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习力发展的语文教学活动三关注

2019-12-10 02:16梁爽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夜幕降临比喻思维

梁爽

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个人的学习力不仅包含它的知识总量,也包含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还包含学习的速度及吸纳和扩充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知识增量,即学习成果的创新程度及学习者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程度。因而,指向学习力发展的语文教学活动需要特别关注有没有引领孩子真正学习,有没有通过对“学生与知识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的安排,使学生主动而投入地学习。

一、关注学生原初的阅读体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不重复“学生一读就懂的”

听了大大小小各种场合的公开课,笔者发现,我们不仅会重复“一读就懂的内容”,还会在“不读已懂的内容”上停留。这里笔者最想举的一个例子就是猜谜语,不少教师会因为刻意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时不时用“猜谜语”来活跃气氛。比如课堂导人,学生已经知道上课的内容了,还让他们猜课题或跟课题有关的字谜。这时的课堂,表面上看学生个个热情高涨,实际上他们正在为自己“沉睡的大脑”沾沾自喜。

2.不错过“学生读了不懂的”

比如教学《海底世界》中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这部分时,海底的各种声音是孩子一读就能懂的,读不懂的是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做到让读者一读就懂的,这才是需要教师领着孩子们去解决的问题。《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中孩子能读懂的是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读不懂的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时,如何巧妙传递给读者“急”和“慢”的印象,只有引领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才能把接下来的复述故事演绎得准确、到位。

为了不错过“学生读了不懂的”,教师除了课前要准确把握孩子们的学情外,上课过程中还要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并及时作出回应。不仅要听话的内容,还要听其中的感情,听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例如,教师在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时,让孩子们用“夜幕降临,我们看见( ),就像( )”的句式说说天上的月亮,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夜幕降临,我们看见金黄的月亮像—个个圆圆的月饼。”

师:“月亮只有一个,你发现自己的问题了吗?”

生:不对,应该是:“夜幕降临,我们看见金黄的月亮像一个圆圆的月饼”。

师:夜晚的天空中不止一个的是谁啊?

生:是星星。

师:难怪作者写星星是这么写的:“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你从哪个词语看到星星的多了?

生:我从“千千万万”这个词看出的。

生:还有“群星”的“群”也能看出星星的多。

师:孩子们很会发现,正因为是群星,所以后面的蜡烛前面也要加上“千千万万”。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知道孩子们需要你教什么。一旦教师带着学习的心态倾听孩子们的发言、困惑和内心的需求,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的在意,他们就会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哪里有困惑,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起点。

3.不忽略“学生以为懂、事实上不一定懂的”

如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当交流到“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來了”一句时,学生马上就能发现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还能说出除“就像”外,“如同、好似、仿佛”这些比喻词。乍一看,学生似乎对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已经了然于心。事实真的如此吗?老师同时呈现: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夜幕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让学生判断这三个句子是不是比喻旬,你会发现结果并没那么乐观。这是课本中呈现的句子,当学生根据比喻句的特点进一步思考后会发现,并不是只要包含“如同、好似、仿佛”这些比喻词就一定是比喻。事实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在被这些似懂非懂的问题所困扰,这时候需要清醒对待的是我们教师。

二、关注文本原生的言语价值。有增量有品质地学习

1.教师层面:深入解读,用高阶问题助推思维发展

语文学科本质的落实关键在教师的文本解读力。学生的思维是从深度阅读开始的,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在课堂上运用高阶问题助推学生思维。

如教师在处理《海底世界》第三自然段的仿写时,一般会让学生想象海底还有哪些声音,继而仿写: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还好像在()。

其实让三年级的孩子仿写这一片段,难度并不大。那么这一片段的言语训练点在哪里呢?是这段话本身的总分句式。练笔时可以先口头完成,再要求学生在前面加一个句子:

():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还好像在()。

这样有层次的训练,学生的提升就不仅仅是停留在单纯的拟声词的积累和堆砌上了。

2.学生层面:倾听同伴,以他人为基础实现言语生长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专注倾听同伴,在倾听中反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思考他人发言的“言外之意”。以“不重复同学说过的”“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有所发现”“你的观点与哪位同学的观点有联系”作为听课要求,引导孩子们认真倾听,从同伴身上得到灵感,以倾听他人声音为基础开始学习。与此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思考和发现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尊重,继而唤起他们思考的欲望。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不断吸收他人的想法,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拓展自己的思维,最终形成开放、敏锐的思维品质、学习品质。

三、关注语文实践活动,使学习变得持续、好玩

学习金字塔显示,通过实践,两周后学习的内容能够留下75%,所以,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设法多安排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

1.以课后习题为索引的语文活动

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把语文要素隐含在课后的习题索引中。如执教《漏》这篇课文,可以借助课后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读好故事,讲好故事”。第一步,借助课后思维导图,帮助厘清文章线索。第二步,抓住有趣的情节,孩子们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品悟,为讲好故事奠定基础。第三步,师生共同设计“表演指南”,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有声有色地讲故事。整堂课层层递进,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发挥合理想象讲故事,能力逐步提升,真正实现了一课一得。

2.以方法习得为抓手的拓展实践

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学生在学习了“作者通过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写火烧云的特点”这一方法后,让他们学着写一写生活中看到的或脑子里想象的火烧云的样子,加以巩固。又如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学生在感受了色彩的神奇后,让他们比较两个句子:

1.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樱桃、李子、梨。

2.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润的鲜红色的樱桃,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

从中发现颜色词的魅力,接着拓展同一颜色可以有不同说法,比如红色有粉红、桃红、海棠红、石榴红、樱桃红、枣红、玛瑙红、胭脂红……引导学生在介绍事物时不仅要用上颜色词,还要用得准确、用得灵活。

语文实践拓展的魅力就在于有了画面的还原,让文字更鲜活;有了生活的介入,变陌生为熟悉;有了设身处地,就有了感同身受。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乐于表现自己,主动学习。

猜你喜欢
夜幕降临比喻思维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灯 塔
镇远古镇
买椟dú还珠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们的邻居是月球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