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养老金融意识及中日对比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19-12-10 04:42李蕾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养老金养老政策

■李蕾(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一、调查背景

中日同属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根据联合国标准一国社会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为老龄化社会,该比例若超过14%则标志该国进入“老龄社会”。1970 年日本老龄人口比例达到了7%,在1994 年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14%,经历了24 年,也就是差不多只有1/4 个世纪。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1999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出现了明显的基数大、增速快、未富先老等特征,我们通过中日两国青年养老金融意识的对比研究来探索养老金融完善之路。

二、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意识方面,即两国青年是否了解国家养老相关政策,是否有意识进行养老金融规划;二是需求方面,即两国青年的养老需求偏好,市场上的供给能否满足他们不同的养老需求;三是效果方面,即对比两国青年养老金融规划的实施效果与实施满意度。

首先,大多数中国青年认为,虽然通过网络热点新闻和学校课堂教育等途径了解了一些国家保障与养老政策,知道目前的养老金三支柱为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但是有清晰养老金融实际规划的青年为数不多。同样大多数日本青年也比较了解国家保障与政策,主要为全体国民都必须参加的国民年金保险、与收入关联的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可以选择的私营职业养老金或公司养老金,具备详细养老金规划的青年不多。

其次,中国青年的养老需求比较复杂,呈现多样性。据走访调查,大多中国青年的养老金融偏好在50 岁之前偏向激进型,愿意将养老金投资于风险较高的A 股市场,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选择投资风险比股票小的货币基金或国家债券等,尤其在60 岁之后选择保守的储蓄来保值,同时他们对养老保险很看好,觉得养老保险市场未来前景广阔,表示愿意在年轻时定期支付小额养老保险金,为晚年更有保障的养老生活做准备。日本青年均比较认可国家的公共年金制度。因为日本政府会承担50%的费用,所以公民负担比较小。因为社区保障制度完善,日本青年向社区政府求助一般都会得以解决,所以单身率比较高,同时他们对自己变老这件事忧虑感较轻,一些受访的青年表示,即使最后生活不济,会考虑选择打工,时薪基本在1000 日元(约人民币70 元)左右,每天工作几小时就可以解决基本养老问题,打工虽然不算稳定,但是自由时间很多,可以充分享受生命。不过近年来日本政府的财政已经不能继续维持高福利的支出,陆续出台的部分政策也引发了一小部分日本青年的对未来的担忧,只有13 位受访青年表示有明确养老金规划。

同时,大多数中国青年基本满意现在的养老政策,但是认为中国养老体制机制仍然不够完善,仍存在养老金筹资范围窄、缴费水平偏高、投资方式少等问题。他们非常支持国家出台的养老金并轨、医养结合等政策,并对中国养老金融建设充满信心。日本青年对日本政府的养老建设表示基本满意,表示现在的政策有明显削弱公民福利的特征,希望政府可以继续维持以往的高福利政策,减轻日本人民的负担。

三、调查分析

首先我们对两国的养老模式进行了调查对比研究。经调查,日本有三种主要养老形态:养老院、居家养老、社区互助。养老院分为很多种,有老年公寓、付费养老院、收住有认知症缺陷特别是老年痴呆症的养老院、介护疗养型机构、要高龄介护的老人保健设施、特别养老院。鉴于日本居家养老制度和政府援助政策的完备性,70%以上的日本老年人都选择了居家养老。在日本,还有一项非常人性化的“安危确认制度”用来随时掌握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譬如说电力公司和邮局的快递员在巡视中如果发现报纸好多天没取、白天一直亮灯等现象,则须向指定政府部门报告,方便各部门及时确认老人情况。同时在日本的社区互助组织如“互助·泉”也为养老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向残疾人售卖廉价便当,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组织专车等。

受传统观念、家庭财富、社会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老人多会选择居家养老。同时中国机构养老也正在崛起,其中公办养老机构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发展快,民办养老机构因土地划拨、税收与基本建设配套费减免等政策难落实发展较慢;社区养老的发展如火如荼,人们意识到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其次我们对青年人养老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调查不同阶层的青年时,有一个现象值得引起注意,家庭收入较低的中国农村青年的养老危机意识较强烈,认为早早准备好“养老钱”才比较保险,在养老金的具体规划中,因为不了解投资渠道同时对银行信用信任度较高,所以更偏好传统的银行储蓄。影响农村青年养老意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诚然,中国农村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很多人利用国家的扶贫政策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已成功走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但仍有一小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无法得到很好保障,这也折射出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痛点:农村适龄劳动力不足;人口流出严重孤寡老人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人均收入低;医疗保险等基础设施及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实际上,归根结底这是经济的问题。农村想要“老有所养”就必须“自力更生”,解放生产力,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才是“可持续养老”的“必由之路”。

四、结论与思考

(一)加强顶层设计,鼓励企业创新供给

国家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养老制度体系完善,完善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协调发展,拓宽养老资金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创新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百花齐放”。可以利用城市划区建设为切入点,以社区作为功能单位,推进医疗服务覆盖社区,鼓励民营企业与社区合作,引导市场服务社区,鼓励企业不断创新,提供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供给。同时加大宣传,可以以社区为功能点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新政策潜移默化的深入人心,推动养老新政策更快落实。

(二)加强社会保障,注重人才培养

合理规划财政养老金,扩大养老金来源渠道,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扩大社保覆盖面,提升社保福利水平,培养养老金融人才。在社会保障中增加针对性保障项目、扩大精准覆盖面、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并完善养老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做好智库建设,同时加大医养结合、老年教育、老年心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为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切实保障。

(三)新时代养老观念助力实现健康中国

摒弃落后陈旧养老观念,鼓励民众树立新时代养老观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鼓励人们敬老爱老、合理规划养老金。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努力提升科技服务健康水平,鼓励全民健身,倡导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生活,切实提高广大人民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四)发展农村经济,健全农村养老体系

各地政府应依托国家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尤其是应因地制宜找到本地特色产业后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靠能拉动收入增长的特色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产业和规模和收益,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民就业,提高农民的稳定性收入。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各项配套制度的发展。在国家保障方面,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这是国家为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广大农村老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主渠道。建设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增加农村精准保障项目、扩大农村覆盖面、提高农村人民保障水平。拓宽农民养老金理财形式,鼓励有相关资质的志愿者深入农村普及金融知识,让农民有智慧、有渠道自由地进行养老金的合理规划。

猜你喜欢
养老金养老政策
政策
政策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助企政策
政策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