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甘玲俐(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融合了会计知识和电脑操作知识的教学,我们最深的感触是,学生只有在做题的过程中边学边练才能对操作的流程逐步熟悉,只有在不断的犯错中才能学习到操作重点、了解自己的短板。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中,我们做了大量的教学视频,即与课程教材内容对应的一般流程操作视频配以步骤台词,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即看完视频再练习,或者边看视频边练习,与此同时,老师强调整体流程及注意事项,让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做中学、学中做”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也是许多课程改革的方向,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
我们希望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课堂中营造一种良性竞争机制,学生在前面冲,而不是我们在后面赶,让学生们自发地避免落后,努力又快又好地完成会计信息化任务。但是这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方式授课,甚至不能完全按照授课计划的内容来完成,而是针对学生差异化地教学,而只能模糊地执行授课计划,将学生学习进度的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一视同仁地讲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为便于理解,我们将电脑操作快、会计基础好的同学视为A 组,电脑操作慢、会计基础差的同学视为C 组。
因为学生的电脑操作基础、会计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基础好、操作快的A 组同学往往进度也很快,而基础差、操作慢的C 组同学往往无法跟上老师预设的进度,久而久之,这就导致操作又快又准确的A 组学生与操作又慢错误又多的C 组学生进度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在强调操作重点和注意事项时,往往不能兼顾两组的知识点,部门学生也往往专注于自身的操作而忽视了教师的讲解。
传统课堂中,老师做一步学生跟一步的教学中,学生的错误相对较少,但是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习惯,过分依赖教师,亦步亦趋,貌似学生们只要跟着老师做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学生自己操作起来就傻眼了,问题层出不穷。
身为会计电算化教师,想必有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教室里不断传来“老师,我这里有个问题”“老师,我做不下去了”“老师,我的系统卡住了”等等的呼救声,此起彼伏,应接不暇,这就是“自主学习”课堂的一个问题,学生在操作中会有许许多多问题,或者“疑难杂症”。
教师有时是分身乏术,无法及时地一一解决学生的问题,因为自主学习中,纵使老师反复强调要注意的细节,很多同学因专注于自己的进度而没有听进去或者听不懂,有的是还没操作到这一步骤所以听不懂,有的是已经做完这一步骤的不愿意听或者也没注意到自己的错误,直到后面的操作无法继续或出错时才注意到,因此针对不同知识进度、不同基础的同学,教师有时是难以兼顾所有的操作问题的。
那么针对这些课堂问题,我们教师如何及时地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让操作慢的学生不至于完全跟不上老师,让操作快的学生不要太过超前呢?
当A 组学生已经又快有准确地完成教师规定的操作任务时,指定其中几位同学为C 组同学答疑解惑,尤其是老师忙不过来的时候,这样既能使A 组学生巩固自身知识、帮助同学,又能让整体课堂进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至于过于超前,同时,C 组同学也能及时解决问题而不至于消极懈怠。当A 组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时再由教师来解决。
教师在平时课堂上注意收集学生错误点,将常见问题的解决操作录屏下来,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错题解决方案视频里找,这样就能让老师集中精力解决那些“疑难杂症”,而不至于忽略其他同学、耽误课堂教学,因为在操作过程中,会计信息化系统前后衔接缜密,学生一旦有问题,常见问题可以较快解决,但是有些“疑难杂症”、隐秘问题需要教师耗费半个小时甚至一节课来解决,如果不解决,后续的会计信息化操作是无法进行下去的,而这又会导致教师无暇顾及其他同学,其他同学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也无法做后续操作,严重耽误课堂。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大大缓解了这一问题,学生不会再烦躁不安、焦急排队等待老师来解决问题,而是自己去错题视频库里去找。
操作重点及注意事项要及时通过电子教室传播到学生电脑上,提醒学生查看。不同进度的同学都可以通过翻阅电子教室的消息列表查看到操作重点和注意事项,这样就能缓解学生进度不一、无法及时跟进知识点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一线教学岗位上进行的几项实践,让我们能更有效地开展“做中学、学中做”,将来的教育趋向于定制化、差异化的教育,我们会计电算化课堂也应当做好差异化的教育,运用好学生的差异来让课堂变得更加活泼生动,让课堂不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播,而更注重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