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点拨】
1.准确审题。题目中的“二三事”指的是生活中发生的零星片段,即围绕你的写作对象,记叙发生在他身上的相关的两到三件事。以身边的朋友为例,可选取课余生活中发生的几件事,如参加排球比赛、植树种花、清除校园卫生死角等,从而体现朋友间的互助友爱之情。
2.做好过渡。“并列二三事”式的记叙文,多以过渡段、过渡句、空行、小标题等形式处理事情的衔接。比如古代话本,就经常有“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或“与此同时”之类的语句,说的就是这种过渡方法。如写“爸爸二三事”,就可用“一”“二”“三”明显标出三件事,看上去一目了然。
3.首尾照应。“并列二三事”式的记叙文,首段应开门见山,让人知道你写的是谁;结尾可运用夹叙夹议、卒章显志等方法,写一段总结性的文字,开头和结尾应形成照应,使作文浑然一体。
【文题亮相】
请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写人的作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作文一】
刘老师二三事
◎ 马佳昶
初中的生活紧张又繁忙,一堂课刚结束,还来不及喘气儿,外面静候多时的老师就已坦然自若地走了进来,真正做到了“前脚刚走,后脚已至”的至高境界。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大家也只好“苦中作乐”。提到“乐”,就不得不提起我们的语文老师。
这位语文老师姓刘,名会然,是个已过“不惑”、快“知天命”的帅小伙。黑白相间的头发,整洁的服装,再配上副眼镜,怎么看都像是一位知识渊博、成熟稳重的学者。
他上课是我们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瞧,他刚进教室,尖叫、欢呼和掌声便顿时响起,就差“长枪短炮”的闪光灯了。可谁知这位刘老师竟十分配合我们,应景地说了声“低调”,引得全班笑得“人仰马翻”。他虽如是说,但上起课来,却一点儿也不低调。
他上课时总会用好几种语调。就拿他读注释来说吧,开始是用平常的语气读,当然,语调忽强忽弱,颇是搞怪。一旦读到了重点,会突然加强语气,有时甚至还会变音。每每读到最后一个字,他总会拖长语调,语气甚是厚重,与牛的叫声倒颇有几分相似。所以在他讀注解时,下面常有人捂嘴偷笑。
他讲解作业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平时的小卷都是基础题与文言文搭配而成的,每次讲基础题,他总会说“老血都喷出来了”。当然,并不是气得“吐血”,而是被我们千奇百怪的答案笑得“吐血”。“吐”完了,擦擦嘴,还要接着讲。“吐”完了基础,就该讲文言文了。他讲文言文的时候,有几个招牌动作:一手拿着作业,另一只手拿着戒尺,讲到重点,在提高声调的同时,还常伴有快速的敲桌声;随着讲解题目的难易,他就像敲架子鼓般,轻重分明。整张卷子讲下来,可谓是有扬有抑,有详有略。在“娱乐”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教会了我们许多知识。
我们与他更像是朋友。他不像别的老师那么古板、僵硬,他有着自己的风格——幽默、风趣,这也使得在他的课堂上,我们更加放松、愉悦。他总能猜到我们内心的想法,也总能为我们考虑,虽然我们总不让他省心。
我想,有这么一位语文老师,初中三年的生活,那可是相当妙趣横生了。
(浙江义乌市稠州中学丹溪校区,指导老师:刘会然)
【作文二】
孔明先生二三事
◎黄谨韬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每当听到这朗朗的读书声,我的思绪便会穿越到豪杰并起、人才辈出的三国时期。
只见一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飘飘然有神仙之貌——此人正是诸葛亮,世称孔明先生。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发明家。他为了蜀汉的社稷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刘氏家族的安危而“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最终却累垮在中军帐中,但他凭借着那坚贞不渝的精神,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贤相”。长久以来,关于诸葛孔明,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
东汉末年,雄居于北方的曹操,渐渐统一北方,随后将进攻的矛头转向了江南一带。此时,江南一带的孙权、周瑜以及文武百官都惊慌失措。是战,是降?他们犹豫不决。就在这时,孔明先生挺身而出,舌战群儒,激怒周瑜,让周瑜当即下定决心,抗曹至死。
随后,诸葛亮又巧借东风,智取华容道,成就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致使曹操再也没有能力吞并江南一带。
蜀汉章武三年,刘备大败而归,退守白帝城,身体越来越弱,自知自己在世的时间不长了,于是,便将远在成都的宰相以及文武百官召集过来,交代后事。最后,刘备将诸葛亮召至病榻前,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深知其义,痛哭流涕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就是这样的一位孔明先生,集忠、孝、义于一身,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决胜于千里之外;一生呕心沥血,忠贞不二,不知道有多少人将他视为自己的偶像!
听完上面的讲述,或许你的脑海中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憔悴地躺在床榻上,虚弱地喘着气,浑浊的目光却一直朝着旧都洛阳的方向……
(河北邯郸市育华中学初一·20班,指导老师:郭雪强)
延伸训练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对手,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错误地把对手当成可怕的敌人。是的,对手胜利的狂喜可能会击碎我们美好的成功梦,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他曾经给予我们的激励和鞭策。拥有对手,生命之花才会开得绚丽多姿。
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题目自拟;(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
本题要由“对手”联系另一与之相关的词“竞争”来构思。有“对手”就有“竞争”,要“竞争”就必须有“对手”。可以写记叙文,写自己或班里同学总是把成绩优秀的同学视作自己的“对手”,与之竞争,奋力拼搏,从而感叹“对手”的重要性。也可以写议论文,摆出成功者总是有以“对手”为竞争的对象而努力战胜对方取得成功的事例,从“有对手”和“没有对手”对一个人事业或学业上的追求这两个方面来讲道理,证明“选定对手,就是选定目标,选定努力的方向”这个观点。
对比点评
第一篇习作走的是常规路线,写的是老师。小作者抓住刘老师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写出了老师的个性风格。观察细致,选材剪接巧妙,突出人物个性,做到了“观察逼真,笔下有人”。全文文笔老道,叙事有条不紊,语言风趣幽默,令人回味。
第二篇习作则另辟蹊径,选择历史长河中的人物——诸葛亮作为写作对象,将他的丰功伟绩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言语间,将“激周瑜”“赤壁之战”“白帝托孤”这几件事串联起来,详略得当。结尾升华主题,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