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能日益扩大,服务水平日益提高,单位规模逐年扩大,使事业单位的基建工程需求逐步扩大,这要求国家增加事业单位基建项目投入。事业单位很少承担基建项目,在基建项目管理中缺少工程管理人员,在单位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在工程投资、财务预算、结算等方面经验不足,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国家在事业单位基建项目投资中存在一定风险。
关键词:事业单位;基建项目;风险与对策
1 基建管理工作特点
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是单位为了达到正常发挥单位社会功能的目的,采取根据预定设计目标设计的工程实际施工的一类工程项目。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单位基建工程项目类型广、涉及专业多
笔者所在单位主要面向学校各个部门,服务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单位涉及部门多、科室广,单位基建工程项目相对较多,涉及的专业从土建、排水、给水、暖通、采光等专业,各个专业的相互配合成为基建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1.2 单位基建工作质量要求高
为了正常发挥功能作用,基建工程项目必须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后期正常使用、安全使用以及美观的要求。很多情况下,单位基建工作直接影响单位的门面,对单位的社会声誉存在一定影响,较好的基建工作对提升单位的社会声誉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資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审计工作要求严
作为国家财政支撑单位,基建工程项目涉及较多的工程材料,基建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在基建工程项目施工中,各类不可控因素导致单位基建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类造价变化,从而引起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出现较大的困难。为了实现专款专用,基建单位应严格进行工作审计工作,对基建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
1.4 单位基建管理能力不足
作为非工程建设单位,相应基建工作主要由专门招聘人才资源组建。但由于近几年国家建设行业处于发展的大潮流之中,相应工程建设人才资源稀缺,笔者所在单位的待遇与工程建设单位相比较低,很难吸引优秀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单位基建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有限,但单位基建工作复杂、量大、质量要求高、审计工作难,从而更加凸显基建管理人员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不足。由此可见,单位基建管理工作的特点主要有工程项目类型广、涉及专业多,工作质量要求高,基建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审计工作要求严,但现阶段基建管理能力不足。
2 事业单位基建项目投资管理现状和风险
2.1 预算与计划存在差距
投资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项目资金管理不善,投资财务预算与投资计划匹配度不准确,导致预算与计划之间存在差距。投资计划以工程概算和估算为依据,而投资财务预算则以政府规定的财务格式和形式展现,一般在上一年度编制预算时,虽然财务预算建立在投资计划的基础上,但其执行过程中由于对基建项目的项目构成、项目进度安排和投资计划额的计算和列出依据并不十分明确,造成财务预算管控不准确,致使投资计划与投资财务预算脱节,往往是财务预算搬照投资计划,形成财务预算偏松的局面。
2.2 投资管理不规范
投资控制和管理不规范,资源配置过程中预算统筹力度不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事业单位进行投资预算时没有准确把握各类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额度控制和建设费用的支出标准,严重影响了财务预算的精益化程度,导致投资控制和管理不规范。当基建项目的投资概预算水平偏松和控制水平偏低时存在操作空间,当投资概预算偏低时又会造成投资经费紧张。
2.3 投资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事业单位没有投资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对低效工作没有相配套的处罚措施,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单位投资管理人员的在基建工程投资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对投资计划执行产生不利影响。
3 事业单位基建项目投资管理对策
首先,成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聘请投资管理专家、财务专家等,或在内部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加强对基建项目投资管理,加强对投资预算的估计和控制,减少投资预算与投资计划之间的差距,提高两者之间的匹配度。其次,成立专门的投资预算控制工作组,赋予工作组调配资源的权利,同时对小组成员进行专项培训,或者派出小组成员到高水平的施工单位顶岗实践1年以上,专门学习各类工程项目从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预算规则、成本费用额度控制、项目费用支出标准制定和执行方法。最后,成立基建项目绩效考核工作组,对招标的各项目各阶段进行严格考查,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验证制度,以严格保证招标项目的合理性,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详尽论证。同时,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制订相关方案,对参与基建项目投资管理的人员设立合理合法的绩效考核指标,坚决杜绝“大锅饭”的现象。
3.1 监督基建工程的财务状况
事业单位应成立基建项目财务工作组,严格按照规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工作人员应当从基建项目的审批、立项、规划、设计、报建和施工6个阶段充分介入,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在项目开工前,财务人员应根据国家现行的税收政策和价格体系编制财务报表,制定项目投入和产出考核评价指标,充分反映项目的财务状况,并对财务状况进行全程监控。
3.2 充分利用代理机构
事业单位应充分了解招标代理机构,制定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绩效考核制度,坚决抵制招标代理业务能力不强的企业。此外,还要严格审核已委托的招标项目预算,增加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3.3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组织事业单位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学习,特别是在项目标投标、合同、定额、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程序方面,掌握这些流程可能存在的风险。财务工组成员应建立相配套的绩效考核体系,树立财务管理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功能,严把财务核算关,保障项目投资效益。
3.4 严格监督第三方造价咨询公司
对于事业单位外包给第三方造价咨询公司的工程预算、决算业务,财务工作组人员必须参与这些工作中,避免第三方造价咨询工作中的计算不准确的现象。而对于第三方造价咨询公司发布的预算、决算审计资料,财务工作组成员必须仔细研读和分析,验证其公平性、合理性,避免造价咨询公司与施工单位相勾结。
4 结语
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管理在投资控制、财务制度上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的正常使用,降低了效益,影响了基建工程投资效率,滋长了败坏风气。事业单位应重视基建项目工作,并制定相应策略。投资计划和投资预算控制在项目全过程中起到风向标的作用,事业单位一定要严格控制投资风险,防止出现投资管理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应制订科学合理的投资计划,设置投资管理专项工作组、制定相应绩效考核体系,这是控制投资风险的保障。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制度是事业单位基建项目投资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发挥积极作用,贯穿基建项目决策、投资预算、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基建业务素质、业务水平和能力,完善财务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监督制度,将基建项目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实现基建项目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谭沙.全过程造价控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20):56.
[2] 王晓凯.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析[J].四川水泥,2018(4):218.
[3] 许岩鹏.电力基建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4).
作者简介:
蔡晓亮(1990—)男,汉族,甘肃金昌,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