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时代大学生“屏社交”问题探析
——以微信使用为例

2019-12-09 18:52纪谦玉上海大学
营销界 2019年29期
关键词:现实社交交流

■纪谦玉(上海大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便携电脑、ipad 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微信为代表的“屏社交”成为新型交往模式,极大方便了当代大学生的交往,“一切媒介都要重新塑造它们所触及的一切生活形态”[1]。 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呈现出对“屏社交”的过度依赖,甚至沉迷于其中,日益凸显出交往异化问题,成为了被“屏社交”所“奴役”的“单向度的人”,影响了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交往。因此,研究大学生微信依赖下“屏社交”虚拟交往问题是这个时代的课题和必然趋势,高校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信息化时代的虚拟交往世界,如何克服大学生微信依赖下“屏社交”交往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一、现代社会的信息交往及其异化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信息技术在人们交往中作用越来越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和接受,人们的生活交往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服务。“正是媒介塑造和控制了人类的交往和行动的规模与形态……人类自身器官的任何一种延伸,即任何一种新技术的诞生和应用,都会导致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2]一些人对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竞相追逐甚至达到了敬礼膜拜的地步,就会产生类似于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所说的异化,即“人的新技术活动及新技术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背离人类在积极意义上的需要和目的,成为人难以驾驭的力量并反过来控制人,统治人,危害人的现象。”[3]也正如哈耶克所说的“当人们沿着一条给他们带来巨大胜利的道路继续走下去的时候,他们有可能陷于最深的谬误”[4]。微信作为信息技术的代表原本只是方便人们的交往和沟通,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过分依赖而慢慢改变了原有的功能,使沉迷于微信中的大学生失去自主意识,成为技术异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当今微信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日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大学生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和平台。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通过微信与他人分享信息、照片、视频或者情绪状态以及热点话题等,微信便捷性和交互性客观上为大学生过度依赖提供了可能性。不可否认,微信极大方便了大学生交流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他们把课余时间用在了刷朋友圈,把对现实朋友的交往放在了微信上,把对朋友的真感情用符号代替,呈现出对微信交往的过度依赖,甚至沉迷于微信中,日益凸显出“微信控”问题,从而产生孤独、焦虑、失望、宣泄等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沉迷于微信中的大学生逐渐丧失了判断力、自控力和思考力,成为了被微信所“奴役”的“单向度的人”,影响了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交往。正如赫胥黎所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厌弃的,而是我们所热爱的”。[5]

二、微信依赖视域下大学生“屏社交”问题解析

大学生微信依赖主要以精神性依赖为主,通过微信寻找精神慰藉、抒发精神情感,获得精神满足。他们习惯性地频繁地全天候地无征兆无目的打开和查阅微信,从而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快感,大学生一旦不使用微信就会显得无所适从和精神焦虑,从而具有强迫性倾向地使用和查阅微信,微信已不再是沟通的工具,反而为了使用而使用,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逐渐退化,大学生时刻从微信中查阅信息、期待信息、表露自我、宣泄自我中获得快感和满足。大学生长期通过依赖微信而沉溺于“屏社交”会产生现实社交问题。

(一)消解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欲望,造成社会疏离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确立需要维系彼此的情感,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现实的交往有利于大学生之间的真实情感表达,建立更加稳固的友谊关系。微信等“屏社交”交往活动客观上给大学生的交往活动带了便利,可以实现实时互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增加了交往愉悦。大学生一旦过度依赖微信交往,很难体验到真实交往的情感交流,导致现实交往时间的减少,长此以往过度依赖微信交流,沉溺于数字符号等交流带来的快感,势必忽略维持现实生活的交往关系,造成现实交往关系的脱节与松弛,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关系会淡化,疏忽和弱化实际交往的技巧。一味沉溺和满足于微信交往的大学生,滋生懒于现实交往的惰性,久而久之,消解了大学生现实交往的能力和欲望,造成社会疏离。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增加社会交往孤独和焦虑

安全感是人与生俱来的正常的心理需要,是维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过度依赖微信交往的大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就与微信紧紧联系一起,无时无刻的要关注微信,触屏社交,一旦不使用微信交流就必然会带来心理的焦虑和压力,感到缺乏安全感,变得更加空虚、孤独和无助。埃里克·兰纳伯格就指出每个时代人们都会感到焦虑,但这种焦虑常常伴着新的沟通技术的出现。患上微信依赖症的大学生,一天从头到晚关注微信,数百次不自觉的低头和点亮屏幕,时刻关注朋友的新动态,沉溺于微信交往中不能自制,成为心理上严重依赖“微信海洛因”的屏社交者。他们尽管有时候知道时刻关注微信没有任何意义,但始终无法控制自己,担心遗漏任何信息,心理产生对信息获得的饥饿感,从而陷入“越微信、越焦虑、越孤独”的怪圈,凸显出他们依赖微信交流下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深度微信依赖的大学生,长期面对的是文字、图片和符号,不能真实感受身临其境的现实情感交流,情感上必然会对周围的师生朋友产生隔离,影响了自身的心理健康,增加社会交往的孤独和焦虑。

(三)助长大学生认知偏差,导致社交虚幻和自我迷失

微信交往中,“二维码”是每个人在虚拟世界中的特有标志,每个人都用“头像”和“昵称”来替代,“作为主语的我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占有物所体现出来的我”。[6]过度微信依赖的大学生会把微信作为自己的虚拟舞台,不放过任何机会进行自我暴露式的表演,把自己每天日常生活充分展现现在众人面前,满足自我表演的虚荣心,以此博取众人的关注和好感。沉溺于微信表演的大学生,为了塑造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发布背离现实的各种虚假符号,捏造一个与显示差别极大的个人形象,以此让众人来喜欢微信虚拟世界中存在的自己,就如让·博德里亚尔在 《完美的罪行》(《Le Crime Parfait》)中所言:“符号与现实的距离日渐疏远,仿真物逐渐取代了现实的事物,而且比现实的事物更加真实。”[7]他们就会在微信上废寝忘食的经营自己,较劲脑汁的发布动态,千方百计获取点赞,逐渐模糊现实中的自己,产生认知偏差,导致社交虚化和自我迷失。

(四)瓦解大学生生活完整性,呈现人际交往碎片化

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具有可持续性和可理解性,能达成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共同认识。微信化交流时代,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信息有时分裂成诸多部分,不再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表现出去中心化和多元化的形式,人们的生活越来碎片化,人际关系也走向碎片化趋势。微信上交流经常只是只言片语,不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并经常使用破坏常规语法的表达形式,无法体现语言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导致语言“快餐化”和阅读“浅表化”表达方式。沉溺于微信交流的大学生经常每天碎片化的时间接受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着碎片化的交流,他们不自觉下意识的查看微信,走路时看,吃饭时在看,上课时也看,睡觉前也看,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他们深度思考能力的退化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丧失。长期微信依赖“屏社交”的大学生,逐渐会瓦解生活的完整性,人际交往呈现碎片化的趋势,现实中无法准确的表达和沟通,造成交际交往的障碍。

三、微信依赖视域下大学生“屏社交”问题应对策略

探寻大学生微信依赖症下“屏社交”问题对策,就要先搞清大学生微信依赖的原因,从微信本身传递便捷性和交互性,客观上为大学生微信依赖提供了可能性;从微信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了大学生的期待和欢迎;从社会交往需求看,大学生寻求社交空间和需求,实现安全期望;从自我认同看,大学生期望分享快乐和获得赞美,表达情感需求。因此,探寻大学生微信依赖症下“屏社交”对策研究,从社会制度、学校管理和个人努力三个方面予以关注解决。

(一)从社会制度来说,完善法律规范,加强微信监管,明确微信交往的道德责任

第一: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微信“屏社交”平台法律制度建设,规范法律责任,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绿色微信虚拟交往空间,防止微信交往行为偏差行为的出现,制定微信虚拟交往的规则和制度,尽量杜绝无序性和不确定性,遏制微信依赖下“屏社交”异化问题。第二:政府应加强微信内容监管,积极消除微信朋友圈的负面影响,严禁不良内容污染微信交往环境,及时制止谣言传播,审查不良内容,坚决积极打击不良微信交往行为。第三:社会明确微信虚拟交往的道德责任,应该多传递正能量,正确引导微信舆论,倡导微信文明交往,创造健康向上的微信交往舆论环境,构建和谐的微信虚拟交往人际关系,宣传微信正能量信息,加强微信“屏社交”平台的宣传与教育。

(二)从学校管理来说,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心理咨询辅助,培养正确社交认知

第一: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广大学生进行实践交流,紧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吸引大家参加,增强大学生现实交往的意愿,提高他们实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开展校园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实际交往的乐趣,在实际中获得真实的交流情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降低微信依赖下“屏社交”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逐渐告别“微信控”现象,充分投入到实际交往的活动中。第二:积极开展专业心理辅导,探索解决大学生深度微信依赖问题。深度微信依赖“屏社交”的大学生会经常伴随思维迟钝、主体性丧失以及人际交往的障碍症状,严重者会产生心理疾病。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应探寻大学生微信依赖的深度原因,开展有正对性辅导和治疗,从而使广大学生及早摆脱微信依赖的困扰,积极进行学习生活。第三:培养正确社交认知, 倡导回归真实交往。高校老师应提倡正确学习和交往方式,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价值观,使广大学生认识到微信“屏社交”尽管具有无可比拟的便捷性,总归不能替代现实中的真实交往,从而树立理性的交往规范,树立积极健康的社交观念。

(三)从个人努力来说,克服技术崇拜思维,提高媒介素养,增强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第一:大学生要克服技术崇拜思维,认识到技术发展的价值理性,看到在人与技术产品的关系中,人是技术服务的对象。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一切技术,一切规则以及一切实践和选择,都是以某种善为目标的。”[8]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新技术发展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的,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技术价值理念,重构自身与技术的关系,摆脱对新技术的心理依赖。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沉溺微信依赖“屏社交”所带来的危害和负面影响,积极克服对微信的盲目崇拜和依赖,充分发挥微信的便利作用。第二:大学生要提高媒介素养水平,对于微信信息具备理性的筛选和评判能力,增强对微信信息的判断力和认知力,合理利用微信资源,解除微信对人自由的制约,通过微信更好的生活学习。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9]第三:大学生要加强自律建设,增强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马克思认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特性恰好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10]人类具有能动性,能积极主动的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逐步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管理,提高文化修养,多读好书,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增强主体性和独立性,培养合理的微信使用习惯,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养成健康文明的兴趣爱好,自觉抵制微信依赖的影响,回归正常的生活学习。

猜你喜欢
现实社交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社交距离
漫画:现实背后(下)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