又有厚重感,线是作者自己的情感经历与气质修养等因素的体现,并赋予“线”以人的情感性格,形成“以线入画”的内涵,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艺术思想境界。

他的不仅关注人物共同拥有的,更是整个时代所共同体现的崇高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审美理想。在把握艺术整体特征及画家个性化艺术语言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创作理念加以现代性的转化與应用,进而创作出新的具有时代性的绘画语言。而作者认为袁武就做到了一点,他认为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学习西方素描的科学性、严谨性的造型方式,要使表现的物象更加生动、真实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我们多方面、全方位的观察物体的能力,解决造型观察的方法,而不是用来替代笔墨以及书写性用线造型。?譾?訛人物画就是非常注重造型,并不像花鸟或山水那样。而素描则是训练我们对客观的物体的“形”的理解和物象整体性的把握及如何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中国画不像素描那样可以反复地勾勒,而中国画就是一笔定乾坤的,但是可以通过线的轻重与粗细来表达物体的体积感,用线来表达中国画特有的形式。在袁武的画中你就会看到这种形式,看似只有寥寥几笔是线条,可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这里的一根线表现了对象的结构、大小、宽窄等因素的肯定。还要体现物体内在的薄厚、以及每个结构之间的联系的描绘。线本身就具有其艺术魅力,线条有形状有情感的融入,这是一种书画同源的体现,以书入画是中国画最本质的追求。

2.中西融合的线条形式

像他这样的画家是很难的,突破以往的写意人物的样式,并引西方素描的形式加入写意人物画中。在造型方面受到西方素描对他的影响,如珂勒惠支的素描的整体性和“力量感”强的特点对袁武的写实面部描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还有丢勒素描以肯定强化的刻画结构,以凝练、本质的方式表达对形象的理解,并且这种表现手法可直接转换到中国画用笔用墨中,非常实用。还有丢勒画面中的质感和弧形网状的线条所营造出来的浅浮雕的效果却非常细腻,没有大的起伏。?譿?訛还有荷尔拜因的浅浮雕式素描,没有光影、单纯简略、概括细腻。精确简化的结构线条、辅助浅淡的灰调子,表现出的 画面效果很接近中国人物画表现语言。?讀?訛有很多西方的大家给袁武带来巨大的影响,使他的写意人物画在立足于传统中国画线技法及熟识中国画用线审美的基础上,再融入西方素描中线的结构性内涵,使中国写意人物或是其他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和多样。

3.“湿画法”的灵动与节奏感以及“黑死墨”的韵律

袁武在开始之时不知宣纸为何物,后认识了宣纸,又觉纸贵,一直用图画纸代替宣纸。但是由于不能吸墨,所以每画几笔就要把画面打湿,带到纸的湿度刚刚好的时候才进行,这样才能有宣纸落笔落墨的效果。在长期的训练中,他居然掌握了一种湿纸中浓重、柔和的笔墨效果,在现在的作品中多采用这种湿画法的手法。

袁武的作品多是大墨块和线为主,同时他强调造型能力排第一,笔墨和色彩则是其次。袁武却让一团墨变得生动起来,在一块墨团中可以领悟到墨分五色的奇妙。笔和墨是灵动的融合,再加上“大团的黑死墨”的运用,画面的节奏感松紧有驰。再有浓淡适宜的画面中重彩和淡彩的相得益彰。在画面中运用了大黑大白的对比形式,加之淡墨自然晕开的韵律,形成大墨淋漓的酣畅感。

在袁武的大团墨中你可看到有干湿浓淡的变化,通常大面积的墨块是不好控制的。而袁武则是用湿画法的方式让墨色有了灵动性,不再是一块死墨。墨有流动是方向,有节奏的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且笔笔见痕。他的笔墨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而不是笔墨自身的独立和趣味…在整个画面中突出强调笔墨,不但没有不妥,反之构图形式很强,以黑计白、画面协调,保持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观之作品就会感受到每一笔、每块墨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体现,都是自我内在的积累。

结语

在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袁武在以中国传统绘画的“以神写形”的意象造型观,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融入自己的思想和心绪去描述最“像”的对象。在绘画中融入了个人的艺术感受和时代特点,去表现生活在这一时代里的鲜活生命。在面对客观物象时主观的感受加以艺术处理和认知后的表现,是在面对事物时的一种心理最真实的艺术反应,是经过艺术家加以自己的想法和认识、理解,最后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艺术的独特之处。同时表现自己的想法是袁武最大的动力,这也是艺术家创作必不可少的前提。袁武人物画独特之处在于繁简差距极大的形式感以及与之对立的“黑死墨”流动的墨韵节奏感,刺激起人们心底的涟漪。用墨线表现诗一般的语境,充分表现出了中国文化对他的滋养。

参考文献:

[1]袁武.心路 [J].中国书画,2011(11).

[2]宋时兵,张立功,韩清茂,陈少林/整理:袁武课堂锁语、美术观察[J].2003-04-10(4).

[3]李存葆.袁武的水墨世界、中国人才[J].2013-02-15(2).

[4]郎绍君.直面人生——读袁武写实人物画、美术向导[J].2010-01-15(2).

[5]许向群:“动势”下的一种水墨情态——谈军旅画家袁武及其水墨人物创作、 军旅文化《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J].2005-06-30(2).

[6]潘宏艳.诉诸视觉又充满严肃现实精神的“底层叙事” [J]. 美术观察,2013-01-15(1).

[7]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商务印刷馆,2010年12月1版.

[8]袁武.《旨蕴文质》中国画苑学术研究书系[M].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1月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