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玉溪市新平县文化馆)
花腰傣(新平傣族)是新平世居民族之一。他们自称“傣雅、傣卡、傣洒,有三个支系”,因其妇女服饰特征,腰缠多条花腰带,而被人称为“花腰傣”。古代的“百越”、“滇越”等族群就是今天花腰傣民族的先民。明代《景泰云南图经》中写到马龙他郎甸风俗时说:“百夷种类不一,而居本甸者曰歹摩,即大百夷也”。明万历《云南通志》记新化州风俗说:“居夷二种,一曰僰夷,能居卑湿,女劳男逸,蚕桑捕鱼”。康熙五十一年《新平县志》有:“摆衣,性儒气柔,畏寒喜浴,女人穿筒裙担檐,男子抱儿吹爨……”。民国21年《新平县志·氏族》载“摆衣,古僰夷一种,性儒,居炎瘴地,喜浴……分沙摆(居西区)、旱摆(居南区岩洞角折)、花腰摆(居漠沙)、苦菜花摆(住峨得、南独二河)四种。”“傣族”一名是建国后根据本民族自称,经过本民族人民同意后确定下来的。
花腰傣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祭祀。祭家神、寨神、树神、山神、水神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这些祭祀活动,后来被统一固定下来形成了节日,“春节”祭家神,“祭竜节”祭寨神、“二月八”树神、“端午节”山神、“中秋节”水神。花腰傣现在有“春节”、“花街节”、?“祭竜节”、“二月八”、“端午节”、“中秋节”等。其中“花街节”最为隆重。礼仪道德和禁忌。花腰傣的禁忌,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允许做的事情。这方面归纳起来有:宗教禁忌、生产禁忌、生活禁忌、节日禁忌、生育禁忌、婚丧禁忌六种。
花腰傣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优秀民族,他把言行举止文明,有礼貌的人视为世人学习的楷模。在族中必须按辈份称呼,同辈之间和晚辈对长辈比较忌讳直呼乳名,不相识的人按年龄称兄道弟或论老称呼,忌使用“喂”、“你”等词呼唤他人。与人同行,须长者走前,儿童走中,年轻人最后。后生、晚辈在老人、长辈或客人面前,不能盘翘腿脚、吐痰,不能随意喧哗嬉闹等。
花腰傣的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点的文化种类有花街节、跳老虎头、跳婻嘎婻冷等,花街节2013年已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到节日期间,各花腰傣村寨都会自发的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有演跳老虎头、跳大鼓舞、唱山歌对调子、窜寨子、丢香包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此来增添节日气氛,丰富花腰傣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交流,促进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勤劳智慧的花腰傣人民,素以纯朴善良、友爱和睦著称,花腰傣民歌,始终作为傣民族友谊和爱情的表达工具、抒情和自娱的精神“食粮”而世代相传。花腰傣民歌曲调丰富、旋律优美、音调仆实、情感细腻,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花腰傣人民引以为荣的宝贵精神财富。花腰傣民歌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不是每个特定的内容都决定音乐本身的性质,在一般情况下,同样的曲调用以演唱多种内容,是比较常见的。然而,演唱的特定环境,却直接决定或影响着演唱的内容和曲调的情感发挥。从演唱的环境和场合来看,花腰傣民歌有酒宴席上的、闲暇相聚的、野外劳作的、男女青年社交的、丧葬祭祀的等多种形式。
花腰傣都喜欢有酒便歌,但凡佳节婚娶,农闲小聚的宴席之上,人们都借酒助兴,边饮边唱。若是亲朋相宜、应对投机,往往连续几天几夜酒不歇盏,歌不停声,这就是傣家最喜欢唱的酒歌。酒歌多半是表现喜庆、祝愿和欢乐的。结婚(民间称“喜事”)是花腰傣生活中最隆重和最热闹的活动,“送祝米”(庆贺小孩出生的活动称“祝米”)也比较讲究,有的并不亚于结婚。喜宴之上演唱的,基本上都是恭喜庆贺的歌曲,如“送亲调”,每句末使用大二度下行的两个连续拖音落于尾音后,自然下滑并稍作休止,给人一种喜悦、爽朗的感觉。这类曲调往往还穿插一些婚礼程式和热闹盛况,从中即兴发挥,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花腰傣素以纯善和睦为美,亲朋往来密切,邻里互助互帮是花腰傣人民的一贯风习。重大节日(春节、中秋节、端阳节是花腰傣的三大节日)、建盖房屋等的宴席之上,主客谦让,相互祝愿的歌,充满了友爱和情谊,是花腰傣人民美好心灵的具体体现,也是傣家憧憬幸福的真实写照。花腰傣把这类歌称为“叫谷魂”。意思是任何东西(诸如五谷六畜、农具田地、房屋果木等等)都有灵魂,只要通过“叫魂”(祝祷),就都会如愿以偿。如“叫谷魂”,曲调在稳定中出现八度音的上扬,造成跌宕;上、下八度滑音连续自然、强弱变化对比鲜明,使人受到鼓舞,又得到慰籍。
表现喜悦和欢乐的歌曲,也常在酒席上演唱。这些歌旋律流畅、节奏活泼、情绪欢跃、语句精炼,如“滇池宽过半天边”、“老人过得多逍遥”等。前一首曲调始终应用上下滑音的呼应和乐汇、乐句的对比手法,造成对答呼应、欢喜跳跃的效果。后一首以主音和属音形成旋律,五度或七度上、下滑音及尾倚音的普遍运用,使曲调显得安然自得,飘洒欢悦,这也是花腰傣民歌的显著特点。
农闲时节花腰傣人家都喜欢成群结伴,聚集在竹篷、青树之下歇凉,妇女刺绣缝补,男人抽烟闲谈。在这种安闲幽静的情景中,人们就往住要唱歌自娱,这时所唱的歌,多半是忧虑愁闲的苦情歌和盘古论今的叙事歌。
花腰傣人民(特别是妇女)自古受压较深,人们习惯用一些类似汉族小调的曲调(傣语称“罕哈”)来诉苦自慰。这类歌内容广,数量多。花腰傣人民生活的每个侧面(生产、生活、婚姻、家庭等)都有所反映。如“逼婚调”、“妹苦你也看不见”、“光身汉”、“可惜人合命不合”等等。“逼婚调”用上扬下抑的上、下句结构组成,上句末用高昂的拖音突然上扬又急速下滑紧接下句,下句连续下行,结尾下滑,表现出强烈的怨愤和痛苦的哀叹,有着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妹苦你也看不见”一开始就用三个长拖音,衬托出压抑愁闷的心情,末尾用一个重复强调的下行拖腔结束,宛如一声愁似一声的哀叹;在连续的叙述中,有一个突然嘎止、凝结,再弱起渐强的同度拖音紧接叙述,将有苦难言,无可奈何的心情表现得淋漓至尽,同时又调节了音乐节奏,这也是花腰傣民歌的独到之处。
叙事歌用以演唱本民族的民间传说,多半是神奇古怪、分节分段的民间故事。流传较广的民间故事有“迷仰孟和尼鸟”、“朗娥与桑洛”、“迷能岩美”等等。叙事歌采用说唱的形式,说与唱自然配搭,语言叙述的生动性与音乐表现的抒情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节拍比较自由,常随唱词而变化,并在词末或句末加衬词拖音,作为词、句间的转承。苦情歌和叙事歌也常在劳动中或小憩时演唱,尤其是妇女独自做活时,更喜欢边做边唱,自唱自慰。花腰傣青年的社交活动,传统的有“串寨子”(小伙子成群结队到邻村找小姑娘谈情说爱的活动)和“赶花街”(花腰傣姑娘选美赛美、选择配偶的盛大集会),情歌演唱则是这些活动的主要内容;山野田间相互挑逗试探、竹林深处私下约会的诉怀,更离不开情歌。“串寨子”或相互挑逗时的情歌,一般比较含蓄稳重、委婉缠绵,如“小姑娘”、“砍柴调”等。“小姑娘”为三弦调(傣语称“哈定”),是花腰傣民歌中很少用乐器(小三弦)伴奏的歌曲。傣雅、傣卡和傣洒都爱演唱这一类歌曲,节奏感比较强,一拍一个语音,能较好地表词达意。“砍柴调”类似汉族的山歌,有着悠长的引腔和拖腔,使曲调显得舒展、开阔,适于远距离对歌。“赶花街”或私下约会时唱的情歌,一般比较大胆热烈,情浓意切,如“上山唱调子”、“赞伙子”等。在唱这些歌时,不论男女,往往都要害羞地用帕子蒙住脸面,这与花腰傣温柔纯善的性格有关。“上山唱调子”音随词走的特点就明显,有时近似吟白,演唱方便,表达清晰;每句都用一个拖音倾向尾音,既调节了节奏,又加强了语气;上、下滑音的普遍应用,使曲调温柔亲切,朴实感人。“赞伙子”采用小嗓演唱,并应用鼻音的虚词拖腔,大大增强曲调的感染力。
花腰傣的习俗歌主要有丧葬歌和祭祀歌两种。丧葬是花腰傣民间仅次于婚礼的重大习俗活动。傣家不仅孝敬先辈宗亲,而且极重感情,每当宗亲去世,妇女们就用哭丧调放声大哭,停尸期间,村里每晚各家要来一名妇女哭棺吊唁;发丧时,妇女们都盛装列队唱着哭丧调送丧,悲声四起,肃穆低沉,表现出对死者的无尚尊敬和深切悼念。哭丧调每句起止都用拖音,突出了哭的特点,如“娘死才知娘好处”、“今后没有你相帮”等。前一首拖音都用装饰,并较多地运用了与哭声相吻合的波音和长波音,显示出强烈的悲痛;后一首速度较慢,拖音的缓缓下滑,突出了深沉、哀怨的内在感染。花腰傣崇信万物有灵,祭祀歌是花腰傣民间巫师(傣语称“雅摩”)在祭神、驱鬼时唱的腔调,如“哈雅摩”等。这种曲调开头有一句虚词拖腔,铺垫出庄严肃穆的气氛,节奏从容,显得气派,波音和短促的尾音加强了神秘的色彩。
花腰傣民歌的地方性特点较强,除古歌外,通常都是字句不一,或长或短,但前尾语音相互很对应,这就是他与其他民族民歌的不同区别。花腰傣民歌具有一下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内容丰富,深刻反映了花腰傣的环境、文化生活、社会地位、有对痛苦生活的叹息;有对幸福生活的歌颂;有对传统民歌的依恋;有对创新民歌的开拓。
二是思想性比较深刻,对新社会的赞扬。对旧社会的痛恨,这是思想性的鲜明特点,情歌中体现思想性的特点也很突出。
三是艺术形式特别完美。有自己独特完美的韵律和别具风味的民族音乐感,民歌音调柔和温顺、委婉动听、含义深邃、即兴发挥,歌词比喻贴切、逻辑性强、内容丰富广泛。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它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风土人情、恋爱婚姻、日常生活;是人们交流情感,传播知识,娱乐消遣的社会活动工具。是人们认识历史社会?、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花腰傣是一个深情的民族,其音乐文化有着含蓄、幽深、意远的文明素养,蕴藏与音乐之内。花腰傣民歌有着其内在的价值特征和审美性。它的歌曲朴实,旋律优美。在对花腰傣民歌发掘、收集、整理的《花腰傣古歌谣》、《花腰傣歌曲集》中记录整理了花腰傣地区花腰傣民歌原始资料就有36种曲调。由此可见花腰傣民歌如此的博大精深,还有更多的花腰傣民歌等着音乐爱好者去调查、研究和发掘,把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