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琳(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的市场经济正在面临新的一轮改革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怎么充分保障就业状况是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前提条件。现代就业水平增长缓慢有两大原因:一方面是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去给就业者提供就业岗位,使很多有能力工作并且想工作的人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而非自愿失业。另一方面,是社会通过政策调控和福利救济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成熟,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仍然难以彻底解决各种贫困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如果能够在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构建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政策支持,二者结合去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将会比单独分开进行更加具有效果和实际意义。
国际劳动组织赋予了就业的定义为,在法定年龄中,有能力且有愿望进行劳动并依法从事社会经营活动来获取报酬的行为。就业的概念拥有含义如下:首先,劳动者必须是拥有劳动意愿并且有能力从事劳动的,其次劳动者参与的劳动必须是社会经济类的劳动而非家庭劳动,最后是劳动者的劳动必须有相应的劳动收入和报酬,不能是义务劳动或者无偿公益劳动。经济增长的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产出以及人均收入的水平,在跨度比较的时间上的持续增长,狭义方面可以指一个国家GDP 的增长,经济增长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的范畴,是对一个国家阶段性发展状况的评估标准和标志。经济增长应当遵循三条原则,既是能否有益于长期的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协调性;能否提高投入产出比提高生产效益;能否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就业需求。
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两者关系早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很多经济学家们都认为就业与经济增长在宏观方向上看具有一致性,国家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就业水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保证国家经济稳定的增长是对于国家发展十分重要的,为此要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科学的资源配置。为此国家进行了宏观的管控,出台了很多的财政政策,例如调整税收、在分配城乡收入,通过支出的手段提供就业的机会,努力将生产资料结合劳动人民的诉求,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积极性。经济增长对于就业结构存影响,一是对于劳动力的流动性的影响,二是经济结构会决定产业结构进而决定就业结构。因此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于就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只有正确分析社会经济增长与劳动力供求关系,才能更好的将就业与经济增长相匹配,实现共同增长。
微观角度看,劳动力是企业为了生产运营等所必须的服务,是企业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企业所需求劳动力的水平,所以微观方面劳动力是企业必需的因素;从宏观角度看,为社会生产投入劳动力能够维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是维持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在现代业界普遍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增长也会改善劳动力就业问题,相辅相成,同时劳动力就业率增加,劳动人群的收入就会提高,整体社会消费能力就会提升,就会促进社会产品的流通,从而促进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生产产品,拥有更多的就业岗位与机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经典的索洛模型非常只管的分析出了影响劳动力增长的三个因素,那就是经济增长、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这也是分析和研究劳动力需求的三个因素。
劳动力市场对于我国就业增长的问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之前面临转型,逐渐从计划经济市场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所以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很多方面仍然没有完善的体系,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辟如劳动力无法得到合理的匹配,造成了我国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增长速度不匹配的现象。计划经济残留下的制度对现代市场经济优先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造成了很多阻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分配是优先考虑城镇资源配置,很大程度的削减了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城乡人员的流动性,拉大了城乡经济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后,劳动人口的流动性政策逐渐完善,并减少了城镇落户条件,从而促进了人口流动和就业的增长。但是现代劳动力市场的构建仍然不完善,对于劳动力的合理分配和就业保障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劳动人员的就业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劳动力与资源不匹配,分配不合理不科学。
由于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变,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相对建国初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最初的农业大国,第一产业占比30%,第三产业占比微乎其微的状况,到今天不断发展服务业和建设工业强国的现在,第一产业占比已经下降到10%,第二产业处于40%左右,而第三产业飞升到50%以上,国家的支柱产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对于农业等劳动类型人才的需求,现代对服务型和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提供的岗位也更多偏向于第三产业,而第一产业需求的劳动力下降。
城市中有大量的劳动力来自农村,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过去在农村所具备的技能往往无法满足城市服务行业的需求,使他们在城市里的工作中无所适从,所以需要提高这些劳动人口的素质,对他们的技能进行改造。并且积极地为素质低下的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避免失业导致人民不幸福而埋下社会不安的种子。我国当前正处在新兴技术性国家转型的时期,青年是劳动力的中坚力量,他们素质的提升是我国劳动力能力提升的关键一步,他们的素质培养也是国家转型的重要任务之一。无论学校,企业,还是科研机构,都要在培养青年人这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让青年人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充分发挥青年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青年人在行业内做出杰出贡献,为国家的发展出力。
第三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是我国国家的根本依旧是第二产业。我国是农业大国,这几十年来都在向工业大国转型,但是这之间仍然有很长的过程需要经历,这个过程,必须在国家和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才能走的顺畅。但就目前而言,发展第三产业能够创造更多工作岗位,缓解部分的就业压力,所以,为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政府可以采取减免税收或财政补贴的方法。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就业,巩固社会稳定,并为国家创造财政税收。同时,就业市场的规章制度应该进一步完善,设立有关机构对市场进行监管,加强市场的公平公正,让相关机构在当地经济增长上有所作为。
我国的经济和就业处在稳健增长的状态,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帮助各个企业和行业在转型的道路中顺利前行。我国的就业增长的发展空间与企业和行业的转型息息相关,只有企业、行业转型成功,我国的就业情况才能健康稳健的增长。所以,构建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是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当务之急,形成完善的劳动人员就业与创业制度。通过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将企业的各项标准规范化,平等化,减轻城乡劳动力人口在企业中的就业差异与环境,使得就业更看重工作的能力而不是看中城镇还是农村出身,使得劳动人员能够自由自主的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岗位,尽快达到公平竞争的目标,使劳动力流动性更加的科学合理。为了尽快达成“万众创新”的口号,政府还应该完善相关的政策支持,修改补全相关条例,扩大对于劳动人员的就业补贴范围,调整补贴标准,增强补贴力度,用真实的行动和充足的资金显示出政府支持扶持就业创业的态度和决心。
当劳动力进入人才市场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找到工作,这段时间越长,人力资源市场的工作效率就越低,为了提高人资市场的工作效率,必须要缩短这段时间,建立完善先进的人力资源市场。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转型阶段,在这期间会存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不平衡的情况,所以相关机构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市场的预警机制,使就业市场上的压力得以减轻。
尽管同样是就业,但是有的人在就业后会长期处在岗位上,同时,部分人在就业后很快又会离职,所以就业可以分为有效就业和无效就业。我们所期待的就业是有效就业。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的数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有提高有效就业,降低无效就业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现在有很多用人单位在应聘者应聘时设置门槛,诸如年龄、性别。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在员工的户籍上有所偏好,即户籍歧视。有的用人单位会偏向于使用外地的员工,为了减少用工的人数,单位为员工提供住宿以实现随时加班。同时,有部分用人单位偏向于使用本地的员工,一方面,本地员工辞职风险低,另一方面可以不提供住宿减少成本。目前就业市场等待就业人员大于岗位数量,所以用人单位出现了就业歧视的情况,需要相关机构出台有关政策来减少这类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