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春,穆家伟
(腾冲市农业技术推广所,云南腾冲 679100)
本文针对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发展健康食品及相应的科技措施。发展腾冲优质茶叶、优质米、优质菜籽油、红花油茶、细香核桃、蔬菜、特色畜禽、水产品、药食同源中药材等特色品种,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强化品牌打造、农业投入品监管及农业农村环境治理,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腾冲市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重点,着力打造健康食品、健康医药、健康旅游、健康运动等“大健康”产业。在农业产业方面强调科技支撑,推动健康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把高质量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方向,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着力打造好“健康食品牌”。
腾冲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光温水热立体气候和丰富的火山灰土壤,孕育了腾冲食品无法复制的优良品质。涌现出了腾茶、红花油茶油、双低菜籽油、细香核桃、特色蔬菜、明光小耳猪等优质特色农产品,为打造世界一流“健康食品牌”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腾冲有野生古茶树3333.33 hm2,云南大叶良种茶园8000 hm2,高山乌龙茶园2000 hm2,其中“三品一标”认证茶叶基地面积640 hm2。产品有绿茶、红茶、普洱茶、乌龙茶,与其他同等质量产品相比,腾冲茶具有水浸出物、蛋白质、氨基酸高,咖啡碱含量适中,多酚含量低的特点,具有减肥健美、调整脂肪代谢、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促进人体对钙、铁的吸收等功效,在降低血压、抗病毒、解除疲劳、预防肝受损、促进抗癌药物增效方面优于其他同类产品。
腾冲优质软米主要有408、201、德优系列、腾优等优质软米品种,具有干物质积累多,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米粒细长,色泽乳白晶莹如玉、米饭香醇、粘而不稠、冷不回生,带香甜味的特点。“红软米”是红色优质软米,米粒细小,米饭香软鲜红、营养丰富,是腾冲南部乡镇的特色稻米。腾冲优质粳米种植面积大、米质优,品种有云粳37号、云粳29 号等云粳系;岫粳20 号、岫粳21 号等岫粳系;粳两优等粳稻优质米品种。“饵丝米”是生产云南特产饵丝、饵块的专用米,直链淀粉、抗性淀粉高,可控制餐后血糖升高。
种植面积4.16 万 hm2,其中挂果树约5333 hm2,年产茶籽5280 t、茶油1000 余t。腾冲红花油茶油是目前天然油脂中油脂组分最适宜人体需要的油类,是所有植物油中各项指标都比较接近“欧米伽膳食”理论的油脂,不饱和脂肪酸82.5%~85.5%,每100 g 维生素E 含量≥10 ㎎、谷甾醇含量≥14 ㎎、角鲨烯含量≥12 ㎎,富含18 种氨基酸及丰富的钙、铁、锌、硒、山茶甙、茶多酚等特殊成份。长期食用能增强人体血管弹性和韧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肠胃吸收功能,促进腺体激素分泌,防治神经功能下降,提高人体免疫力,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年产量4.5 万t。推广高油酸的油菜品种及抗根肿病、菌核病品种。腾冲生产的双低菜籽油的脂肪酸成份是植物油中最优的,具有干物质积累多、出油率高达40%以上,硬脂酸C18:0 含量1.36、油酸C18:1 含量13.95、亚油酸C18:2 含量13.03、亚麻酸C18:3 含量1.95、芥酸C22:1 含量48.39。
种植面积7.5 万hm2,品种大多为腾冲细香核桃。腾冲核桃油新鲜纯正、营养丰富、口感清淡,脂肪酸组态近似母乳,易被消化吸收,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2%、亚油酸Ω-6 ≥56%、亚麻酸Ω-3 ≥14%、富含天然VA、VD 等营养物质,对脑神经有良好保健作用,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其营养价值是花生油的6 倍、大豆油的8.5 倍、鸡蛋的12 倍、牛奶的25 倍。
腾冲一年四季都可种植生态蔬菜,种植面积1.2 万hm2,产量19 万t。特色蔬菜主要有山葵、火山长山药、香椿、椿头、棕包、蕨菜、黏薯、竹笋、野生菌、苦菜、莲籽等,还有高黎贡山系列野生蔬菜。
1.槟榔江水牛。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河流型水牛,具有较好的产奶性能,被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2017 年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腾冲槟榔江水牛奶干物质含量18%~21%,比黑白花牛乳高6%~8%;脂肪含量9%~11%,是黑白花牛乳的2 倍以上;奶蛋白含量4.5%~5.86%,比黑白花牛乳高1.6 倍;锌、铁、钙、硒含量分别是黑白花牛乳的8 倍、79 倍、1.3 倍、33 倍,氨基酸比例合理,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高。
2.明光小耳猪。现存栏5万头,年出栏2万头。腾冲明光小耳猪肌间脂肪中各类脂肪酸的含量超过其他地方猪品种,甚至高于野猪品种,可开发非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保健肉。
3.腾冲雪鸡。肉质乌黑鲜美,可以入药,现存栏10 万羽,年出栏4 万羽。
主要有生态稻田鱼、稻田虾、鲟鱼、三文鱼,以及上树鱼、白鱼、花鱼等土著鱼。其中年养殖生态稻田鱼5333 hm2,产量3000 t;鲟鱼、三文鱼远期规划产量1 万t。
主要有黄精、仿野生石斛、天麻、土三七、银杏果、党参、桔梗、川芎、淮山药、百合、葛根、咳地佬、岩头参、柏子仁、苦荞等。
依靠科技进步,牢固树立“绿色植保”理念,积极推广抗病强的品种,大力推广物理防治技术、绿色生物防控技术,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增强病虫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及时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全市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23 个,面积1533 hm2,近五年累计购置、投放昆虫性诱捕器7.8 万套,投放黄、蓝板93 万块,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444 盏。建设蚜茧蜂养殖保种基地1 个,面积1.2 万m2,扩繁基地2 个,面积3.1 万m2;推广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12.87 万hm2。农药使用情况与2011 年相比使用次数平均减少2 次,使用量(以每亩使用25%吡蚜酮48 g 计算)减少9.264 万kg。推广实施稻鱼共栖治虫防病除草2.4 万hm2,稻鸭共育433 hm2。有效减少农药使用20%。累计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防治4.67 万hm2。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69%;核心样板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100%,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 ~3 次,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0%~50%。
腾冲市土壤以黄红壤、黄壤、黄棕壤为主,成土母质多为火山灰土、河流冲积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和黑土相近,生产出的农产品营养物质含量高。通过实施高稳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不断完善田间道路、沟渠配套设施,夯实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全市已建设高标准农田5.53 万hm2。实施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积极推广有机肥、农家肥、秸秆还田,畜禽养殖粪污堆捂还田,既能增施农家肥,提升耕地有机质,又能提高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通过长期有机质提升行动,有机质积累含量高,全市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18.70 ~88.90 g/kg之间,平均值为48.74 g/kg,有机质含量以大于40 g/kg 为主,占总耕地78.30%。
突出“质量兴农”和“绿色发展”两大主题,立足腾冲实际,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并大力推动“三品一标”、名牌产品认定,搞好品牌产品展示展销,强化品牌打造。目前已打造中国驰名商标两个(腾药、高黎贡山)、云南省著名商标品牌19 个、保山知名商标品牌16 个。地理标志商标被成功核准确权登记13 件,分别为:腾冲饵丝、腾冲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油、腾冲雪鸡、槟榔江水牛、明光小耳猪、腾冲红茶、腾冲绿茶、腾冲乌龙茶、腾冲白茶、腾冲黑茶。有2 家企业的2 个产品获得“保山名牌产品”,5 家企业的7 个产品获得“云南名牌产品”,7 家企业的11 个产品获得“云南名牌农产品”。有“中华老字号”1家(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老字号”3家(腾冲市赢兴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云腾饵丝厂、腾冲晓红食品加工厂、云南腾冲东方红制药有限公司)。
全市已认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企业单位23 家,其中有机食品认证企业6 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 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企业(单位)9 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单位1 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单位4 个;认证基地面积12.64 万hm2,其中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547 hm2、绿色食品认证面积3360 hm2、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5.48万hm2、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面积6.67 万hm2;认证产品54 个,其中有机食品19 个、绿色食品11个、无公害农产品11 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产品12 个;认证产量4.76 万t,其中有机食品1350 t、绿色食品1800 t、无公害农产品1.443 万t、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3万t。
建立最严格的监管体系,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产地监管,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体系和食品追溯体系。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产地监管,对全市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加工企业进行造册登记,督促指导其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实现农产品生产全程可追溯。强化农业执法工作,使农资经营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对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严格监管。不定期地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以及有毒有害农资产品的企业和个人及时依法处置。着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及时发布农产品检验检测及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等各类信息,增强广大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腾冲最大的优势在生态,但也存在很多的隐患,白色垃圾仍然存在,农用地膜没有完全回收,农药化肥使用还有管控死角,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水污染、畜禽粪污仍然存在。
1.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化、有机化。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模式,养殖业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清洁化,“干湿分离、雨污分流”、“低压输水、高压冲洗”、发酵床等清洁环保型畜禽养殖技术。集中收集处理干粪,水生植物净化处理,提高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种植业积极推进生产清洁化,减少化肥污染和农药污染,科学施肥、配方施肥、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严格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推广环保型畜禽养殖。
2.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环境治理。全面提升环境污染防治水平,强化农村垃圾和污染治理,避免作物秸秆的焚烧,减少废弃原料排放;定期收集处理生产生活垃圾,改变村民乱扔垃圾的习惯,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加强塑料袋、农用薄膜的回收和集中处理,强化控塑行动,治理好白色污染,鼓励使用可降解地膜。
3.切实保障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的质量,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