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爱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近年来,电子商务应用逐渐普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了快速上升的趋势。校企合作是将实践与理论整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而且教育与企业成本也得到了节约,是培养电商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对电子商务教学模式予以创新,推动校企合作和电子商务更深层次的融合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主要围绕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创新进行讨论,首先以校企合作对电子商务教学具有的重要意义作为切入点,之后分别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校企合作对高职电子商务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校企合作从本质来讲是以资源互换和实操教学锻炼为载体的,有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地培养,同时也保证了与专业人才现实需求的一致性,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和效果。具体来讲,校企合作对电子商务教学具有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来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其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的内容,这也决定了该学科实践思维逻辑性强等特征,是实现对高职生专业能力深度培养的有效措施。然而,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应用下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深层次挖掘,在此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提升电子商务学生实践能力是其突出意义。具体而言,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接触到的资源更加丰富,不仅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推动了学生理论知识向专业技能水平的发展,而且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学习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同时,学生深入到企业实践当中,学生电子商务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地锻炼。
据了解,社会企业选拔人才过程中也对校企合作模式给予了重点关注,尤其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讲,其在选择人才时通常侧重于与校方合作。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领域的人才需求呈现了逐渐上升的趋势,对其专业水平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而能够契合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是校企合作对电子商务教学又一重要意义。企业以校企合作为契机能够实现与学生的直接对接,企业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方面也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得以体现出来,既使固有的人力资源成本得到了有效地节约,又保证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所需的一致性。由此可见,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了电子商务人才保障。
能够推动两者间的同步发展是校企合作对电子商务教学具有的另一现实意义,也是为彼此开拓出新的发展道路的有力措施。从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院校方面来讲,可以以企业为载体获得当前最新的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资讯和信息,给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调整与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与辅助,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和教师建构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从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企业角度而言,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本的充实性,解决了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的问题,电子商务学生为企业人力资本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对企业自身发展具有突出作用。
科学的课程体系除了囊括基础的电子商务知识、应用技术和相关通信技术等课程外,还应包括管理学、组织学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高职高校还要注重与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围绕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从而推动以企业需求为大方向,以岗位能力为重心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并推动教学计划的落实,以此帮助学生了解和明确电子商务企业具体运作情况和经营模式,并以此为指向持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创新意识的建立,为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保障。
电子商务教学还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支撑。然而,反观当前电子商务教师队伍可得知,不仅其队伍结构缺乏合理性,而且实训教师数量也明显不足,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时难度较大,这些都是当前高职院校头疼的问题。严格来讲,在对教师予以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在以往学历提高和参加学术研讨会上下功夫外,还要对教师科研条件和激励政策上予以重点关注,从而为教师积极参与到多样化形式的实践活动提供重要动力。此外,还要聘请在电子商务领域有所成就的专家到院校中兼职教师,这是因为他们不仅具有充足和先进的高级治理的经验,而且知识结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强,对教师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基于校企合作下构建的,围绕学生培养,在课程纽带作用下,依托学校、企业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指导进行的人才培养。在此模式下,不仅可以使师生处于同一情境中进行沟通与交流,相互促进与启发,而且也能保证教师对学生给予的指导和建议的及时性。首先,要提升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各方职责的明确性。第一,基于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政府的职责。就政府部门来讲,应加大对学徒制的资金投入,并在媒体宣传手段支撑下,提升院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的重视力度,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第二,基于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高职院校的职责。学校要围绕学徒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当中进行学习。同时,企业还要将现阶段人才需求向学生和教师进行传达,从而使学校能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和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促进企业和院校间的共赢。其次,要加大对现代学徒制实施途径和方法的探索和挖掘。从客观角度来讲,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必然会给企业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企业正常生产和运营也会产生阻碍,这也是当前多数企业对此缺乏积极性的重要因素[2]。对此,政府可以针对校企合作建立相应的服务部门,深入剖析企业和高职院校两者间的共同利益点,并以此为立足点和切入点提供必要的辅助,推动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师傅是现代学徒制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参与人员,对此,高职院校还要加大与企业及师傅的沟通和交流,从而确保进入到学校学徒制教学中的企业技术人员的质量[3]。企业除了要注重学徒制中师傅选聘外,还要在报酬激励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并在提升其报酬等措施下强化师傅的责任感和教育意识。此外,以半工半读和现代学徒制为依据和导向,建构起与之相应的课程框架,并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让企业人员和学校人员以及教师人员参与到课程体系设计当中,并着重开发校本教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落实是基于校企一体化实现的,所以应以职业教育规律为遵循调整办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建构专业以市场为核心、课程以企业为核心、教师以学生为核心、学生以项目为核心的格局。
要以课程实习特点为依据,加快专业模拟操作系统的引进。此种实验模式与企业现实情况接近,同时,凭借其直观、形象等特征,学生也会在身临其境状态下进行实践操作,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各个工作岗位工作情况及模块业务范围,而且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分析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得到有效地培养与锻炼,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4]。同时,在教师辅助下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完成一个项目,例如新开网店并进行运营等,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而言之,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电子商务教学创新是一项集综合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工程,同时,其复杂程度也相对较高。对于电子商务教学来讲,应着重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模式以及实验平台等方面实现创新,从而使电子商务教学中校企合作水平得到充分地提升,为社会输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未来,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还要继续加大在此方面的探索,促进高职电子商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